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多元价值背景下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重要性及实践路径

2019-09-10彭美贵

高教学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新时代

彭美贵

摘  要:多元价值取向是当代世界价值取向发展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得以更加凸显。在新时代多元价值背景下,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必须理性剖析多元价值背景下推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内在逻辑,凸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从而全力助推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深入。

关键词:价值多元;新时代;立德树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9-0001-04

Abstract: The multi-value orientation is a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which is even more prominent a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s a new er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ultiple values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belief construction of young liberal arts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must rationally analyze the internal logic of promoting the belief construction of young liberal arts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ultiple values, highlight its importance and urgency, and actively explore effective practical paths so as to ful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value diversity; a new era; to cultivate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young liberal arts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ith building

“讓有信仰的人讲信仰”[1],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基础性环节就是高度重视和切实推进多元价值背景下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所谓多元价值背景,是指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背景,“在社会生活中,各个主体(个人、集体、社会)对不同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接受、认同、爱好和信仰,就是我们所说的价值取向。”[2]12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人们的价值取向愈益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鲜明特征,人们在多元价值取向下谋求生存与发展的生动实践,在实际建构多姿多彩价值世界图景的同时,也清晰昭示人们对于不同价值目标的多向度追求。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深入学习和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以及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促进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纵深,必须着眼于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剖析多元价值取向背景下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内在逻辑,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在此基础上缜密探究推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多元价值背景下推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多元价值取向日益深入发展,这在客观上迫切要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务必自觉地在信仰建设领域有所作为,会真体会职业要求和使命担承,充分发挥信仰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的伟大征程中,不失时机地谱写人生理想信念的华美乐章。

(一)应对世界范围内多元价值取向对当代青年理想信念严峻挑战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持续激荡的趋势深入发展,鲜明预示国际范围内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斗争势必愈演愈烈。对于刚刚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由于正处在逐步从世界边缘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重要历史关头,因此更加需要高度重视应对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一切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尤其应当郑重告诫广大青年在面对日趋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局势时务必保持头脑清醒。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深刻指出:“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国内各种矛盾和热点问题叠加出现,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一刻也没有放松,这些都对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综合看,当代青年面对着深刻变化的社会、丰富多样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更需要在理想信念上进行有力引导。”[3]23由此可见,高度重视和切实推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使其发挥理论骨干作用和信念引领功能,确为时代所必需。

首先,应充分认识加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具有重要时代价值,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风向标之一,它事关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在高校阵地的进展及成败,在事实上有助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推进铸魂育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时代新人,在客观上必然要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充分发挥思想建设和信念引领的骨干作用。他们更能接地气地触摸高校青年的心灵脉动、有效传导青年的真诚愿望,加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助益粉碎种种“西化”“分化”图谋,坚决防范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论”“过时论”“无用论”等错误论调在高校思想建设领域的滋生蔓延,切实消除不良影响,最大限度防范对高校师生原本纯净思想灵魂的恶意侵袭。

其次,不应忽视极少部分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对信仰建设存在困惑与迷惘。他们由于长期遭受西方不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和行动,这些迫切需要足够警惕并严加防范。此类来势汹汹、势不可挡的风险挑战,正在从反面警醒必须在多元价值背景下有力推进信仰建设。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4]

(二)在多元价值中充分彰显核心价值取向,助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谱写理想信念人生华章的必然诉求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价值取向多样性与价值导向一元化共存于同一时空境遇,价值取向多样性与价值导向一元化两个维度的境遇特征对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造成了深层次的双重制约和影响,呈现双重时代效应。

首先,多元价值取向在现实性上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时代境遇和推进契机。伴随新时代多元价值取向的深入发展,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获得了多样化的选择、比较和鉴别的理论背景和发挥空间。与此同时,价值多元化对高校文科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冲击:一是,冲淡高校文科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主题的聚焦度和凝结力,导致对其建设主题重要性与紧迫性的漠视或低估。二是,削弱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有竞争力和感召力,弥漫于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中的多样化甚至鱼龙混杂的价值取向,倘若对其引导不力则势必弱化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效力。三是,销蚀网络空间中部分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坚定信仰建设的自觉性与自控力,多元价值取向充斥网络空间,容易抹去马克思主义信仰魅力和强烈建设诉求,严重弱化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自主自觉意识。

其次,价值导向一元化要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在多元价值取向境遇下获得更多机会开展不同性质信仰的发展规律和建设理念的交流互鉴,以切实增强一元价值导向境遇下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历史根據与实践智慧,增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思想自觉和实践自觉。立足新时代多元价值背景寄望青年,亟须重视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倡导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信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4]千方百计推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激励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为国家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然使命和重要职责。

(三)匹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发展战略安排,强力牵引社会公众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价值多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社会现实生活交织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于是,社会公众信仰建设必须面对两种共存的社会境遇,一种是价值多元化深入发展的境遇,一种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境遇,二者共同针对公众的信仰建设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首先,价值多元化深入发展对公众信仰建设产生着双重影响。一方面,多元价值取向突出地表现在人们的价值选择自觉或不自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以及易变性。整个当代中国社会日益呈现鲜明的多元多样价值追求图景,其精神底蕴和动力支撑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价值观念追求的积极转变;另一方面,价值多元化深入发展对社会公众信仰建设产生负面影响,表现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激荡和交融。原有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了严峻挑战,一些原本十分清楚的价值观又受到了质疑,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比以往更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深刻性,不少人的思想观念出现困惑、迷茫乃至盲从,导致理想破灭,产生信仰危机。”[5]7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发展战略安排,客观上需要通过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加以规范及引领。伴随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深入发展,不仅已经对于部分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产生不容低估的严重影响;同时还必须看到,社会公众受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他们在信仰建设领域原本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可能继续累积和强化,比如近年来弥漫在社会公众思想舆论领域中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等庸俗信仰建设论调极可能在借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情况下更加流行。面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有必要进一步夯实公众信仰根基,共筑公众信仰长城,鉴于此,应充分认识发挥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思想引领功能和信念导向价值适逢其时。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刻指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党员占百分之五十五以上,党员做先锋、做示范,群众就会跟上来。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努力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当好表率”[3]109凡此,无不深刻指明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生动表达党和国家对加强多元价值背景下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殷切期盼。

二、多元价值背景下推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实践路径

面对新时代多元价值背景,结合高校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必须在审慎分析重要性紧迫性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实践路径。

(一)立足国际视野强化责任担当,自觉应对风险挑战,积极化解信仰危机

当今世界,西方文化霸权依然在国际舞台上耀武扬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在多元价值背景下,争夺意识形态斗争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党和政府、国内学界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界以及高校文科青年教师自身应当自觉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作为。

第一,党政机关应充分重视立足国际视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激励引导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要从宏观指导上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保驾护航,教育引导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坚定维护党和国家政治建设的理想信念,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教育引导他们严阵以待,应对来自西方社会的信仰风险与挑战,积极化解或显或隐的信仰危机;激励高校文科青年教师的在信仰建设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教育引导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出于职业使命和生理心理特点的需要,充分意识自身责无旁贷。为配合新时代多元价值下推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党和政府还应及时出台利好政策措施,比如在课题申报方面出台更具指导性、可操作性的便利条件,适当降低门槛,让那些有志于信仰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高校文科青年教师获得更便捷的国际国内交流机会和条件,增强他们贡献才学、服务社会以及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激励他们明确责任担当,助力完成高校立德树人使命,为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出贡献。

第二,国内学界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应更加自觉立足国际视野,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和政治自觉献计献策,保驾护航。要发挥学科专长,分析思考怎样立足多学科多门类推进多元价值背景下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大胆鼓励和引导高校文科青年教师理性正视国际范围内信仰建设形势和任务,激励引导他们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满怀热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强烈责任担当意识主动关注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进而为国家思想建设和信念引领贡献才智,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应主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相关理论论著和实例材料,借助视频资料、坊间交谈等途径和方法激励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切实助力他们坚定信念,砥砺前行。

第三,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和理论骨干,应自觉维护党和国家主导信仰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深情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4]应自觉葆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气节与理想信念。大胆理性剖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进步作用,同时冷静规避其内在本质和阴险目的,全面利用发挥好国际交流、访学进修的良好机会,跟随国际信仰建设的前沿,又立足改革开放四十年反思,让信仰建设更加厚重坚定实现自身信仰建设成效的笃实提升。

(二)坚守本职岗位充分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价值引领

爱岗敬业,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又是信仰建设的实现途径。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应自觉爱岗敬业,充分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信仰建设的价值引领。

第一,不为多元价值取向所迷惑,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自身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努力按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深入进行思想沉淀和反躬自省,在信仰建设方面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细致探究如何以实际言行研究探讨处理多元价值取向与一元价值导向辨证关系,突出倡导核心价值观对信仰建设的价值引领,通过内心探求和外化践行统一,追求本真信仰,力促自主自觉成长为传承民族精神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先锋战士,实际关注价值多元化背景,又切实满足党和国家一元价值主导的价值诉求。

第二,激励引导青年学生在信仰导航和精神榜样方面主动寻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4]青年学生在求学生涯中难免遭遇程度不同的信仰困惑,而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与青年学生年龄相仿,身心发展相似度较高,具备先天优势和便利条件为青年学生提供信仰導航和精神榜样。

第三,鼓励和引导高校青年师生开展信仰对话,共建信仰共同体。加强师生信仰对话与情感交流,努力做到:一是教师自身要抓好理想信念建设,以坚定理性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撑和职业操守,在教学工作中自觉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并以理想信念意识关注研究教育教学最新动态;二是在课堂内外创造条件帮助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关注和研究有关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等相关主题的文献资料和重要网站,比如学习强国APP、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三是建议学生参考分析有关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主题的系列经典著作,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经典研读与提升信仰作为平时作业的重要形式,激发学生研读信仰建设相关论著的巨大热情。

(三)着眼服务公众充分发挥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榜样和示范效应,切实增进和强化多元价值背景下信仰建设的公众引领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4]

第一,自立信仰建设标杆,自塑信仰建设形象。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在信仰建设问题上严于律己,进一步牢记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中央指示精神,坚持不懈地将自身打造成为理想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先锋战士与理论骨干,为服务社会做好相关准备,特别是着眼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条件下民众的信仰使命担承,自觉理性发挥作为知识精英的思想建设功能与信念引领价值。

第二,对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信仰建设问题注重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内容可以包括调研多元价值背景对民众信仰诉求产生的影响、民众信仰建设目前关注哪些热点、面临哪些理论困难、现实阻滞因素、基层民众对破解困难和阻力有何意见和建议、基层民众有无结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信仰建设设想以及民众有哪些正在谋求的创新性信仰建设路径与方法等。这些问题都应当成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了解民情、关注社会、牵引信仰建设的重要使命,需要开展深入实地的调研,力图从中寻找更接地气、更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信仰建设理念和举措,以便全力增进对社会公众的信念牵引功能和示范引导价值。

第三,构建长效联动机制,持续深入总结与反思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一方面,应当充分肯定前辈们的突出理论贡献和实践探索,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党早期领导人如青年李大钊、陈独秀等曾自觉追求并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大众化的伟大历程。继而,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将其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过程,在客观上为当时的广大青年才俊的信仰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发挥正确思想引领价值。毛泽东的《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等理论文章,强调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愿意且在事实上实行与工农民众相结合,这不仅为当时有志青年指明了信仰建设的正确方向,而且对于当前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具有思想引领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另一方面,立足新时代多元价值背景,为捍卫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破解各种迷思和误解,尤应激励广大高校文科青年教師要在总结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基础上,进行结合实际的深刻反思,主动不断扩大信仰建设的公众引领途径和范围,倡导利用新时代新媒体等多样化平台传播发布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相关网络链接,热情发表对时局的独到见解,领时代之潮流,敢于发时代之先声,充分展示新时代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作为先进知识分子和精英人才引领风尚、塑造灵魂的独特魅力与信仰风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N].人民日报,2019-05-01(02).

[5]崔志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新时代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