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走向世界未来需克服多重困难
2019-09-10陈曦孙少锋
陈曦 孙少锋
近期,被誉为国际美食“榜中榜”的法国LA LISTE 2019年全球杰出1000家餐厅揭晓,中国共有143家餐厅上榜,位列全球第二。目前,中国美食凭借蕴含的养生之道、礼仪哲学和城市气质,在异域中餐馆里徐徐展开。
中华美食走出去
2018年春节,位于尼罗河东岸的开罗地标性建筑康莱德酒店,一场盛宴吸引了不少目光。连串的红灯笼和喜庆的中国结高高悬挂,北京烤鸭、地三鲜和鲍汁豆腐一溜排开, “行走的年夜饭”首次来到非洲,尼罗河上的中国年热气腾腾。
5月的一个夜晚,卢浮宫旁的莫里斯酒店达利餐厅内座无虚席。在“源味中国”活动上,嘉宾们满怀期待地开启了邂逅美食的“奇妙旅程”:香脆咸鲜的甜皮鸭、麻辣诱人的钟水饺、醇厚肥嫩的东坡牛肉……当晚菜单一经推出便预售一空,收获赞叹无数。
10月的莫斯科秋意渐浓,一顿杭帮菜大餐漂洋过海而来,勾起无限期待。 “韵味杭州-魅力美食”品鉴会上,人们纷纷驻足。胡萝I、、青萝卜、西瓜皮,在中国厨师的精心雕琢下,转瞬变成“翠鸟”、 “荷花”、 “荷叶”,一幅“荷塘风光”栩栩如生。
近年来,中华美食“走出去”形式丰富、硕果累累。由中国烹饪协会组织的“中餐走进联合国”、 “中国美食国际文化节”等餐饮国际交流活动,每一次都能在海外掀起中国餐饮文化的高潮。2015年,文化部与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共同推出“欢乐春节——行走的年夜饭”活动,到2018年已走進美国、西班牙、法国、泰国等十余个国家。
放眼世界,海外中餐馆数量已接近70万家。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俄罗斯远东中餐业联合会主席孙雷告诉记者,海参崴城市人口仅80多万,就有300多家中餐店。 “我出国28年了,从事中餐业50年,见证了中餐的繁荣。”挪威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福莱德公司董事长马列说: “2017年,我把杭州G20的顶级厨师请到挪威和华人厨师配合,现场表演操作中国菜,挪威40多位高官等100多位朋友给予高度评价,说这哪里是一道道菜,简直是艺术品!”
传播中国文化
“人天和谐的传统态度,孔子对饮食的素养,墨子的环保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扶霞研究中国饮食数年,在她眼中,食物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仓库,真正的中国大厨不是做菜的机器,而是文人、是艺术家。
中国菜包含着中国的文化密码: “不时不食”的养生理念、 “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 “阴阳五行”的平衡之道……中餐在征服外国友人胃口的同时,也在传递着中国的价值观。
很多外国人因为吃了中餐,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结缘。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杨柳表示,有着5000多年发展历史的中餐,在外国人眼里已经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第一要素,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力军。
2016年,浙江省发起“海外万家中餐馆-同讲中国好故事”活动,得到海外10000多家中餐馆的热烈响应;2017年下半年,台州、绍兴、嘉兴等多地将文化宣传片投放到中餐馆平台,每天有300多万当地居民通过高清大屏了解浙江的“美食、美景、美文”。
挪威人说,要了解中国,先去中餐馆。生长于西子湖畔的马列是上述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挪威有熊猫饭店等30多家中餐馆播放浙江宣传片,客人进店吃饭既能品赏中国菜,又能通过电视看到中餐的制作、名菜背后的历史以及浙江的改革开放故事。不少没去过中国的老外都惊讶不已。”
加强交流与合作
中餐走出去的历史,是美食的出海史,也是海内外华人的奋斗史。目前,海外中餐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也面临着很多新挑战。杨柳认为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海外中餐馆普遍规模小,很多餐馆的装修、菜单多年没有改变过;管理人才和烹饪技术人才短缺;海外中餐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
对此,华侨华人、侨务部门和行业协会纷纷给出对策。
莫斯科雍和轩饭店的老板孙雷指出,如果能和侨联及行业协会合作,在国外建立系统的中餐烹饪培训班,将大大节约厨师回国培训的成本。
交流和切磋必不可少,马列表示,期待相关部门组织八大菜系烹饪大师来海外,举办中华美食表演并和当地中餐馆交流。
杨柳指出,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推动中餐实现提质增效,搭建国际交流和合作平台,不断开拓行业的国际视野。
近期,作为中餐繁荣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中餐繁荣基地联盟”在江苏扬州成立,5家中餐繁荣基地一致通过《扬州共识》,将重点围绕健全海外中餐业组织和网络的机制与模式,通过开展学历教育、技术培训、对外交流等举措,支持海外侨胞的中餐事业发展。
文化交流,从餐桌开始。杨柳认为,广大中餐业同仁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展示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