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志愿服务质量现状与策略问题研究
2019-09-10刘京强李月
刘京强 李月
摘 要: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一环,有利于其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提高,当前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本文以高校目前开展的志愿者服务为例,浅析我国高校志愿者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与解决办法,旨在提高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策略研究
大学生作为中国新时代的中坚力量,是具有高素质的青年群体,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不仅能够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也能通过社会实践提高自身本领,在服务奉献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随着时代的进步,志愿者服务得到了全面发展,变得更加规范化、完善化,在大学校园内志愿者服务更是趋于常态化,这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趋于完美的平台。
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志愿服务是指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的活动中来,且不求回报,为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自愿贡献自己的知识与力量,在服务与奉献的同时提高自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成为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群体,在城市市区建设、偏远地区孩童教育等各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获得了社会群体的认同。各高校也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建立志愿者协会等社团,政府部门和社会为志愿者服务提供了资金支持,为志愿者服务活动搭建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平台,使得志愿者服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在服务活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
虽然青年志愿者服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支持,但却对志愿者权益的保护能力还有待提升,服务经费大部分都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如车费、住宿费和餐饮费等,但缺乏对志愿者的医疗保护,也没有意外伤害风险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同时,未对志愿者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不能使志愿者更高效的进行服务。最重要的是,我国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缺少法律制度保障。
2.管理体系不健全
随着志愿者服务的日益发展,志愿者队伍也愈加庞大,这就需要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对志愿者工作进行统一组织和指导。否则会使服务工作陷入被动,志愿者对工作开展茫然无绪,造成部分志愿者成员情绪不稳定,志愿服务活动较难开展,服务短期化。
3.志愿者服务过于单一
目前的志愿者服务在意识培养和开展形式上较为单一,没有多元化、丰富化,仍然停留在较浅的社会公益服务上,如支教活动、环境保护和社区服务等,形式过于简单,缺乏教育内涵,并且这些活动并不能让志愿者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或者在活动中学习到某项专业技能,提高个人能力的效果没有充分体现。
4.志愿者思想较为消极
大学志愿者多数都以低年级学生为主,而高年级学生一是由于学业较紧,二是由于思想较为消极,从而导致对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热情不高,这就限制了志愿者服务的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志愿者服务没有建立健全的评优机制,或仅仅有加分等福利但没有严格的制度。部分志愿者只是为了加分而参加,达到目的后就不再参加该项活动,这种现象也影响了志愿者服务的发展。
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发展与创新路径
1.建立合理保障体系,维护志愿者权益
志愿者服务是不求回报为他人服务的一种利他行为,若要大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服务活动中来,必须为志愿者提供合理的个人需求和医疗保障,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这样才可以使得志愿者服务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来保障大学生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各个高校之间可以联合成立保障志愿者权益的专门机构,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抵制或举报侵害志愿者权益的行为,确保保障志愿者权益的相关法律政策能够得到贯彻实施[1]。
2.发挥社团组织作用,引导志愿服务
志愿者服务是依托社团组织,在校团委的指导下进行的。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应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通过社团扩大志愿者服务精神的宣传,提高志愿者的思想素质,壮大志愿者队伍。并对这支队伍进行定期的、合理的培训,加强队伍管理,让志愿服务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2]。在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时,社团应该发挥积极的组织管理作用,使得志愿服务工作有序进行,真正践行服务精神。
3.紧跟“互联网 +”时代步伐,加快志愿服务活动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志愿者服务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互联网相结合,创造新的服务模式。一,建立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交流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利用该平台传播志愿精神,扩大组织号召力;吸纳不同专业的志愿者,不同领域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利用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交流成本,也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交际能力。二,建立志愿服务平台,借助网络媒体大数据探索寻找新的服务方式,利用该平台对向志愿者分享各领域不同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可以根据自身专业、需要,选择参加符合自己的志愿活动。同时可将服务内容与成果在该平台上公开显示,开设公开联系方式,让需要志愿服务的社会或者个体能够通过这一媒介获得志愿者的帮助[3]。
4.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建立健全激励体系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动员工作,从思想和精神上引导大家自愿加入到志愿者服务的大军中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大力倡导团队精神,互助扶持、互相鼓励[4]。树立先进志愿者模范典型,大力宣传,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评估制度,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评估活动的执行情况、活动效果、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的主观感受,对于表现优异的志愿者实行荣誉奖励,确保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5]。给予志愿者荣誉、认同以及尊重,会给志愿者带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
结束语
志愿者活动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大学生以自身能力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这种公益的社会活动能够提高当下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积极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能够与高校的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共同提高当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在新形势下,志愿者服务工作也要积极进行创新,使之得到长效的发展,为把我们这个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发挥持久的作用。
基金资助
共青团黑龙江大学委员会,黑龙江大学2019年学生学理论课题《化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前后思想探究及活动开展模式成果分析》预期成果,项目编号:125.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志愿服务:动因、问题及对策——以海淀区四所高校为例》 贾子钰、徐秀丽
[2]《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刘亚宁、刘美华
[3]《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困境分析与路徑重塑》 马妮娜
[4]《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陈姝含、高正献
[5]《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对策》 张丽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