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差异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影响

2019-09-10马先勇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18期
关键词:银行业会计准则

摘要:会计准则的修订和趋同的进程加快,以巴塞尔协议为标志的银行监管规则框架也朝着严格监管、加强披露的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如何协调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之间的差异,确保低成本、高效率地执行会计准则的同时满足监管规则的要求,已经成为银行业界理论探索与实务操作的紧迫课题。本文立足研究银行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差异点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不断协调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融合,提高监管有效性。

关键词:会计准则;监管规则;银行业

一、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差异的产生原因

会计准则是生成、显示和披露银行会计信息的标准。会计信息是实施银行监管的基本信息支持。由于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有不同的服务目标,目标和衡量方法,因此两者之间始终存在差异。通过研究二者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深入分析这些差异给银行、监管部门及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会计信息是银行对外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银行监管部门对银行的监管既包括财务信息,又包括机构设置、业务经营、风险状况等非财务信息。虽然会计标准和监管规则是相互依存的,但由于服务的对象、目的和测量方法不同,它们是存在差异的。

从服务对象看,会计信息用户包括股东、银行管理者、潜在投资者和外部机构,服务目标各不相同。监管规则适用于银行监管部门。

從服务目标看,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为相关人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侧重于披露的全面性。银行监管的目标始终是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维护公共利益。监管机构更关注银行偿债能力,预防和解决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会计准则和管规则之间的差异点

由于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的服务对象、服务目标等方面不同,造成了监管规则既要以会计信息为基础,又要对会计信息进行适当的加工来满足监管需要。目前,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一)资本的界定

会计资本的确认主要取决于对其他会计因素的确认,特别是资产和负债。监管资本是基于会计资本的,由银行监管机构监管。在保护投资者的基本框架下,监管资本是承担风险和解决非预期损失的首要资金来源,用来保护债权人降低风险损失。

(二)贷款拨备

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均对银行信用风险的计量提出了各自要求,进一步抚平银行会计信息在经济周期性波动,使得会计信息更有前瞻性。

(三)风险信息披露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银行监管部门都制定了关于信息披露的规则要求。会计信息披露全面反映银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监管要求的信息披露则更加专注于银行的风险层面。但由于会计处理方法受到会计理论框架的束缚以及实际可操作性的限制,有时很难“完美”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实质。

三、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差弄影响

会计标准和监管规则之间的差异不仅会给执行标准和规则的银行带来很高的实施成本,而且对管理者和信息用户(包括监管机构)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增加银行执行成本

银行为了执行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需要设计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业务处理系统,同一个来源的数据也需按不同系统口径对外报送,造成了银行日常数据报告的工作量和实施成本显著增加。此外,由于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差异,银行必须考虑内部业务流程设计、信息和数据处理、专业人才的培训上兼顾两个方面的需求。

(二)影响风险管理目标实现

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的共同目标是确保资源分配的有效性并避免风险。因此,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的基本思想是帮助银行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但是,由于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之间的会计处理不同,监管机构很难理解银行的真实风险管理水平。

(三)引发信息使用噪音

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之间的信息披露差异经常会对信息用户(包括银行监管机构)造成噪音和干扰。就银行监管机构而言,银行提交信息是依据监管需求。监管信息源自会计信息的采集和加工。间接信息源使监管机构难以分析,验证和转换银行数据增加信息噪声,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监控效率。

四、差异环境下的银行应对

银行是实体经济业务创新的领导者和先行者,是会计准则、监管规则制定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和执行者。在两种规则越来越重要且持续存在差异的环境下,银行如何充分发挥作用,深入思考、积极应对二者的差异及内外协调问题,进一步降低执行成本、改善经营管理。

(一)积极参与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制定

在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变革和调整进程中我们发现,准则与规则作为银行面临的两个最为主要的外部约束,对银行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影响日益突出。在此过程中,作为准则与规则执行者的银行,如何关注、参与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制定,充分表达自身诉求、积极提出政策建议,寻求更为有利的外部监管环境,已成为银行业界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1.密切关注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变革动态

近年来,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和完善,会计的理论基础、确认计量方法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这些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最新进展,银行应及时跟踪、未雨绸缪,并从银行实践出发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尽早研究应对措施。从国内情况看,银行应从理论和技术两个层面,深刻分析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变革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充分表达行业声音

银行业的业务实践是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的基础。在结合实际操作中的体会,向准则制定机构反馈征求意见,使其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银行业的实情和特定。银行可以从业务层面积极研究和调查监管规则改革方案,并及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银行积极参与到监管规则改革。

(二)内外协调,执行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

1.加强内部协调,提高执行效率

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的要求是严格的,但实施的方式有多种选择。变革后的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在应用时不仅需要银行内部专业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而且涉及会计、信贷、风险等多个不同部门和人员。银行需要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并将客户、信贷、风险、会计、管理和决策系统整合到整体风险管理框架中。

2.加强外部交流合作,提高执行效果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银行审计实务界的代表,因其业务涵盖会计财务报告审计、受托开展监管审计等,历来在会计准则的实施中有着第三方的独特视角。银行可以通过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跨行业学习交流,积极沟通目前会计准则技术上的相关问题既有利于银行更好地执行会计准则,也有利于化解银行与会计师事务所在会计准则执行和理解上的分歧、降低银行配合外部审计的成本。

(三)利用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

银行应充分利用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吸收和整合企业管理核心理念,促进内部管理持续改进,维护银行核心竞争力并学习如何加强和促进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1.将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的核心理念融入银行经营管理思想

会计准则的目的是提供投資者、债权人和政府职能决策所必需的有用会计信息。银行监管的目标是维护金融业的安全稳定,保持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注风险和稳健管理逐渐成为两者共同的核心理念。银行在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时,应考虑吸收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最新变革的共同理念,突出加强综合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导向、统一有效的核心经营理念和经营思路。

2.利用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提升银行管理水平

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背后体现的管理理念,正是对银行经营管理战略和战术的精确指引银行应该学会如何充分利用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提升内部风险管理水平,培育、巩固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1)梳理现有信息系统、业务操作,识别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过于追求效益造成风险意识淡薄,过度创新也使原有的内控失效、监管滞后。因此,银行有必要全面梳理现有的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研究建立动态、全面的过程控制和监测举措。

(2)提升信息质量,夯实管理基础。在建立合理的业务制度及高效操作流程的同时,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也不容忽视。银行有必要抓住各环节信息生成和业务操作的关键点,以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为准线,通过规范会计核算、加强内部控制及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等,提供真实、客观反映银行经济事务及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帮助合理评估和预测未来资金流动,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筑牢银行经营管理基础。

(3)随着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越来越多的交叉、互动,银行迫切需要一批既精通会计准则又熟知监管规则的复合型人才。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培训,普及会计准则及监管规则的理论知识,同时注重结合实践,适当打破专业界限,着力培养跨领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提升银行综合管理能力做好人才储备。

特别在我国,在国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和银行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进程中,更需要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指定机构之间的密切协调以及国内银行业与相关行业的广泛参与,共同解决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适用性、可操作性等问题。我们期待国内学术界、实务界进一步加强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协调问题的研究,以促进银行会计信息高质量和金融监管稳定性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于永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9(9).

[2]中国工商银行财务会计部课题组,刘亚干,李明熙.金融工具计量的技术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探讨[J].金融会计,2015(4).

[3]杨媛.公允价值计量对股票价格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4]董必荣.关于会允价值本质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0(10).

[5]张艾雯.后金融危机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的应用研究[D].镇江:江苏科技大学,2012.

[6]黄馨.IFRS9的改革和中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5.

[7]蔡维洲.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

[8]陈静伟.我国金融主体成熟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9]藏天郊.基于所有权性质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债务融资成本关系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6.

[10]薛宏蛟.公允价值运用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研究[J].金融经济,2013(12).

[I1]张俊燕;孔渝.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长期并存性探究[J].中国农业会计,2017(12).

[12]冯素珍;倪国锋.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会计谨慎性视角[J].财会通讯,2012(1).

[13]黄馨.IFRS9的改革和中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5.

作者简介:

马先勇,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南京。

猜你喜欢

银行业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判断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