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牦牛牛皮蝇病防治措施

2019-09-10尼群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摘要:牦牛牛皮蝇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体表寄生虫病,严重影响牦牛正常采食、休息,导致牦牛身体素质下降,给牦牛养殖产业造成严重危害。近年随着青海地区畜牧养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牦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坚持传统养殖模式,对牦牛多种传染性疾病的防控重视程度不足,不能定期对牛群进行体表体内寄生虫驱虫处理,导致牦牛牛皮蝇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每年在不同的放牧地区均会出现牦牛牛皮蝇病。为有效降低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需要广大养殖户转变传统养殖理念,改变传统养殖模式,由放牧养殖向舍饲养殖转变,并注重做好牛体表体内寄生虫驱虫处理,构建完善的防御方案,才能保证牦牛健康生长,降低皮蝇蛆危害。该文主要结合1个养殖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牦牛牛皮硬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进一步提高该种疾病的防控效果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牦牛牛皮蝇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9.075

0 引言

牦牛牛皮蝇病是由牛皮蝇幼虫寄生在牛体表皮肤组织下,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在青海地区牛皮蝇主要以中华皮蝇、牛皮蝇和蚊皮蝇混合感染为主,其中以中华皮蝇危害最为常见。在牦牛放牧养殖中,由于牛皮蝇分布广泛,如果不能做好牛皮蝇的消杀工作,进入夏秋季节后很容易加重病情传播流行。牛皮蝇寄生在牛体表,一方面繁殖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毒素,导致体表瘙痒疼痛难忍,另一方面幼虫还会和牛争取营养,导致牦牛生长发育迟缓,食量下降。成年牦牛感染牛皮蝇病后,会严重影响牦牛的产奶量和生产能力,严重的还会影响皮革质量,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在青海地区牦牛牛皮蝇病发病率较高,十分常见,并且近年也有发现牛皮蝇向人传播的可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防控。

1 发病经过

2018年5月13日,某养殖户养殖的6头牦牛出现发病情况,表现为身体消瘦,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用手触摸牛的背部存在很多硬性结节,用手轻轻摩擦背部,患病后安静不动,用手指轻轻挤压,能从结节中挤压出白色虫体。养殖场整体卫生环境较差,养殖户采用放牧养殖模式,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对牛进行妥善的驱虫处理。养殖户选择的放牧地地势低洼,存在大量蚊虫飞舞,牛在采食过程中表现的十分小心仔细,当有蚊虫飞舞时惊慌躲避。由于养殖场卫生环境较差,没有进行妥善的驱虫处理,怀疑是由寄生虫病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2 流行特点

牛皮蝇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整个发育过程需要1年左右,成虫陆续出现在每年的4-9月,生活期仅为5~6d,雌虫通常会在太阳炎热的中午将虫卵产在牛毛上,经过3~5d孵化,形成第1期幼虫,并通过牛的毛孔钻入体表组织以下开始生长发育。牛皮蝇的种类不同,其侵害和转移的途径存在一定差异,牛皮蝇幼虫在感染后的2.5月内,可以在咽喉部位和食道部位发现第2期的幼虫,第2期的幼虫会在食道壁中生长发育5个月左右,最后转移到牛的背部皮肤以下发育成第3期幼虫。牛皮蝇幼虫在皮下组织向背部皮下转移,达到背部皮下的牛皮蝇停留时间为2~3月,生长发育成熟后,虫体排出毒素,造成皮肤穿孔,然后从孔中脱落[1]。结合牛皮蝇幼虫的整个发育情况,该种疾病传播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发生于每年的夏初季节。如果养殖环境和放牧地区卫生环境较差,潮湿不堪,很容易滋生大量牛皮蝇,在放牧过程中牛皮蝇成虫可以将虫卵产在牛体表,进而造成组织感染。

3 临床症状

牛皮蝇成虫虽然不会叮咬牛的体表组织,也不会进食,但是会追逐牛,在牛体表产卵,引起牦牛惊恐不安,导致身体素质下降,身体逐渐消瘦,生产能力减退,甚至会引发外伤和流产。牛皮蝇幼虫钻入皮肤中,在皮下移动会引起皮肤损伤和局部炎症病变,导致局部皮肤瘙痒难耐,不断摩擦患病部位,影响正常休息采食[2]。用手触摸牛体表皮肤能感到明显大小不一的硬性结节突出皮肤表面。

4 病理学变化

选择使用消毒过的手术刀,在典型的皮肤囊坏死处顺着皮肤毛孔将囊肿切开,可以看到内部存在大量灰自色或者白色的干酪坏死内容物,将病料挖出后进行检查,偶尔能看到白色的小囊或者灰褐色的幼虫虫体。经过临床观察和病理学解剖可以诊断为牦牛牛皮蝇病。在日常诊断过程中,如果发现幼虫出现在背部皮下时,最初能在皮肤表面摸到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硬结,经过1月的发育后,会出现肿瘤一样的隆起[3],在隆起的中间会出现小孔,小孔周围分布大量干涸的脓痴,从孔中能挤出白色虫体,进而可以确诊。

5 治疗

牦牛牛皮蝇虫病应选择针对性的驱虫药物,对患病牛进行对症驱虫处理。对于确诊的患病牛或疑似患病的种公牛,选择使用1%伊维菌素注射液+增效剂,使用剂量为1mL/50kg体重,颈部皮下注射。在具体注射中,应将患病牛进行保定处理,用手指抓起牛的颈部皮肤将皮肤隆起,然后进行皮下注射,确保注射剂量足够,间隔7d后再进行1次重复用药,能彻底杀灭体表的寄生虫。经过第1个疗程的治疗,7d后,取得明显治疗效果,患病牛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紧接着进行1次强化驱虫治疗,观察患病牛群没有出现继续复发的现象,养殖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6 预防

牦牛皮蝇病是危害严重的体表寄生虫病,在牦牛养殖中,如果长期受到牛皮蝇的影响,在牛背出现大量的包块,导致牛身体素质下降,身体瘦弱。在具体诊断中可以结合患病牛体表皮肤的包块情况做出快速诊断。在日常养殖中,为更好地降低牛皮蝇虫病的发病率,需要养殖户转变传统养殖模式,由放牧养殖向着舍饲养殖转变,将牛群固定下来养殖,对减轻牦牛和牛皮蝇的接触有很大帮助。此外,养殖场还应构建完善的卫生驱虫制度,引导养殖户重视常见寄生虫的驱杀。在每年的3-4月和10-11月,定期对牦牛牛群进行体表和体内寄生虫驱虫处理,选择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或者倍硫磷,严格按照相应驱虫药物的使用说明书进行用药。对于不能采用舍饲养殖的养殖户,应做好放牧地区牛皮蝇的消杀工作,可以选择聚醋类农药对周围放牧地进行卫生消毒,用药一段时间确保安全后再放牧。当该种疾病进入发病高峰期,还应结合养殖场患病牛的具体发病情况,强化驱虫1次,并做好关键时期的卫生消毒。近年随着对该种寄生虫病的认识程度不断增加,牛皮蝇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合理,使得该种寄生虫的耐药性呈现显著增加的现象。因此,需要引导养殖户科学防治,妥善选择驱虫药物,轮换使用驱虫药物,避免致病原产生较强的耐药性。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牦牛牛皮蝇虫病的预防和治疗,加大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的投入,提高该种寄生虫病的防控效果,降低发病率。

7 结束语

牦牛牛皮蝇病是由多种牛皮蝇寄生在体表皮肤引发的一种体表寄生虫病,该种疾病对牦牛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牛皮蝇虫会沿着毛孔进入牛皮层,不仅会导致牛皮质量下降,还会严重影响牦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牦牛采食量下降,不能正常休息。该种寄生虫病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会在较短时间内传播整个牛群,对牦牛养殖产业造成严重危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青海地区夏秋季节气候条件适宜,养殖户采用放牧养殖方式,可以加重牛皮蝇的传播蔓延。因此,需要养殖户切实注意牦牛的生活卫生,定期检疫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趙兰.牦牛牛皮蝇病感染调查及综合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2):11.

[2]王杰玉.牦牛牛皮蝇病的诊断治疗[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3):198.

[3]扎西才让.牦牛牛皮蝇感染情况的调查报告[J].当代畜牧,2018(11):53-54.

作者简介:尼群(1981-),藏族,西藏安多人,本科。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