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导入策略探究
2019-09-10杨安彬
杨安彬
摘要:导入作为数学课堂的基础环节,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兴趣,还会影响实际教学的质量。也就是说,好的导入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丰富多样、有趣且有效的导入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数学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入策略;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导入活动是否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学教学的顺利程度。所以说,教师必须要重视导入活动的创建。并且,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能力和兴趣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相关要求,采取多样化的模式,创建丰富有趣的导入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导入活动的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导入策略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究:
1、情境导入
情境教学是最符合小学生性格特点和情感需求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在导入环节,应该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数学情境中来。同时,教师应该将问题情境与生活情境融合在一起,快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探究,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和实际能力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的理想效果。
比如:在《时、分、秒》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建了这样一个情境:人们在除夕夜倒数迎接新年。根据情境,笔者提出了问题:人们倒数的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单位是什么?有的学生就提到了秒。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就引出了秒的概念,提出了: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就产生了深入了解和学习时分秒的兴趣和热情。
2、趣味导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在导入环节,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创建相应的导入活动。并且,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为小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相比较单純的讲解,实践性的趣味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小学生对需要动手操作的活动兴趣更加高涨。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数学教学内容出发,设置趣味性的实际操作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能力。
比如:在《测量》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明确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的单位换算的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准备了三角尺、直尺等教具,并为学生提供了一本数学书,要求学生测量了数学书的长宽厚。同时,笔者提出了问题:能不能将测量结果精确到毫米?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就可以感受到毫米的意义。据此,笔者就引出了本节课的新概念一毫米。这样需要动手操作和实际思考的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有趣的。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就加深了学生的认知,为之后新知识的讲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复习导入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连贯性非常强的科目。在设计导入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利用好数学学科的这一特性,借助旧知识导入新知识。这样的导入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巩固,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帮助学生构建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且,复习导入的模式,可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定的感悟,从而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相应的数学知识体系。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旧知识出发,设计科学有效的导入活动,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比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两者的特征,概括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让学生分析了这四个图形的特点,明确了其相似之处和不同的地方。根据学生的答案,笔者就引出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在本节课的导入活动中,笔者借助学生已经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引出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就可以构建起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明确图形的特点。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了相应的知识体系。
总而言之,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知识出发,创建趣味导入活动、复习导入活动和情境导入活动,真正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同时,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观念和想法,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不断创新导入策略,推动高效课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