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测试影响下的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2019-09-10吴瑞巍
吴瑞巍
摘要:针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而言,虽然一直围绕大学生体质的健康,从没有间断过,但是,最近几年,大学生体质健康具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研究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已经成为热点。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体育改革;路径
高校大学生既是未来社发展者和建设者,又是社会发展的积蓄力量,对于未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动力,大学生身体体质和素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高等院校通过改革体育教育,来将大学生体质健康有效地提高,针对于全民健康活动而言,高校体育教学也是重要的内容[1]。
一、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
体质健康就是人体机能的状态,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等几方面是主要的表现,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提高体质健康。从当前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成绩普遍比较好,但是,体质健康却普遍比较差。从许多资料了解到,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具有不断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大学生的肌肉和心肺功能,相对于发达国家,具有非常大的差距。针对于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而言,只重视大学生成绩,对于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很不利,同时,也很大程度地相差于全民健康活法发展的目标。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方法单一刻板
高校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沿用的还是传统的简单比赛教学和模仿教学等相关方式,不符合现代大学生认知行为的模式,致使大学生上体育课的效率太低,身体素质提升目的很难实现。
(二)体育教学目标过于模糊
高校在体育教学目标上不清晰,过于模糊,与现代大学生发展需要不相符,许多高等院校在体育课上,只规定学生将一定学分修满或者只有2年体育课,体育课就不再上了。致使许多大学生出现了认知体育课偏差现象[2]。
(三)不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
许多高校在体育教学评价方面,没有重视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水平,只是将几项基本体育运动成绩为主,致使大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大学生体质测试影响下的体育教学改革路径
(一)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针对于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而言,大学生体质健康提高就是主要的目的。高校以往体育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大学生的参与度。具有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体质健康有关数据可以构成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例如,若要将大学生肌肉提高,可以判断大学生核心肌肉力量来作为体育教学目标,也就是体育教学课堂上,学生腹内直肌运动频率20分鐘内不能比某个标准数值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这种改革更加科学化。但是,改革体育教学目标,必须要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测试,也就是体育教师对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应该了解和掌握,还应该将大学生身体水平和技能定期进行衡量和记录,这样才能够将体育教学目标确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水平才能够有效地提高。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无论是改革教学内容,还是改革教学目标,都必须要有合适的教学方法。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课堂上,对于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具有直接的影响。高等院校体育课,将大学生体质健康提高作为目的的体育教学方法,与传统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区别:其一,采用任务体育教学法,大学生能够对系统性体育运动比赛实践和组织主动地完成,对体育运动的历史和文化等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使大学生认知体育课得以有效地改变。其二,体育日常课堂上,教师要将与大学生运行能力和认知能力相符合的方法选择,从而使体育课趣味性得以提高。
(三)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改革教学目标直接将改革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带动起来。体育教学传统内容具有概括性,对测试大学生体育的要求满足便可,测试体育以后,高校会将排球和篮球以及足球等一些其他的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但是,针对于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而言,这些体育内容都具有局限性,通常是为了将大学生某项体育运动技巧进行提高,并不是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培养体育人才力度加强加大
高等院校体育师资力量比较差,特别优秀体育师资力量更加缺乏,是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效果受到阻碍的重要因素,对于培养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受到影响也是其中因素之一,所以,从当前来看,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培养体育人才力度加强加大已成为主要的切入点:其一,高等院校应该将培训课外体育辅导人才工作做好。高校体育活动包括课内和课外活动,体育教师是课内活动的负责人;课外活动负责人比较多元化,大学生的辅助员和班主任以及社团内部学长和其他人员都可以,相对于专业体育教师,这些人不但辅导能力比较弱,而且,专业技能也很薄弱。因此,高校应该将定期培训校园体育辅导人才的工作开展,同时,将专业体育工作者安排其对大学生体育技能进行培养和辅导。其二,高等院校应该将引入青年体育教师的力度加强加大,从各个体育院校和各大学体育专业,将刚出校园的体育博士和体育硕士聘请,青年体育教师不但与大学生年龄相仿,爱好和兴趣也相投,并且具有年轻的活力,容易交流和沟通,既能够将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又能够积极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美玲.关于我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与健身对策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 (07):35-36+43.
[2]程千秋.体育教学改革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8,32 (03):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