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超声和肌电生理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哪个效果更好
2019-09-10肖咸英
肖咸英
性压力性尿失禁属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种,表示突然增加腹压时,如快走、大笑、咳嗽、负重等,尿液会不由自主的流出。有关研究指出,女性尿失禁发病率约为23%-45%,表现为不同程度尿失禁,症状严重者约为7%,需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另外,性压力性尿失禁约占总数的50%。尽管性压力性尿失禁不会导致死亡,对对女性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降低生活质量,被视为公共卫生问题,还有人将该疾病称为社交癌。
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病理机制为尿道控制机制出现异常,导致储尿期出现功能障碍而引发疾病,由两种病理组成:1)解剖型:尿道高活动性的压力性尿失禁,因高龄、神经损伤、绝经、分娩、妊娠、盆腔手术等因素使得盆底支持结构出现松弛,导致膀胱尿道出现下移;2)尿道内括约肌功能障碍型:此类型是音尿道中括约肌的闭合系统出现功能障碍而引发,当逼尿肌在静止状态时出现松弛,使得近端尿道呈开放状态。
临床在治疗性压力性尿失禁时常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中有盆底康复锻炼、膀胱功能训练、盆底电治疗、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等,手术治疗包括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耻骨后尿道悬吊术等。有研究指出,约有30%-60%的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爱用保守治疗便可治愈轻度疾病,或者改善症状。对于中度与重度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还需结合病例分型,实施治疗。由此可见,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研究对临床诊断、病例分型与治疗方式均具有重要作用。
在诊断性压力性尿失禁时,临床常根据患者症状进行斩断,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当前诊断试验的统一标准缺乏,常采用指压试验、体格检查、棉签试验、影像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盆地电生理检查等。盆底组织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使用常规体格诊断作用优点,erect棉签试验、指压试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导致检验结果具有不客观情况;使用尿动力学检查时,检查过程复杂,且检查结果极易受到患者心理状态、周围环境等影响。使用磁共振检查时,其价格昂贵,在扫描过程中,对受检者要求高,应用动态扫描功能有限,且具有较差的可重复性。超声诊断具有经济、无创、实时、可重复性良好等多种优势,在性压力性尿失禁中广泛应用,且逐渐受到更多写着的重视,被视为该疾病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盆底超声检查表示受检者由静息状态到最大盈利状态下盆底解剖形态学所获取的实时超声影像图像诊断方法,能够对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盆底膀胱、尿道、直肠、子宫等结构动态变化有关情况清晰显示出来。对于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观察参数,包含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Y轴位移、膀胱颈X轴位移、近端尿道旋转角以及膀胱颈漏斗形成情况,另外,还可对盆腔器官的脱垂情况进行观察。因此,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用盆底超声诊断对选择治疗方式、判断预后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盆底肌肉由肛门括约肌、尿道括约肌、肛提肌复合体等组成,而肛提肌复合体包含髂骨尾骨肌、耻骨尾骨肌、耻骨直肠肌、耻骨阴道肌、坐骨尾骨肌等。在盆腔器官的支持系统中,肛提肌复合体发挥重要作用,具有直肠、子宫、膀胱正常位置与阴道紧缩度的维持作用,进而保障了尿道括约肌的功能。盆底肌肉纤维由I类、II类纤维肌组成,其中I类肌纤维为盆腔支持系统,具有持久、强直收缩、不易疲劳等功能特点,II类肌纤维为盆腔运动系统,以短暂、阶段性收缩、易疲劳为功能特点。一般情况下,当收缩腹部肌肉时,盆底肌能够协调性收缩,以抵抗膀胱内压、腹内压的增加。一旦盆底肌功能损伤时,腹压则会突然增加,而盆底肌无法有效收缩,促使尿道内压增强,用以抵抗增加腹压,进而产生压力性尿失禁。是引用盆底肌电生理检查时,可通过检测盆底肌I类肌纤维、II类肌纤维疲劳度与激励,将盆底肌在收缩过程中盆底肌肉电生理特性反应出来,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肉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近端尿道、膀胱颈高活动性明显,在发生疾病时与尿道内括约肌功能缺陷、盆底支持结构功能损伤存在相关性。使用阴盆底二维超声诊断可将盆底组织的解剖结构实时显示出来,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诊断与病理分型提供影像学信息,进而指导疾病的治疗。由此可见,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使用超声诊断对治疗、预后具有重要作用。盆底机电生理检查可检测盆底疲劳度与盆底肌力,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实时早期评估,并指导其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发生。盆底超声与肌电生理诊断具有不同的诊断作用,前者为解剖学分析,后者为电生理学分析;前者为诊断与治疗過程的评估应用,后者为预防阶段的应用,两者均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有学者提出,盆底超声联合肌电生理诊断,可分别从解剖学与电生理学综合评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情况,在预测、诊断、病例分型、选择治疗方式、判断预后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