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体系下的小学音乐与低段的恒拍对音准节奏影响

2019-09-10周恰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期
关键词:音准节奏

周恰

摘要:音乐是小学素质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现代化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来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也不断得到了改善,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小学音乐教学中总体来说还是存在了一些不足,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但依然对于音准、节奏感的把握还不是很好,本本文在深入分析了小学美音乐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了新形式下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新体系 恒拍 音准 节奏

一、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孩子们的教育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大部分的小学,学校和老师的把重点都放在了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致力于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孩子们进行多面化培养,对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很多小学在音乐课的过程中都是应付了事,甚至在那些偏远地区的孩子根本没有音乐课,所以,这个音乐教学的新体系就是用来改善这个现状的。

二、新体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1、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形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并且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缺陷和弊端,小学音乐教学同样也不例外。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小学音乐的教育一直得不到有效重视,教学形式单一枯燥,这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化发展其实是不利的。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运用新体系教育教学理念

音乐教育新体系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有结合当今时代特点进行了创新,还充分结合了达尔克罗兹、奥尔夫和科达伊这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优势,是一种融合了中西方的音乐文化元素的音乐教育理念,对于推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及时把新体系运用到音乐教学的实践中去

我们现在对小学音乐的教学,应做到结合音乐教学的新体系,并在遵守小学教育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音乐的本质出发,以学生为本,通过多种办法和途径,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对音乐的积极性,一步步的培养出孩子们的音乐爱好、从而提高音乐教育的效率,真正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

音乐学科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在音乐教学中必须更注重学习者的体验。所以对于我们小学音乐老师来说,要和孩子们一起用心去体会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用心去发现音乐、用心去理解音乐,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

其实,音乐新體系改革发展到今天,小学音乐教学已经开始在慢慢的发生一些改变了,老师及家长也都开始希望孩子有全面性的发展,也深刻的了解了音乐课的必要性。所以在当代这个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音乐这一学科的教学方法跟之前的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在音乐水平较之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继续保持下去,继续努力适应这个新体系,并运用到教学中去,以便更好的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三、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内容

1、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与重点

学习音乐的基础就是恒拍,恒拍就是稳定拍感,是在单位时间内的拍子不断的持续,指永恒不变的韵律,恒拍,在没有经过训练的时候,往往都不具备不具备的,但是通过练习其实也不难掌握,在小学低段是训练恒拍的最佳时期,但是这个能力往往被很多音乐老师忽略了。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比旋律更为重要的元素。”这充分说明了节奏感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和音准就是我们进行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2.恒拍练习的方法

恒拍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对音准和节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先打好基础,才能帮孩子们更好的把握节奏,提高音准,而通过不断的恒拍训练就是帮助孩子们掌握的节奏感,提高音准的一个好的方法,所以要加紧恒拍的训练,可以有很多的方法,例如以下:

(1).拍手

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手。这也在老师们在上音乐课时最简单的办法,开始一首新歌的时候,总会先进性拍手,在跟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如果简单的拍手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了,就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拍手方法,像拍手心、拍手背、拍手指、手掌对拍等等;也可以让孩子们按照节奏的强弱拍;还可以到固定的地方才拍;或者在不同的音色的时候,按小组拍交替等。

(2).声势

这是根据奥尔夫教学法“原本性”音乐设计的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们把自己的身体当做乐器,让他们进行拍、弹、敲、打、捻、踏等一系列的动作,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声势对学生们进行拍感的练习,不同的音色还可以形成多声部的效果,既有趣又有效。

(3).走步

走步这种方法其实听起来简单,其实也不简单,需要大量的练习,还可以加上以上两种方法一起,但是这需要行动起来,形式比较活泼,对于这些低段的孩子们,让他们动起可以坐在硬板凳上一动不动的舒服多了。老师要做的呢,就是选好音乐,定好速度,让孩子们跟着着音乐节拍走路。老师还可以制定些小的规则,例如:规定不能够随意地走动,防止小朋友们趁机嬉戏打闹而因此受到伤害,可以让他们走直线,或者画圈走,当建立好了一定的规矩,老师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的观察空间,进行一个空间走位。设计好每一节适合走路的歌曲。我尝试的第一节走恒拍的歌曲是《其多列》这节课节奏感强,一步一拍,形式简单在课堂设计中先是观察老师,接着引导学生原地走,然后跟着老师走大圈圈,每一遍都播放着音乐,学生在走恒拍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熟悉了整首歌的旋律,在对下面的教唱环节种缩短了一半的时间,且巩固了节奏,没有出现越唱越快的现象建立了很好的内心节奏。在第二课时中我放手给学生,引导其进行空间走恒拍的方式,听音乐观察空间中的空位在不碰到学生和教室中的任何物件的前提下,自由走动。既巩固了歌曲内容有意识的训练了学生的空间走恒拍的方式,一举多得。在之后的歌曲中《跳绳》《国旗国旗真美丽》我还是用走恒拍的方式进行的,学生在辨别音乐情绪和速度之后很好把握了恒拍。当《咏鹅》这首歌曲出现时,我用走恒拍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歌曲出现的变化,经过每节课的练习,学生已经能很好的走出一步二拍子和两部二拍子的律动感。

3、音准节奏学习的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相同情况下,他们对音准节奏的把握度也是不同的,要根据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寻找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体验性原则

对于音准和节奏感的培养,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让他们一起参与进来,自己找到节拍,并不断的继续感知和体验,老师再加以适当的辅助,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音乐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改进老师在课堂授课的方式,用多元化的手段,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得到改善,及时更新小音乐学科的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抓住重点,打好基础,加强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恒拍练习,并通过恒拍练习加强孩子们对音准和节奏感的把握,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小学音乐教学贯穿到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中,不断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以适应音乐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中小学音乐教师丛书》人民音乐出版社;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莫藴惠《浅谈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中国音乐教育2017年第9期;

[4]赵苏《开启音乐之门的钥匙》中国音乐教育2017年第9期;

[5]秦德翔 杜磊《音乐课堂教学的经典方法》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6]秦德翔 杜磊《音乐课堂教学的经典方法》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60-61

[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音乐课标准解读(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猜你喜欢

音准节奏
大狐猴也懂音乐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节奏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轻快漫舞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浅谈合唱中的音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