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复习课教学案例

2019-09-10许元花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9期
关键词:玻璃棒容量瓶浓硫酸

许元花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9-109-02

一、说明

【教材和复习用书】

教材:人教版化学必修一

复习辅助资料:2019版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

【教学案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轮复习是高考扎实基础最关键的一环,因此复习侧重点在于夯实基础,强化要点,减少高考中非智力因素失分;同时借助具体知识的复习,逐步培养学生高阶学科思维能力,为第二轮专题训练上综合、提难度做好准备。

二、教学过程实录及评析

导入语: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一个很基础又很重要的考点。它的知识理解并不难,却很容易丢分。通过以往的考试分析,最主要的丢分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仪器漏写和错别字2.操作细节不注意3.计算和误差分析不到位。这节课我们将以两种类型溶液的配制为例进行复习,帮助大家掌握一些方法,让同学们以后尽可能少犯或者不犯这些错误。

设计意图:根据考试常见错误类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知识目标和要点,同时强调本节课另一个学习目标:学科思维方法训练。

程序一:容量瓶的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师:配制溶液最重要的仪器是容量瓶。请同学们回忆有关容量瓶的构造和使用。

生:(1)容量瓶上标有温度、规格和刻度线,常用规格有50ml、100ml、250ml、1000ml等。(2)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其操作顺序为装水盖塞→倒立→正立→玻璃塞旋转180→倒立。(多个学生回答、完善)

师:由此可见,容量瓶是有使用温度的限制的。一切能引起温度变化的操作都不能在容量瓶里进行。那么,容量瓶有哪些操作是不能进行的?

生讨论回答:溶解、稀释、加热、反应。

师:此外,容量瓶作为一种量具,也不能长期贮存溶液。此为容量瓶使用“五不”。(补充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多个学生回答、补充、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等多种双边活动完成容量瓶的高考基本点、容易忽略的知识记忆活动。

过渡语:至于配制溶液的其它实验仪器,应根据具体实验需要,遵循一定的“有序思考”方式,即:步骤→仪器→操作细节→误差分析这一逻辑思维主线例举。这样就可以达到仪器既不漏写,也不错写的目的。下面以配制100ml1.0mol/LNaCl溶液为例来训练这一逻辑主线的具体实施方法。

程序二:配制过程

师:先请同学们回忆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

生:1、计算2、称量3、溶解4、移液5、洗涤6、定容7、摇匀

师:很好。如果配制的溶液备用,还需两步,即装瓶和贴标签。接下来由每一步骤思考需要哪些仪器?应该注意哪些操作细节?如果不这样做,会导致什么结果?怎么分析?比如:第一步计算不需实验仪器,但是如何算?(示范如何实施“有序思考”)

生:m=CVM

师:如果要配制480mL1.0mol/LNaCl溶液,又如何算?(变式练习,由学生自己得出计算关键点。)

生:需用500mL代入公式计算。(学生中有部分报出不同计算结果,马上意识到错误,微笑)

师:因此,计算中非常容易忽略的是体积的代入,V应取容量瓶的规格。(教师适时总结强化正确算法)。那么,如果不按500mL算,将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生讨论后作答:n↓,v不变,c↓;分析依据是C=n/V。

师:第二步,称量,需要什么仪器?

生1:托盘天平,药匙……(想不出了)

生2: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所以还需要称量纸

生3:砝码不能用手拿,所以还要用到镊子

生4:如果是称氢氧化钠的话,就要用烧杯称……(一时间,同学们各抒己见,掀起一个小高潮)

师总结板书:由此称量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称量纸、镊子。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实验有更高的精确度要求,所以称量时用电子天平代替托盘天平。电子天平的精确度可以达到万分之一,即小数点后四位。另外还需提醒的是:要认真审题,看是要补全“玻璃仪器”还是“仪器”。知道了仪器,操作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生1:称前要调零,左物右码

生2:算出来是5.85g,称的时候只能称5.9g。

師:如果不左物右码,而是颠倒放反,会带来什么误差?

生:称的质量会减少,从而导致n减少,最终浓度偏小。

生3反问:为什么会称少,应该是称多了呀?(我让前面那个学生上黑板画简图,根据天平的等量关系解释。同学豁然开朗,再次露出理解的微笑,下面的同学鼓掌)

师追问:是不是物码放反,一定会带来误差呢?(变式深入思考)

生讨论后回答:有游码时会偏小,不用游码时无影响。

师:对。剩下的步骤,同学们自己按照刚刚的思考模式,分小组总结。(时间:1min)

设计意图:以计算和称量为例,由老师引导示范如何操作“有序思考”,为后面步骤同学们自主总结归纳打下铺垫。同时,在基本点结束后,老师通过变式追问深化思考(如物码放反是否一定有误差?),通过总结归纳等方法把同学们没有讲到的补全(如电子天平)等,实现第一轮复习知识要全面的要求。

程序三:学生分组展示讨论思考结果及练习讲评

第一组:溶解需要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和烧杯。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搅拌时要小心,防止液体飞溅到烧杯外。如果溅出,会使n减少,c减少。

第二组:移液要用到仪器是100mL容量瓶,玻璃棒。要等溶液冷却到室温后,才能移液。如果没冷却就转移,根据热胀冷缩原理,V减小,c减小。

第三组:洗涤时不需要增加新的仪器。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要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目的是使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如果不洗涤,或者洗涤不干净,都会使n减少,c减小。

第四组:定容要用到的仪器是胶头滴管。当加水至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眼睛要平视。如果俯视,v减小,c减小,仰视结果相反。这是我画的简图。(投影)

第五组:摇匀,要注意的是上下颠倒摇匀。这与前面的预摇匀左右摇要区分开来。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再强调一下几个关键点。1.溶解与容量瓶,两rong有差异;2写仪器名称容量瓶带规格答题;3定容时是1-2“cm”,不是“mL”;4定容时注意“两靠一不靠”。(带领同学们看课本上的图)特别是玻璃棒下端应在刻度线以下。如果在刻度线上,会导致v增大,c减小。(点评强化)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步步高20页对应的练习。黑板上是xx同学课前写好的答案。对他的答案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学生点评:……(学生之间基本可以自己解决,不再详述)

设计意图:教育研究理论表示:自己看書,学生记住10%,老师讲授,学生记住20%,视觉和听觉并用,即看书和听讲结合,可以达到30%。这些学习方法相对低效;而学生简单陈述,记住知识可达50%,若学生给别人讲解,可掌握知识高达80%。根据这一原理,我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陈述和给别的同学答疑。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过渡语:刚刚NaCl溶液的配制是由固体配成溶液。高考中还有一类配制,是由浓溶液配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溶液。比如:用98%ρ=1.84g/cm3的浓硫酸配成100mL1.0mol/L的稀硫酸。它的配制步骤有什么异同?又需要什么仪器?(板书)

程序四:对比学习98%的浓硫酸配成100mL1.0mol/L的稀硫酸

师:第一步计算,算法有何不同?

生:c=1000ρw/M算出浓硫酸的浓度,第二步根据稀释定律C1V1=C2V2,求算出所需浓硫酸的体积。

师:接着怎么做呢?还是称量吗?用什么仪器?(继续追问)

生很快齐答:用量筒量取,不用称量。第三步稀释浓硫酸,需要烧杯,玻璃棒。(下面的学生迫不及待地抢着替前面那位同学答了。有序思考方法训练基本达成)

师:那怎么稀释浓硫酸呢?请一位同学用规范语言作答。

生:将量取好的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师:后面的操作与NaCl溶液的配制就是一样的了!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两种溶液的配制,并且掌握了一种化学学科思维方法:有序思考。这个方法在有机化学中还会多次用到。请同学们课后多反思,多运用。

猜你喜欢

玻璃棒容量瓶浓硫酸
阿拉丁的神灯
电荷常见易错题两例
谈如何降低容量瓶的容量误差
“消失”的玻璃棒
对容量瓶几个实验问题的探讨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设计实践
玻璃棒变魔术
“硫酸”的六种考查方式赏析
一问一答话硫酸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