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与班主任共撑教育孩子的蓝天

2019-09-10何小梅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教育合力班主任家长

何小梅

摘 要: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仅靠班主任力量或单靠家长力量,都是有失平衡的。当两者成为左右手时,教育孩子才会有针对性、连贯性、实效性。家长与班主任携手共撑孩子成长的蓝天,孩子成长之路才能阳光灿烂。

关键词:家长  班主任  教育合力

正文

现在孩子的行为、心理方面问题越来越凸显。班主任在教育孩子时面临更大的困惑。班主任要肩负班上所有孩子的在校教育,家长只需面对自己一个孩子,教育的精力就显得更为充裕。

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说过:“班主任要是忽略了家长这部分力量,那永远一条腿走路。”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为人父母,不仅要生育孩子,更要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也是父母的天职。

有“5+2=0”的说法,学生在校五天受到学校的教育,行为习惯正在养成过程中,而在家两天中,如学生不受约束,在学校良好的行为常不见踪影,在校所要养成习惯也有所弱化。

教育是双方的,孩子就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的焦点,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各种教育之外,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由此看来,教育好学生,家庭教育是尤显重要的。

我们必须努力调动起学生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做到主动配合,积极配合,乐于配合。教育孩子的工作才会有的放矢、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

我有过这样的教育经历:原来在我班中从外地转学来的的两个孩子,升级后到了别班,一个离家出走(陈хх),另一个(唐хх)晚上去偷另一所学校的铝合金窗。我带班时孩子虽是有好些不足,但我能勤于与家长沟通并达成共识,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两个孩子行为变化如此大,更加肯定了家庭教育的重要。

二、家长的教育意识举足轻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就是孩子的镜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证明,孩子存在某些问题,在家长身上也有迹可循。

一些品学兼优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多数是有正确的三观,有良好的素养,对孩子的教育具有理智的意识,有可行的教育行为。反观,一些品行后进的孩子,家长往往是偏执、不讲理、自我,出现问题后,一股脑往班主任和学校身上推。这两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意识,对孩子的教育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淡化了班主任的正确引导的力量,成为教育孩子的“绊脚石”。

三、现代教育中不良的家庭教育现状迫切需要班主任的科学指导

家长普遍存在的不客观的教育观点主要如下:

(一)对于成绩关注,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观点是当前大多数家长都有意或无意间存在的。如:在每个学期学科考试后,家长之间、亲朋好友之间,谈论的话题都绕不开“成绩”两字。每年小升初、中考、高考过后,谈论成绩的话题已经是到了“白热化”程度。家长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就会主动或被动地产生了“以成绩论好坏”的意识,这种意识自然而然就左右了家长的对孩子教育的定位,甚至作为教育孩子的标准。这种不正确的子女成才的心理作用和标准,也是违背孩子的发展规律的。

(二)过于随意,残留着读书无用的意识。一些处在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的家长,借着地域的优势,不需有过多的努力就过上了比较舒适的生活。这部分家长,喜欢以自己的经历,传递一些非正能量的教育信息,让孩子处在无所谓的成长状态中,导致孩子在正道上越走越偏。

(三)过于依赖,全权把孩子交给班主任。产生这种观点,有一些部分家长对班主任的作用过于神化了,有什么问题,抛给班主任。认为孩子学得不好,做得不好,是班主任和老師没教好,是学校的事,从而对自己的孩子放任不管。

这些不良的家庭影响,也是造成老师们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的重要原因。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的现象:

现象一:学生“学”优,“品”不优。有些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品行欠佳。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学科考了多少分,对于自己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

现象二:学生自我为中心。有些学生,往往因为在班级中缺少交流、理解、包容,较为容易出现打架等现象,他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欠缺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在家庭中,也容易忽略对长辈应有的尊重。

现象三:学生没有明确目标

大多数学生,因为家长的不良影响,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拿主意。许多时候,学生们常说的是“我爸爸让我......或我妈妈让我......”,迷失了自我成长的风向标。

现象四:学生心理缺陷趋明显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难发现,受家庭影响而导致的交往障碍等问题极为常见,有些已到了不喜欢跟其他同学相处的地步。

学生的这些现象,真实地反映了家长的一些不良教育意识正在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更加促使班主任要有意识对家长的教育资源要合理指导与整合。

首先是班主任用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对家长作指导。

其次是班主任用心合作,促进家长主动携手。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可以这样与家长达成以上两点:

1、班主任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家长的朋友

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来校表达意见,班主任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家长的朋友,为彼此间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家人病了,班主任像他们的朋友一样,提上水果到医院看望;春节过后,班主任像亲戚朋友一样,给每位学生送上别出心裁的,写上送给孩子心愿的“利是”。班主任用心地把每一年任教学生的通讯录抄在亲友联系本上,只要一打开那本子,那怕是班主任工作的第一年教的学生,也能找到他的电话与地址。

2、班主任利用“家访”,作为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手段。

班主任家访前充分的做好准备,在交谈时,根据家长的谈话情况,适时进行科学的教育观的指导,善意提醒家长对孩子的心理要加以重视,提供一些显浅易懂的心理常识的指导。

3.班主任利用“电访”和“发信息”,及时地与家长反馈信息。

先进的通讯设施为老师做好家长工作提供了便利,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增添了班主任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的亲近感,这是家校共育的“润滑剂”。

4. 班主任用同理心,学会“倾听”家长的心声。

班主任学会“倾听”家长的心声,是与家长沟通的艺术。俗话说“三个臭鞋匠,胜似诸葛亮。”这样会使家长觉得班主任可亲可信,正因为有了那么多的“诸葛亮”的大力帮助,班主任工作变得如鱼得水。

结语: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和家长都是无可替代的教育者。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的,这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只有在班主任和家长教育意愿达成一致并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学生,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5,ISBN-5407-3688-7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029585号

[2]《班主任工作策略》—广州:世界图书出版社广东有限公司,2010.11,ISBN978-7-5100-3000-0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217512号

猜你喜欢

教育合力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一例小学生入学适应的案例
为心灵安个家
班主任
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机制研究
家长请吃药Ⅱ
家校合育 共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