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开发与小学常态阅读教学
2019-09-10陈瑞梅
陈瑞梅
小学教育是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奠基铺路工程。在这一教育阶段,教师应当而且必须要做的,不仅仅是向他们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培养小学生的情趣学习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语文既是一门母语学科,又是一门最基础应用型学科。由此可见,小学语文及其课程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阅读自古以来即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之誉,更是在语文学科活动体系中拥有无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地位。笔者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视野,拟就课程资源开发与常态阅读教学相互渗透这个角度,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式的粗浅之论。
一、善于以“相机补白”为抓手,积极有效地开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资源
文学作品的吸引力和魅力值,除了“文字优美”“内容丰富”“意境深远”和“情感动人”等因素,还有就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省、缺、遗、留”的“空白现象”,所有这些,非常有利于让阅读者在潜藏内心的“自我趋向完美”心态作用下,自觉主动地去“填充或者弥补”,从而充分发挥“造境设疑” “激思促想” “无中生有”的情感艺术作用。这种课程资源的大力开发与充分利用,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留白”与“补白”现象。以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为例:“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就“为什么蝴蝶飞到了菜花田里就会让儿童找不到了呢?”这一问题,让小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多人小组+集体范围”等活动形式,积极开展相互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活动。无论何种说法,只要小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个性化说法,都是合理有效的。如此而为,既激发课程学趣,又能培养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
二、善于以“内外互动”为抓手,积极有效地开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资源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不仅如此,“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语文教学应与社会生活元素相互渗透并有机地融合起来,它只有在后者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并且形成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现象。以《人类的“老师”》为例。课文中只是列举了“蝙蝠与雷达”“鸟、蜻蜓、苍蝇、蚊子、蜜蜂与飞机”“鲸与轮船”“薄壳结构与建筑”“袋鼠与越野汽车”等这几种例子,其实人类的“老师”还有很多的现象。比如“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现象,“电鱼与伏特电池”现象,“水母的顺风耳与风暴预测仪”现象,“蛙眼与电子蛙眼”现象,“动物爪子与起重机挂钩”现象,“动物鳞甲与屋顶瓦楞”现象,“鱼鳍与船桨”现象等等,都是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仿生学”现象。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让小学生们在课外活动中自己搜集有关信息,让他们在积极参与和实际操作中切实地体悟到了“大自然老师”的“知识渊博”。
三、善于以“群文互读”为抓手,积极有效地开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资源
在“大语文、大阅读、大开放”这一现代化教育大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单篇阅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广大师生的教学发展需要,最近几年以来,代之以两篇或两篇以上的“群文互读”活动模式悄然地兴起于校园之内,并且已日益形成一种无可逆转的强烈发展态势,从而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方式。以《狐狸和蝉》这一寓言课文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本着以“同一题材”为中心的导向策略,把它与“狐狸”这一角色形象相關的寓言故事汇聚起来,如《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迈安特洛斯河边的狐狸》《肚胀的狐狸》《狐狸和关在笼里的狮子》《鬣狗与狐狸》《丢掉尾巴的狐狸》《狐狸与葡萄》等,让小学生通过联系阅读和类比阅读,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来解析“狐狸”的多种性格特征,通过“求同巧拓展、求异谋深化”的比较阅读和多元思维,从中切实地体悟到不同的寓言启示和生活道理,进而在“求同求异”联系阅读中不断地放大“滚动式学习”的良好效应。
四、善于以“学科整合”为抓手,积极有效地开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资源
在学校教育中,尽管存在一些不同名称的独立学科现象,然而在它们相互之间却始终有着一种无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组织并引导小学生积极开展多类学科知识的优化整合教学活动,有利于从中攫取令人期待的“1+1>2”效益。以《在大海中永生》课文为例。为了让小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这一课题含义,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简要地联系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等有关知识,着重讲述了晚清政府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割让了香港地区、邓小平同志在多次国际谈判中彻底打败英国政府的有关史实,并且以“改革开放”的国策来有力提升国家的经济地位和国际政治地位,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成功地收复并稳定发展了香港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刻而又有力地诠释了邓小平同志的历史担当、丰功伟绩以及在国内国际的巨大影响,为课文内容提供了更加详尽、更加生动的历史注脚,让小学生切实地体悟到了“在大海中永生”的实质性内涵。
五、善于以“学生体验”为抓手,积极有效地开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资源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能动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新课程这一现代教育理念下,学生不仅拥有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主体学习”地位,而且与自己的老师一样,既是课程资源的主体责任者和执行者,又是课程资源活动的有效开发者和利用者。尤其从学生自主实践中产生的各类体验,更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动态性生成资源”。以《负荆请罪》历史小话剧为例。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组织并引导小学生把它改编为喜闻乐见的课本剧形式。在这一改编和表演比赛活动中,有些学生切实地体悟到了廉颇不仅“磊落爽直”和“知错能改”,而且与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相比,更是“深明大义”的第一楷模。因为在获知蔺相如的内心想法后,廉颇正是出于“以国家根本利益为重”这一大局意识,即刻来了个“急转弯”并且主动登门去“负荆请罪”,而不是像蔺相如那么地“一味忍让、消极被动”。这不是一种不容忽视且弥足珍贵的课程资源吗?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善于以“相机补白、内外互动、群文互动、学科整合、学生体验”等为主要抓手,并且自主灵活地持之以恒下去,就会在厚积薄发中赢得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实验学校(2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