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错别字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019-09-10易应东
易应东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基础,也是语言元素的构成根本。但是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再加上汉字音形义学习比较复杂,带给小学生很大的学习难度,在日常应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别字现象,影响了小学生的认知。因此,我们通过对小学语文错别字现象形成状况进行探究,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策略,减少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
关键词:小学语文;错别字;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识字写字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性的问题就是错别字现象,错别字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小学生对于汉字学习产生了错误的認知。这些错别字的应用对于我们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针对于低年龄学习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了解小学生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据此提出针对性的错别字教学策略,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分析
低年级段的学生在写错别字方面有着比较严重的趋势,他们因为年龄比较小,对于学习有一定的好奇,但是由于精神难以集中,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不够,同时情绪变化的也比较快,在行为上缺乏主见,易于疲倦,且思维模式比较直观、形象和具体。在对低年级段的学生进行特别错别字现象调查时,我们发现他们产生错别字的类型有笔画增加或减少、多写或少写部件等,错字率达到了68%,对于一些形近、义近或者音近的孩子使用错误率达到了33%,另外还有不规范的汉字书写等情况。
二、小学生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一,汉字本身原因。汉字变化多端、深奥复杂,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汉字的结构变化和繁多的笔画对于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有些字例如“镶、鞭、蠢”等,笔划已经超过了20笔,造成了小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出现增减笔画的现象。此外有些汉字在形体结构上较为相似,例如“辩、辨、辫”等,只是因为中间结构上发生的部分变化,就会使整个字的意思发生改变。小学生在使用这些汉字的过程中非常容易记混汉字当中某一部分,也由此会产生张冠李戴式的使用错别字现象。
第二,小学生自身原因。小学生在汉字的学习中,因为存在认知、推理以及类比、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因素,造成了错别字现象的出现。在人的学习过程当中,主要是依靠一些感官的输入来获取一定的信息,然后通过大脑的驱动,对此进行加工和记忆,储存起来而进行使用。文字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知的模式,通过这种认知人们可以来学习和工作,但是小学生本身因为思维意识发展都刚开始,并没有太多的能力来应对较为复杂的事务。另外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对错别字的产生带来重要影响。
第三,教师教学原因。教师的教学也对小学生的错别字产生带来的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识字教学没有合理性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识字教学上注重量而忽视了质,造成了识字教学中,汉字的功能使用和质量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二,教师在汉字教学上出现“词本位”的现象,在“词本位”教学中,教师将汉字放在具体的语境词句中展开教学,语境识字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小学生对汉字产生一定的混乱认知,由此也就造成了错别字的现象发生。
三、小学生错别字纠正教学策略
第一,科学拆分笔画,理解汉字本意。汉字结构博大精深,蕴含的表象性意义重大,构字的规律也众多。如果小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不了解汉字构字规律和意义的话,很容易造成错别字的书写和使用。因此教师在错别字教学当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的本意,科学拆分笔画,将汉字的构字规律呈现给学生,例如在学习“候与侯”时,学生常将其混淆。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这两个字的构字规律,“候”比“侯”中间多了一竖,这个竖我们在汉字当中代表一个人。而“候”在汉字当中的本意是为“靶”,一个人在靶子下面站着等着报告,是为“等待”的意思,因此“候”在“候补、候车”等词语中使用。除此之外,这个字还有问好的意思,问好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行为,“候”当中的竖代表的人即造成了“问候”这一动作。教师在教授汉字时,要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理解,不要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来掌握汉字的书写,从汉字的结构出发,以合理拆分笔画、理解汉字本意来正确把握汉字的音形义。
第二,分析汉字形体,随机把握教学。语文教师在汉字的教学当中,要知道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不要急于书写和记忆,要在掌握组合方式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为了促进小学生练就公整美观的汉字,教师还要多做正确的示范引导,以督促指导的方式来让学生扎实基本笔画,在写字入手时先想好形体结构再动手书写,这样使得他们养成下手胸有成竹,写字一挥而就的良好习惯。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学生在使用当中平时常混淆的一些形近字或者同音字,让学生进行归纳比较、辨析认识,掌握这些汉字的形体特点和精髓,区别字形的组词和使用。
第三,注重同义词,比较偏旁部首。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对于识字的要求具有不同的目标,基于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识字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遵守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识字规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识字教学。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识字教学来说,教师要积极的寻找各种途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在汉字学习上的效率和方法,奠定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基础,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来做好准备。在汉字的学习中,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掌握汉字数量的增多,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联想发展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对于这些变化,教师应该引导着学生了解一些偏旁部首的应用,将偏旁部首和字的音义结合起来,了解汉字的本质应用意思。此外,随着汉字教学数量的增多,同音词、同义词也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应该从偏旁间的细微变化入手,来引导着学生进行汉字的比较,在比较中对汉字的构成规律和书写认识更为深刻,帮助减少汉字教学错别率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谦.现代汉字构形分析与小学汉字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易爱香.小学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