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据声音编童话故事的创意教学策略

2019-09-10白永红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音乐思维学生

白永红

声音的信息无处不在,声音素材特有的丰富性、发散性、选择性,与学生的生活最容易建立连接,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点——选取声音,确立主题

声音素材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具有发散性。音乐素材、音效素材、人的声音素材……总是包围着人们。声音是由特定的对象发出的,除了它的物理属性,它还会勾连出人们听到的、看到的某些事物的情绪状态和画面,引发无限的想象。

学生对声音的想象具有选择性。对于长着音乐翅膀的孩子来说,播放音乐素材,如《动物狂欢节》,就足以让他们激动。他们无师自通,能做出一连串滑稽動作:一会儿模仿母鸡咯咯叫,一会儿学大象迈着笨拙的步伐行走,一会儿随着音乐惟妙惟肖地模仿袋鼠跳跃……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段音乐都好像在讲述一个新奇有趣的故事。对于爱好运动的学生来说,一声哨响就足以让他们的心飞向操场。对于喜欢动画片的学生来说,几声老鼠的叫声,猫的叫声,就很容易在他们心中演绎出一个自创版《猫和

老鼠》。

伴随着声音浮现的想象还具有生活性。它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他们的生活,是学生直接或者间接经验的重构。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声音素材进行筛选,选取那些与他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表达意义的声音素材,并帮助学生确立主题。对此笔者做了一些创意尝试。

1.水桶法则

该策略为学生选取声音提供支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创作小组,先把三个水桶依序排列好。水桶1=我的素材,学生把自己最喜欢或者最不喜欢的声音写下放入;水桶2=我的经验,学生把对所选音乐的感受写下放入;水桶3=我的读者,学生把想要与之分享感受的对象写下放入。

2.选择轮

帮助学生确立主题的一种方法。创作小组成员做头脑风暴——将上面三个桶里的材料组织起来,与日常生活中的哪一个问题相关联?主题是什么?把讨论出的主题记录在一个圆形图表的扇形分割区,让小组负责人在主题上做统计,选出频率高的作为小组创编童话的主题。

二、线——奇思妙想,生成情节

在听声音选材、立意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展开奇思妙想,在构思情节的同时发展思维?创意教学策略让这一思维轨迹变得可观、可触摸而且有趣。

1.头脑风暴——理解声音的思维操

理解声音是构思故事情节的前提,想象是理解声音的基础。而头脑风暴是理解声音的思维热身操,是激发学生想象的最积极的思维活动之一。以小组为单位,就小组选取的声音开展十几分钟的头脑风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大胆地展开想象,自由畅谈对声音的理解,尽可能地标新立异,提出独创性情节的想法。每个同学,把点子用关键词记录在头脑风暴图上,相互尊重,不作评价。如,学生在素材桶里取出“猫叫声、走路声、破裂声、诙谐的音乐声”等材料,围绕故事要素,展开头脑风暴,一个个思维的火花呈现在头脑风暴图上。如下:

教师还可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如提供一组无声电影蒙太奇镜头,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创造性地给画面配音。通过理解声音的思维热身,学生对构思故事情节有了信心。

2.思维工具——生成情节的脚手架

声音素材如何生成童话故事的情节?面对有限的声音材料从何想起,思维向何处去,到哪里结束?学生对此常常束手无策。如果能让情节生成——这一思维轨迹,不仅可意会,还可言传,可把玩,那么学生创作童话故事的信心就会大增。倘若鼓励学生把生活融入童话故事中,在一个故事中解决他们的一个生活问题,那么他们的生活自信也会提高。创意教学在实践中使用思维工具——“英雄之旅经典结构”,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英雄之旅经典结构”是历史学家约瑟夫·坎贝尔定义的一种简单的结构,它存在于全世界的各种神话中。我们借鉴这个经典结构指导学生,把角色、背景、时间、原因、事件等故事构成的要素,放进这个经典的结构中。学生按图索骥创生情节,就不会失去方向。如,学生先从素材桶中取出一组素材(音乐素材、猫叫声、走路声、老鼠叫声等),接着按“英雄之旅经典结构”对应点的提示创生情节。例如:

一天(舒缓的音乐):尊贵的家猫看女主人穿高跟鞋跳舞很美。

挑战(诙谐的音乐):尊贵的家猫喜欢女主人的香水瓶——那对水晶玻璃鞋。

下降(猫叫声、诙谐的音乐):玻璃鞋放在高高的柜子上,冤家老鼠出现。

谷底(猫叫声、诙谐的音乐):打斗声、脚步声、破碎声汇成一片。

发现(猫叫声、诙谐的音乐):自己一向瞧不起的野猫来助战。

上升(猫叫声、诙谐的音乐):野猫叼来一双小舞鞋。

成功(猫叫声、诙谐的音乐):尊贵的家猫和野猫跳舞。

启示(猫叫声、舒缓的音乐):永远不要瞧不起别人。

在每次创作的时候,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形象直观的画面。他们会借助思维工具创生情节,并喜欢用思维工具帮助自己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面——合作“吹牛”,拓展故事

在故事的核心情节解决之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根据情节把声音后面的故事讲生动、讲具体。故事编得是否有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教室里的气氛。实践中笔者发现,合作“吹牛”“击鼓传花 ”的形式,较受学生欢迎,拓展的故事也比较生动具体,吸引读者。

1.合作“吹牛”,聚焦情节

男生常常在一起吹牛,女生则喜欢吹泡泡。这给了笔者很好的启示:让学生一起“吹牛”“吹泡泡”,让编童话故事像吹牛、吹泡泡一样有趣。于是笔者鼓励学生自制“彩色泡泡卡”——正面写上声音素材和一个情节,反面写上对该情节的具体描写句群或段落,粘贴在小组“吹牛”集锦卡上。学生一次聚焦一个声音素材,一个情节,不断把“泡泡”吹大, 直到形成一个比较满意的情节段落,犹如谱写交响乐的一个乐章。接着,开始聚焦下一个情节,新的一轮吹牛开始,如此循环。视觉上的吸引力,激励学生不断互相补白,对拓展故事十分有效。

2.“击鼓传花”,演绎情节

借助传统的击鼓传花的形式开展故事接龙,很受学生欢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个录音机旁讲故事。录音机播放声音素材,学生顺时针方向,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配合声音表演或者模仿声音,一边利用情节结构图帮助自己组织信息。音乐暂停时,学生根据由音乐素材得来的信息组合自己的故事并与同学分享。有时,学生会带上自己喜欢的与声音素材相关的形象化头饰,一个头饰代表一个角色的小故事,在听同伴讲故事的时候,可以插叙补充与该角色有关的故事。音乐素材播放完毕,童话故事创编结束。■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大学附属音乐学校)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音乐思维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学生写话
音乐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音乐
聪明的学生等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