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大课间活动在改革创新中更显活力
2019-09-10杨镜辉
杨镜辉
【摘要】洛克曾说:“健康的心智存在于健康的体魄中。”加强体育锻炼,让学生拥有健康体魄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小学生每天坚持一小时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运动技能得到锻炼,心理素质不断提升,承受挫折能力得到提高。大课间活动还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并在活动中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有利于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对学生的个性发挥和特长展示有很大的帮助,在活动中充分凸现学生的童心童趣。本文主要探讨学校在不断努力摸索、实践中,让大课间活动在改革创新中更有特色、更显活力。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改革创新;特色;活力
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必须每天保证有一小时的运动时间,加强身体锻炼,课间大活动应时而生,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虽然每周平均下来,学校是给学生安排了每天超过一小时的锻炼时间,但形式单一、内容陈旧,造成学生实际参与锻炼的欲望逐渐下降,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和马虎应付的心态。没有吸引力的大课间活动形同虚设,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要一直努力摸索、思考和实践如何通过有效的体育活动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大课间的锻炼效率。
一、创新活动模式,增加大课间的趣味性
改革大课间的传统模式,挖掘地方传统特色文化,融入大课间活动,创新活动模式,增加趣味性和娱乐性。以前的大课间都是以广播操、篮球、羽毛球、跑步、游戏为主的项目。学生开始时是喜欢的,除了新鲜之外,更重要是学生有了自己个人技能发挥的空间,并且在活动时学生之间还能互相交流,无形中可释放学习的压力,身心得到愉悦。过往除了个别项目是有组织以外,大多都是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大课间活动变得枯燥无味。随着多年的实践,大课间活动要成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必须不断增加学生喜爱的元素,逐渐增添许多传统与现代结合内容。例如,艺术体操、武术、太极、健身操、舞狮、舞龙、花式跳绳、足球甚至瑜伽等项目,让学生自己選择,才能得到学生的青睐。学校在每个项目都保留原来的特色外,还要不断在此基础上创新突破,例如,2012年,学校确立跳绳为大课间特色时,开始时以单跳、集体跳为主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渐创新了双摇、三人一绳、多绳摇、反手摇、8字摇、长绳跳、小学一、二级规定动作跳等项目。开始时,是需要每个人选好自己的项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项目的交换。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变换跳法,也可以有创新模式,玩出自己喜欢的。就发展学生智力因素而言,在竞技性的运动中融入趣味性和娱乐性,无非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很有益的。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他们会创造出更多新奇古怪的、好玩的、新颖的,同时又有益身心。兴许,他们就会在不经意中有一项新的发明让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不得不惊喜、叹服。所以,在课间大活动中,保证学生的安全前提下,尽量让学生发挥天性,去开发出更多有趣的、新生的活动项目,让他们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老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例如,学校今年的大课间活动,是结合本地著名的“十八罗汉山风景区”这一大岗美景,先请学校关工委的同志介绍十八罗汉山的十八块大石传说故事,分批组织学生到景点参观,根据了十八罗汉的故事形象,编造了一套适合学生锻炼的拳术和棍棒术,并配上《男儿当自强》《我的中国心》等乐曲。这种武术与音乐的结合,既健体又舒展身心,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学生对本地传统文化的了解,激活学生对大课间的热情,并专门从佛山邀请了武术专家作专门的指导和编排。学生扮演坐鹿、举钵、托塔、骑象、笑狮、开心、探手、沉思、挖耳、布袋、长眉、看门、静坐、过江、降龙、伏虎、欢喜、芭蕉十八罗汉,栩栩如生,特别是男孩子们,被罗汉的形象深深吸引住了,学起来充满热情与投入,每一个罗汉扮演者带领全班进行拳术、武术操、棍棒操的训练,他们刻苦训练,没有怨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基本达到教练的要求。以后在不断强化训练中提高每个罗汉的动作质量。而且争取学校、社会团体和家长的大力支持,添置了表演的服装、道具、器械等,使大课间活动更吸引评委的眼球,在大课间的评比中,表现者使出浑身解数,整齐有力,动作到位,气势恢宏,得到评委的高度好评:认为在学生得到锻炼的同时,又能知道中国武术文化的源远流长,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本地的地方特色文化,保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渗入现代武术教学这一内容。明确武术是中国功夫的精髓,现代是用来强身健体,不是用来对抗。这种活动寓教于乐、又能使学生享受传统文化的大餐,也加深学生对本地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家乡的热情,这比开设地方课程更有教育效果。
大课间活动围绕十八罗汉的主题,既生动又活泼,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开朗、乐观的个性。现时的大课间活动,更彰显地方特色,使传统得到传承、延续,并不断发扬光大。
近几年的大课间,我们从全校26个班每班抽取15名同学进行兴趣性调查,如果是传统的项目,兴趣率从当初的98%,到最后减为75%;如果是大课间是有所改革的项目,学生的兴趣会一直保持100%,参与率为100%。那么,仅从这些数据可表明,改革与创新是让大课间活动的生命源泉。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深入发展
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性不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到舒服、快乐、阳光,让大课间活动散发出充满童趣的、天性的活力与魅力,看一看学生挥洒汗水在绿茵地的阳光背影、听一听学生在大课间活动时发自内心的爽朗笑声,这种阳光与能量是可以相互感染的,从己及他,从体育到其他学科,从身体到整个生命,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但是,所有的活动只要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觉厌倦、疲劳,从而积极性减退。所以,即使是学生原来喜欢的项目,也要不断去改良、更新,动作与招式有变化。学校经过近几年的改进变换,逐步发展成为现在有组织、有特色、主题鲜明的大型学校运动,这是在实践中改革创新中形成的,增添了趣味性、实效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例如,确立的以绳为主题的内容,开始时,围绕“绳”编排自编操,在活动中,各班确立年级的内容:一年级:单人跳、(双脚跳、单脚跳、两脚交换跳)二年级:反摇跳,双人跳、三人跳;三年级:并排三人跳、双摇跳、7人长绳跳;四年级:单人交叉跳、8字跳、长绳花式跳;五年级:交叉绳花式跳、十字跳、交叉大绳跳、六年级:10人长绳跳、多绳花式跳、二级规定动作。不同年级安排的任务不同,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绳这个主题进行有序的活动,层层深入。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带动学生改革和创新新花式,新玩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玩出新玩法”已成为学生大课间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动力。这样,大课间活动的内涵与外延得到延伸。很多学校就因为大课间的别具一格创出学校特色与品牌。
三、大课间活动要鲜活,做到有“精、气、神”
大课间活动要鲜活,适当增加体能训练,增强学生的体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与身心的释放,但强调要遵从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做到强度适宜。
每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是经过精心的策划与安排,训练的时间较长,需要时间与内容的磨合。当训练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疲劳与厌倦。很多会马虎了事。这是需要在主题编排上下功夫,有时给每个环节配上轻松愉快、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或转换学生喜欢的游戏,规则与自由交换进行,让欢声笑语传遍校园,教师与学生玩在一起,加深师生的感情,对学生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经过训练与参评,大课间只要做到“人人有项目,齐齐来参与、班班有任务。级级有特色”。在活动中既生动又活泼,到处看到学生的动和听到学生的欢声笑语,做到既分散又集中,形散神不散,在运动合作中得到身体锻炼和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教育。实践证明,这样的教育效果显著。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对不同体形、不同体质的同学不同对待。例如,学生的集体“弯曲成拱桥”柔韧训练时,对肥胖的学生不作统一要求,只要求尽力就可以了。在集体项目训练中,设计的强度要适中,不同年龄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一、二年级以游戏为主;三、四年级以柔韧训练为主;五、六年级以体能训练为主。这样安排,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迸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些班级为了凸显班级特色,统一购买了服装,结合整齐规范的动作,在参与特色项目中显得更有精神;有些班级把体能锻炼结合太极、瑜伽等内容,加上音乐的配合,轻松、节奏明快,舒展了学生的身心,增加了了大课间的观赏性。为了大课间,班主任和体育科组出谋划策,安排了“动物动作大比拼”游戏,让学生们穿上喜欢的动物服装,模仿动物走路的各种形态和动作:兔子,乌龟、蛇、猪、狗、老虎、猫……他们各显神通,甚至还扮演动物的叫声,既达到体能训练的效果,又活跃学生的身心,一些难度较大的动物动作尽量要求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并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通过比赛激励的方式,让大课间活动更优质
所有的竞技活动,学会之后通过比赛,可以激励自己和他人。大课间活动也是如此,在一定时候,通过不同形式的比赛,不仅可以检测大课间的质量,同时也能激励学生,让大课间更有魅力。所以,在开展活动到一定熟练程度的时候,进行组与组、班与班、级与级进行比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对提高大课间的质量很有帮助。我们学校为了提高大课间的效率,定期进行各班的优秀项目的评比,通过比赛,评选;及时反馈训练成果,發现问题及时改正。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和个人颁发奖状、发放奖品,在良性竞争中灌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观念,让学生在友好竞争中不断上进、不断完善身心的修炼。这在无形之中为学生从小养成良性的竞争意识,并通过比赛更好地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打造和谐、友好的氛围,促进大课间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当然,每一个项目都应坚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有效果,要摒弃形式主义、功利思想,坚持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初衷,实现它的意义。
定期开展评比,形成良性竞争,增进班级之间的了解,也可以在评比中发掘优秀特长的学生,在经过有目的地训练之后,组织参加各级比赛,增强个人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如,学校在2016年确立以跳绳为特色的体育大课间,通过一年的训练,在没有邀请外教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和学生在训练中不断创新,2017-2018年连续两年在南沙区大课间评比荣获一等奖,并选拔了优秀的跳绳选手,参加南沙区组织的小学生跳绳比赛,获得了全区的第三名。
参考文献:
[1]张连蕊.大课间活动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学校体育,2012.
[2]朱俊杰.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成就[J].阳光体育,2008.
[3]王振强.督导先行,激励相助[J].中国学校体育.
[4]郭颂.地方特色,传统体育[M].北师大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