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仓储课程理论研究
2019-09-10张静
张静
摘 要:物流管理是借助科学的方法进行监督、指挥、协调以及计划与组织在物流行业和活动的一种行为,体现了物质流动的特定规律,进而使物流活动间可以将协调性与合作性有效呈现出来,实现控制物流成本和同步提升运转效率与经济效率的目的。物流服务与管理则是在控制论、系统论与信息论的基础上得到的新型管理专业,是为了使社会发展需求得到满足而在中职学校成立的专业。
关键词: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仓储课程
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单纯从字面上理解,仓即为拥有存放东西的场所,这些场所一方面能够保存物品,另一方面也能够对保存的物品进行保护;而储则是将相关物品保存起来用以下次使用,它包括以下行为,即收存物品,进行下次使用等等,若保存的物品是有形的,储也称为储存。将二者合起来其意义即为将需要保存的物品放进仓库等场所中的行为。而运用于教育领域,即形成了仓储管理课程。
一、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培养目标
在现代物流当中,仓储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物流效率的高低与否都是由仓储管理技术所决定。立足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中职学校仓储课程出发点是实践和理论的融合,相关课程为《仓储与配送实务》。利用校企合作与多重情形实践教学,针对企业需要设置课程内容,利用教学设施建设,最终让学生获得职业资格标准和满意的职位需求。
现代仓储课程首先是要了解该课程的基本知识,熟悉仓储实践作业环境和基本构成,明确仓储管理系统、RFID技术、出库作业和入库作业等,另外需要学生掌握不同貨品采用不用的操作、放置程序和位置,如油品、危险品、冷藏品等。通过一系列理论和实践课程训练,最终目标是让该专业学生掌握与仓储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从整体角度来看,基本与当前的企业用人流程观念一致,可在学生了解作业环节的同时,掌握与之相关的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进而带动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
二、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仓储课程优化原则
(一)参照市场规律的原则。针对仓储课程的自身要求和实践教学性强特点,中职学校应该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开发过程,并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多交流学习。根据市场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灵活优化配置仓储课程,多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增强实践能力。按照企业需求设定课程的教学内容,符合市场需要、企业需要。
(二)以拓展能力为主的原则。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物流技能相关实务之外,还应该培养操作的能力。包括专业、岗位和职业拓展;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中职学校的教育指标,从效率性角度出发,不仅要考虑指标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还要遵循指标系统设计的特殊要求。
(三)因材施教原则。注重多元化物流能力与知识的塑造,发挥拓展不同学生的潜在能力,适用市场需要,也适应自己自身特点。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虽然毕业之后都是以与物流相关的企业作为主要从事单位,然而不断发展的物流产业让有关人才的需求涵盖方面呈现多元化发展,不仅需迎合市场发展需求,而且也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理应大力实行选修课程与项目?以促进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在确保稳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还应含有灵活性的内部构成,进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
三、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仓储课程的优化途径
(一)规划课程细节,着眼学生技能提高
对于中职物流专业人才而言,其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多是以一线工具和设备的运用能力为主,例如,条形码打印机的运用、扫描设备的使用,无线终端数据设备的操作和应用,仓储管理中的入库、出库、盘点转库、以及具体物流货物中的订单处理、拣货、补货等方面。
(二)建设现代化物流仓储实训基地
以多元融资、校企合作的方式尽可能的运用国家扶持资金,以此来实现与物流业务管理与操作岗位的有效对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服务、科研、教学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如物流信息实训区、工业园物流实训区、仓储配送实训区等。不仅如此,在一体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还应建立“现代物流实训基地”,构造出适宜培养专业型人才的氛围。与此同时,立足于原有实训基地资源的条件下,与校外最新开发的实训基地进行相互合作,以最新的行业发展技术作为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中职学校要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仓储实训基地,课程需分块结合、专项训练,设置仓储配送实训区和物流信息实训区两大模块。
(三)采用“双元制”教学,加强校企合作
“双元制”教学模式最早出现于德国境内,是一项职业院校常用的办学方式,其中的“双元”分别代指职业学校与企业。学校可以和附近的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等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法和岗位需求,为企业定向培养和输送人才,而企业则需要给学校提供教学资源、实训场地、设备使用权及相关操作指导。这样,学习便可以利用企业的实训场地、设备等录制课前学习资源,可直接选用企业的培训视频资料作为课前学习资源。中职学校直接对接企业,缩短了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培养鸿沟,企业明确需要人才和岗位,学校在课程设置、实践开发上也更有针对性。
总之,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需求也逐渐发生改变,对中职学校培养物流人才也提出了新挑战与新要求。相比于其它学科而言,物流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培养相关人才时常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便于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成成.智能仓储物流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9.
[2]潘群.智能仓储物流管理系统浅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09):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