APP下载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解析

2019-09-10

学生导报·高中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花之异域事物

【考卷真题】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真题解读】

2019年上海作文题一改2018年“评价型”和之前出现的“寓意型”、“现象型”题目的“传统”与“范式”,改为“感悟型”。鉴于此,具有转型性与陌生化的特点,因而,在审题上就加大了难度,尽管学生发挥的空间较大。

1.材料的剖析。本则材料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即题目的第一个部分,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其言下之意就是:在比较和鉴别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事物的特征,以便能够更深刻地感受我们的“中国味”。

更为重要的是,要细心品味其中的“更有意识地去寻找”这几个关键字,其暗示的信息是:写作的重点应该是格外注重对事物的认识,特别是怎样认识本国的、本民族的事物的独特性:拓宽视野、见识与了解更多与自身不一样的事物,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自我的体认,以利于更好地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特征性的东西。

后一部分:即“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其弦外之音就是启发考生写作时不应仅仅局限于音乐或“中国味”,而是要从音乐发散开去,纵论文化与文明的交融,以便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在正确体认自我的过程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可见,有了后一部分这句话,写作的空间和自由度就更加放大,给考生以纵横驰骋的余地。就是说,写作时应由此及彼,开阔视域。

2.命题的倾向。就所给材料来看,其主旨意思是:要有对音乐“中国味”的更深感受,要更有意识地寻找“中国味”,就必须了解异国异域的音乐。惟其如此,才能更准确、更深入、更到位地寻找到“中国味”。

3.写作的角度。人们要冲破羁绊、狭隘與束缚,即“小我”的局限,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与胸怀,感受与领略不同美妙的“风景”与“风光”,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和认识、感悟到自己和民族本就拥有的舍我其谁的东西。

4.立意的方向: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也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因为,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能更好地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阐释接受异域文化对理解和弘扬中国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在国际交流中,建立起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共同体,树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事物的本质与特点,在比较中彰显等。

【优秀作品】

黑暗中感受光芒

上海一考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中国听众就有一千个“中国味”。

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口味与偏好,就像有的人喜欢香菜和有人不喜欢一个道理。但是那些不对胃口的事物对于我们来说,从来都不是应该承受我们抨击的对象。中国味也好,异域风情也罢,深入人心的最后总是自己心中早就存在的冠军,因为真正的欢喜总是能从百鸟争鸣中找到自己的天籁。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是这样写的。初中教辅中给出的解释是作者以菊和牡丹分别作正反对比,衬托出莲花高贵的品质以表现自己高洁的志向。我想,周敦颐能欣赏莲花这样独特的花朵,想必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爱好,而他去品菊,品牡丹,恐怕只是越发觉得莲花的独特之处更加吸引他罢了,也没有刻意将三者进行对比。

说通俗一点,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在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世界里,想要找到自己的“萝卜”可以说是非常容易了,但要想吃出生萝卜那种辛辣中的甘甜,仍然需要品者用心去感受。

生活也是这样的。

生活的情趣就隐藏在那淡淡的回甘之中。气喘吁吁地错过一班公交,抬头是一片湛蓝纯净的天空,这是得失之后的畅然;看窗外栏杆上忽然飞来的小鸟,叽叽喳喳一阵后又无影无踪,是生活中的乐趣。这些小事,其实发生过后就发生过了。

与生活的负面比起来,这些小小的惊喜似乎不值一提。压力、竞争、成败,这些因素无不在从各个方面打压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在无人的深夜独自哭泣,我们在失败之后努力平复心情,我们在路灯下迷茫,我们想发泄,想释放。儒家思想促使着我们入世,让我们追求生活,迈向成功,但是我想,这已经不是孔丘心中的那个儒家了。

又有多少人能够想起来最初那份简单、普通的快乐呢?

生活是我们的老师,他教会我们生活的快乐,再交给我们生活的不易,随后他出了一道难题来考察他的学生们:在不易中寻找快乐。有的人学到第二步就半途而废了,于是他对生活感到绝望,反复询问他的老师为什么要教他这个,以至于他已经失去了回答这道难题的机会。我姑且不知道如何用言语来回答这道题,但是我知道塞上失马的老翁的答案:“此何遽不为福兮?”

中国人讲究回甘,喝茶回甘,喝酒回甘,就连平时做事也都要“苦尽甘来”。我想,这本身也就是一种“中国味”吧。

>>>名师点评

1.仿拟开篇,引人入胜。文章首段以众所周知的名言写起,并且自成一段,第二段仿拟第一段,贴切顺畅。这样的开头,既呼应了所给材料,又能吸引读者往下看,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例证通俗,说理透彻。为了达成所持的观点,作者以初中所学课文和生活中的事物作为佐证材料,使观点得以证明,说理明晰、清楚、到位。

3.结语有力,耐人寻味。作者在论证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在文末自然回扣“中国味”。语言简明洗练,意蕴深邃。

(本版供稿:上师大康城实验学校 程立海)

猜你喜欢

花之异域事物
生如夏花之绚烂
《爱莲说》中两个“予”字句怎么读
大树后面
异域寻踪
单独中的洞见
异域寻踪⑦
异域寻踪⑧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