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抓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魂
2019-09-10刘丽燕
刘丽燕
摘 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热点话题,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社会发展,也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未来。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对于我等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更需要我们深思和践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8-0028-01
1.找准素养生长点——“巧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的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作为课之主导,重在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促进学生愉悦的同教育者一起走进数学的殿堂之门。
如在教《几十加减几十》时,我这样开始我的课堂:()○()=40。已经先知道了结果,让孩子自主找算式。自然,有“几十加几十”,“几十减几十”学生们的想法五花八门……一题多解,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供了思维平台,发展学生的發散思维。这样一道充满挑战性的题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寻找答案,交流与汇报,乐在其中。悄无声息却又直达学生内心的启动孩子们的数学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大家都知道,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还怎么得到发展呢。要解决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的矛盾,就要让学生多多动手操作,多准备一些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求知者自己发现知识,亲身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2.找对素养提升时——“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我记得看过一篇有趣的论文,把我们现在的许多课堂比喻成“四部曲”:首先是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去;其次是填鸭子,给学生很多东西;填完后就烤鸭子,每单元一小考,期中期末一大考;最后学生都变成了“板鸭子”。这样的比喻不禁令人捧腹。可是反思一下,这样的课堂还少吗?课堂上我们只是一味的给学生东西,但是学生的感受,体验,我们有没有顾及呢?更何谈素养?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以自由,让学生自主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我们的教材不是圣书,我们在备课时,要先备学情,从学生实际体验出发,创设性地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方式。
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出示了“1时=_____分”一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时除少数学生保持沉默外,许多学生未经讨论就脱口说出了答案。于是,我在“未知的探索”与“对猜想的验证”两种预设中,灵活地选择了“对猜想的验证”,通过“拨学具钟”的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从中体悟数学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捕捉素养碰撞处——“生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为起点,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要富于挑战性,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使学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在教学二年级除法的拓展知识时,我首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今天带来了4个面包,打算分给6名学生,可是老师在分的时候遇到了困难,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吗?学生们跃跃欲试,纷纷想尝试着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深深的被老师抛出的问题成功‘套路了’。学生们的想法层出不穷,通过讨论交流后,学生a说:可以将面包切开,这样的头一带,学生的思维都被激发起来了。将一个面包平均切成两半分2×4=8半,8÷10=?学生说不出来,这样不行,接着学生平均分成3半3×4=12,12÷6=2半学生脸上露出了笑。老师又问还有别的办法吗?学生窃窃私语开了......结果还可以将每个面包平均分成4块,每个学生分4块。
让我们牢记着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只有当你给你的朋友,以某种帮助时,你的精神才能变得丰富起来。”
4.抓住素养延续点——“延外”
我常想,一堂有生命的数学课应该是怎样的?是否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数学课堂就要戛然而止呢?我想,不应该是这样的,有生命的课堂应该是可以延续的,是可以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的。
下课铃声响了,《有多少块糖》学完后,我用一句话作总结:“相同加数少的可以慢慢加,可是如果加数越来越多,我们要计算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快速的办法呢?”然后轻轻地说下课,留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让课堂延伸到课外。
5.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我仅从以上四个方面来谈,当然更多的还需要在每一天每一次课中深入实践,其路任重道远,吾将继续求索。
参考文献
[1]雷渭强.探究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的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