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分析与研究
2019-09-10解晓祥
解晓祥
摘要:近些年我国大力发展生态养鱼产业,淡水鱼生态养殖已经成为了各地水产业主要的发展态势。在新时期下,淡水鱼生态养殖方法也层出不穷,不仅保证了淡水鱼产品质量,同时还降低了养殖成本和污染,提升了当地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基于此,提出生态养殖的含义,进而提出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
关键词:淡水鱼;生态养殖;循环水养殖;鱼稻综合种养;池塘原位修复
中图分类号:S964 文献标识码:C
在过去的很长时期里,淡水鱼养殖都是采用粗放经营管理方法,养殖过程中无法形成闭环体系,缺乏后续管理工作,会对鱼塘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提升了淡水鱼患病几率、降低了淡水鱼产品品质,无法实现淡水鱼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养殖技术利用了生物链原理,实现了不同物种间的优劣互补,尊重自然规律,结合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让多样生物共同生长,构建小型生态圈。江苏地区由于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温和,为推动淡水鱼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近些年当地农业部门也在不断研究、推广生态养鱼技术,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促进了当地淡水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生态养殖的含义
生态养殖就是利用自然条件或创造自然条件,结合生态技术措施,从而改善水质、生态环境,按照相应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增殖、养殖,同时投放无公害饲料,不施肥、不撒药,从而获得绿色无公害食品。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淡水鱼的品质、口感,广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上供不应求。
从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发展现状来看,主要的技术包括:循环水生态养殖、“鱼-稻”生态养殖、鱼塘原位修复等技术,整个技术框架已经十分成熟。
2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
2.1 循环水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由于局部养殖地区水污染较为严重,或者部分地区引水不便,此时即可采用循环水生态技术。其主要表现在:
2.1.1 三级净化
该净化系统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净化主要是将河道作为主体,在河道两侧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等,放养水生物,如河蚌、花白鲢,构建一个基本的天然净化体系;二级净化是自然池塘,在池塘当中种植浮水生物、沉水生物,放养一些河蚌、花白鲢等;三级净化是淡水鱼养殖鱼塘,在二级、三级净化池中间构建潜流坝,中间放养一些沉水、浮水植被,也可以放一些河蚌、河虾等生物。
该净水系统可以将鱼塘中的废水通过层层净化逐渐循环排放,实现动态水循环。并且该模式适用的淡水鱼种类非常多,包括草鱼、鲤鱼等中大型淡水鱼,养殖密度大约为1500 kg/亩、2000 kg/亩。养殖当中需要在水中设置水质检测仪,对鱼塘水、源头水进行TP、TN、叶绿素检测。
2.1.2 微生物净化
微生物净化就是构建一个小的生态环境,所以鱼塘面积要大,2公顷左右最为适宜,通过微生物即可净化水质。在池塘中加入微生物,能够提升水中有机物、营养物质的消耗量,调节单循环细菌分布、控制氮磷量。采用弹性材料制作生物刷,整体长度为2米,宽度为1米,覆盖鱼塘的40%,之后加入微生物制剂,将净化完毕的水体直接存储到水塔中,之后再流入到鱼塘。养殖废物、废渣、废水等统统传输到生态排水沟渠中,流入到人工湿地,湿地净化完成后再回到鱼塘中。如果是富养化鱼塘,还需要建设浮床,种植根系发达、耐湿性强的植物,浮床可以吸收水中过多养分,控制氮磷浓度,吸附在浮床上的物质统一处理即可。
2.2 “鱼-稻”生态养殖技术
“鱼-稻”技术是将养殖和种植结合的一种生态方法,稻田面积在鱼塘面积的1/3即可,将鱼塘划分为四个区域,也就是“田”字形排列。其中一个鱼塘或一个半鱼塘种植水稻,其余鱼塘全部饲养淡水鱼或虾类。每个鱼塘投放饲料要经过科学搭配,商品饲料∶碳氨∶磷肥=5∶1∶1,如果是2公顷鱼塘,这些饲料投放量应为400kg、80kg、80kg。贯彻零废水排放理念,每天上午将鱼塘中的5%水体排放到稻田中,使用潜水泵再将稻田水抽放会鱼塘中,从而实现循环过滤。由于稻田能够吸收氮磷物质,不仅可以改善水质,还能够为稻田提供肥料,保证鱼的成活率。在实际应用中,各项指标参数应为:
(1)“鱼-稻”生态模式可以降低大量的氮、磷物质,1周可以降低50%含量,10天即可达到75%以上。
(2)“鱼-稻”生态模式的溶解氧、水体通透性明显提升,氮、磷浓度下降明显,特别是要注意压缩酸盐、氨氮等物质(对鱼虾有害)。同时也要关注COD的降解情况。
(3)采用“鱼-稻”模式,由于水循环、无废水排放,可以节省大约20%的水量,做到零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2.3 鱼塘原位修复技术
该项技术实则就是鱼塘系统修复技术,由于水生植物自带净化功能,再加上根系十分发达,吸收水中营养能力非常强。通过利用水生植物可以构建植物床,形成一层水生物组成的过滤层,提升和水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在活水经过之后可以清楚、吸收水中大量污染物与杂质,通过离子交换、吸附、沉淀,让水中垃圾更加集中,水生物根系会分泌一种粘性胶状物质,杂质会被吸附沉淀到水底,让鱼塘水更加清澈。同时,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提升水中溶解氧,一方面可以增加水体含氧量、分解沉降物;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水体当中形成厌氧、好氧分布,形成生态环境差异,可以为微生物活动提供栖息场地。厌氧环境对溶解水中硝氮有着直接作用,可以保证鱼塘水质。在实际实施当中,要严格控制藻类植物,水生植被可以抑制藻类植物生长,因为可以遮挡大部分阳光,但水生植物种植数量也要适量,否则会影响水体光照以及氧气接触面积,水生物床覆盖池塘表面20%-30%即可,这样即可形成较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生态鱼的高产和优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近些年不断加强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摒弃了传统淡水鱼和虾类、蟹类混养模式,结合生态养殖理念,以生态循环作为核心方案,构建水环境自净化、自过滤、自调节的系统,保证鱼塘时刻都处于良好的环境,淡水鱼生长更加迅速、健壮,提升了当地淡水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当地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黎永科. 淡水鱼生态养殖需注意的技术细节[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02):33-34.
[2]周传水. 浅谈淡水鱼生态养殖中注意的技術问题[J]. 生物技术世界, 2015(10):50-52.
[3]陶桂军, 孙召斌. 加强品牌建设倡导健康养殖——江苏岗埠农场淡水鱼生态养殖渐入佳境[J]. 中国农垦, 2010(9):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