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诗三首》教学及评析

2019-09-10李文斌郑丹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现代诗繁星冰心

李文斌 郑丹

教材分析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观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通过她的童年回忆,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领略短诗的美。

《短诗三首》被选入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现代诗歌”单元,分别选择了《繁星》第七一、一三一、一五九首。本单元同时选编了《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等名篇佳作,以及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学习本组诗歌,要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学段教学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依据单元导读页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依据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总结的语文要素和课后题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体会诗歌的韵味,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并体会诗歌的情感。通过单元学习层层深入,不断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汲取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激发他们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在赋予乐感的反复朗读中,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体会诗歌的韵味,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四年级学生在此前已经接触过现代诗,但是对现代诗的特点了解得相对模糊。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在评导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进而实现用“繁星”学习现代诗的特点、用现代诗特点学习“繁星”诗意诗情的融合统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两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指导“繁”字书写,理解“漫灭、思潮”等

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读出节

奏,体会诗歌的韵味;结合所看、所闻、所想,熟读成诵,品读韵味。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歌,释义诗题

1.出示单元导语,引出课题。

2.自由读诗,明确诗序。

3.简介作者,解释“繁星”,指导书写。

4.指名朗读,提示“啊”的音变。

二、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朗读《繁星》(一三一)

1.朗读思考:现代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试着发现这其中的秘密。

2.读出节奏:感知“光”“香”

“响”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

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板

书:韵)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过渡:同音成韵,读着读着,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还发现了哪些特点?

三、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朗读《繁星》(一五九)

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3.想象“风雨”:想象“天上的风雨”是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4.经历“风雨”:想象“心中的风雨”是什么。

(预设:困难、挫折、痛苦……)

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

特点?

四、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悟情《繁星》(一五九)

1.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2.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补充资料,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

◎1900年出生的冰心,從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对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冰心会说,母亲啊——

◎1921年,冰心创作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 母亲啊——

过渡: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五、小组学习,出示提示

1. 自由朗读繁星(七一),想象诗中的情景,你仿佛看到、听到、闻到了什么?

预设:看到明月、园中、母亲、藤萝(出示藤萝);闻到花香;听到蝉鸣、蛐蛐叫、鸟儿……

指导朗读:读出停顿;增加音长。

情景朗读:读着读着,你仿佛就置身在这样美的月明的园中,月光洒在院子里……你就坐在藤萝下,让我们手托着腮,抬头仰望夜空的明月……一起来读。听你们读,老师的思绪也随着你们的声音飘向了远方……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自己……读着读着你回想起自己的童年……

2. 诗中的情景,让你想起童年的哪些无法忘记的回忆?(小组交流)

预设:与童年有关的事,用

(      )的(     )表达。

六、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过渡:画面越来越丰富,请你把想到的画面写在星卡上。写一首赠给自己童年的繁星。

1.扩写《繁星》,分享朗读。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      )的(      ),

(      )的(      ),

(       )的(       )。

小结:这三首短诗因你们的读,悦耳动听,让诗中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并在其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情感,这就是诗的味道。(板书:味)

和老师一起拿起星卡,一边诵读,一边将这繁星冉冉升起,和作者重温这段星光之旅……

2.星卡渐起,齐诵三首《繁星》。

3.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朗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教学评析

一首诗歌,是一片风景,更是一种心境。李文斌老师执教的这一课,立足单元整体,锁定人文主题,落实语文要素,彰显诗歌境象,追寻《繁星》踪迹。看《繁星》一课教艺如歌,品《繁星》一课驭径如景,赏《繁星》一课意象如境。

李老师立足文体特点,以诗韵、诗境、诗路为学生亲近现代诗夯实了基础。

一、诗韵——朗朗读诗悦耳闻, 阵阵声韵自在心

李老师幽默亲切的开场白看似简单,却已渐渐诗情荡漾,意蕴顿生。

诗歌之“韵”是和谐悦耳的声音。李老师由“诗韵”切入教学,以学生灵心慧眼的独特视角为教学原点,识“体”而教,从听觉上渗透诗歌文体,引导学生以听辨体,感受“ɑng”韵之美,又以视觉识体,感悟文字排列句式往复、标点统一的和谐美好言语表达之美。

二、诗境——片片诗画读中来,栩栩境象眼底开

诗韵漾耳畔,成功地为现代诗歌教学营造了富有魅力的诗意氛围。李老师引领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徜徉于诗歌的情韵,从而濡染学生心性,将诗歌阅读引向深入。“思潮”的涌动;“风雨”大作鸟躲巢……学生在多元的朗读中,展开想象,以象入境,象境生情,情景交融。

通过链接作者人生履历,化境复沓,熏陶读者心灵,在读中亲近作者,共情繁星。

本节课李老师对文体意识的把握做到了到位不越位。教学中没有教学生现代诗的结构、韵律等相关概念性知识,也没有教学文体知识,更没有分析文体,而是将本单元关键的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于读中浑然融为一体,做到了读中识体、辨体。以“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来渗透文体意识,但又未止于文体意识。

三、诗路——行行诗句皆情语,条条路径近人文

诗路,即读者阅读现代诗歌的有效路径。教是为了不教。李老师循序渐进,由扶到放,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场。

小组合作学习中,两个学习问题架起学生走进文本的桥梁。

1.想象诗中的情景,你仿佛看到、闻到、听到什么?

2.诗中的情景,让你想起童年的哪些无法忘记的回忆?

看似简单的问,实则是为学生设计两条思维发展的学诗路径。李老师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特点,生发韵味。当学生托腮静思之时,自己“永不漫灭”的回忆漾然心田,此时拓写水到渠成,跃然纸上,进而在至情至境中积累背诵。

李老师的课,“教”“学”共生,如雨入水,相融无痕。有若繁星,既照亮了学生诗歌阅读之路,也照亮了观课者诗歌教學之路。

磨课心得

倚枕夜阑无睡意

凝窗对影有繁星

夜愈深

星愈亮……

当提笔梳理这一路赛程的点点滴滴时,这则写在深夜、自己朋友圈中的话语便跳入脑海。回

首那段经历,多少个星的夜,挥之不去……如今忆起,眼前依旧繁星点点,心里涌动的碎碎念念,却

不知道从哪一天、哪一时刻说

起……

当我的手握着抽到课签的那一刻,内心激动,种种许下的愿景,齐涌心头……寄托方寸之间,展开课签,心却茫然,那一刻“繁星”虽亮,愿景皆散……

《繁星》是巴金?还是冰心?两位不同的作家,不同的经历,两种不同的文体……教学思路截然不同。身旁抽到题目的老师,第一时间就在手机上输入课题,开始温故课文了,而我则陷入了茫然……倘若是巴金的散文《繁星》还比较中意,起码篇目是唯一的;倘若是冰心的诗歌《繁星》,164首茫茫星海,会是哪几颗呢?

焦急的等待,是“磨”的开始

盼望着,盼望着,冰心的《繁星》到了!此刻手握着课文纸,却发现自己像置身于孤岛之上,没有教学参考,没有课例可借鉴,就连网上也没有可参考的文本解读……随后图书馆和书店成了我每天光顾的场所,一杯茶,一支笔,一本笔记,读读写写,摘摘抄抄,一坐就是大半天的时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冰心散文集》《小桔灯》,还有关乎背景的《中国近代文学史》,泰戈尔的《飞鸟集》等相关著作,开启了穿越时空,亲近冰心,走进时代背景的旅程。当人物变得立体时,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才渐渐鲜活,有感而发,才能去感染课堂……

庞杂的阅读,是“磨”的准备

从9月份开学到月底大赛,有效时间只有三周,压力可想而知。《繁星》一课,我以为,磨课不易。其一,全新教材,全新理念,可鉴、可读的资料甚少。其二,全新单元,纵横勾连,没有整套教材统揽全局,切入编者意图不易。其三,阅历尚浅,学情多元,驾驭能力仍待锤炼。

自定下首稿,依诗歌特点,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便以“读”“看”“想”“悟”切入文本教学。教学之初,我们便关注了“单元导语”: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于是便想,由学生对古诗的已有认知入手,温故知新,比较异同,在比较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切入现代诗的教学。实际操作发现,效果不佳,仅对比“古诗”与“现代诗”异同的部分就耗费了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而三首短诗情感还未来得及体会,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课堂试教后,教研员说:“教学平淡,牵引痕迹过重,缺少新意。”

于是,我便再次研读教材。围绕“文体意识”,沿着统编本教材单元统整的思想,从单元导语到文本内容,从课后习题到语文园地,试图从“双线结构”中找到“靶心”。之后,又尝试了由作者切入,创设情境,体会表达,感知特点。经过多次试教,均挫败而返,思其原委,顿然想到,冰心的《繁星》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选入教材的三首短诗则各有侧重,倘若从人文主题入手实则不佳,情境跳跃不说,教学细碎,学生学习较难。多次尝试,思路被否,渐渐陷入迷茫……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三首诗歌不能统整,就不能开展适合的课堂教学。经过一番研讨,我们再次锁定了诗歌的“特点”这个关键词。

寻觅的取舍,是“磨”的历程

确定了“用诗歌学特点,以特点习诗歌”,力求教诗歌,但不讲诗歌的指导思想,反复朗读作为学法,以品味诗歌内涵。接着深入三首诗歌教学,关注学法,钻研教法,形成了三个层次的梯度朗读,即读出节奏,读出想象,读出情感。通过“节奏”先读出三首诗歌的韵律,再展开“想象”读出三首诗歌的情景,之后是读出三首诗歌的“情感”,可谓是以读贯穿课堂,主线清晰,这样下来课文至少读九遍,背诵便不在话下。于是,便依此形成新的教学设计,开始投入到新一轮的磨课之旅。教师磨课,同时课也在磨教师。这次试教比上次效果有明显的提高,但节奏、想象、情感贯穿三首教学,三个任务,学法叠加,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多次试教后,我倍感压力,一个是教学环节过繁,读“节奏”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到读“想象”环节,一部分学生已经流失,到第三个环节读“情感”,学生又有流失,导致课堂教学头重脚轻,未能完成既定目标,每次都有超时现象。

三周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又逢中秋节三天假期,可是教学设计仍未定稿。我心急如焚。放假前夕,团队的老师们研讨到很晚,在主导思想“用诗歌学特点,以特点习诗歌”的前提下,发现前段教学设计中的节奏、想象、情感对四年级学生的学情略有拔高。于是,回顾反思,决定为教学设计做减法。我们立足“初步感知”读中体会,淡化或规避诗歌的节奏、韵律等概念化的知识,将节奏、想象、情感依诗特点而读。三首诗各有侧重,读中感知“节奏”,读中想象“画面”,读中渐悟“情感”。研读教材过程中,课后习题中“韵味”二字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崔峦老师的顺口溜“读思易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时刻在耳畔提醒,以读为主是一以贯之的阅读策略,“以‘韵’生情,情入‘味’出”这条主线双线并行,让学生习得学习现代诗的方法,获得语言智慧,受到人文熏陶。团队成员共研磨,你一言,他一语,灵感乍现。韵味,是否可以尝试从“韵”生“味”。一则“韵”对学生来讲,可视、可感、可读、可学,如繁星(一三一)句尾“ɑng”韵同音为韵,借助“哪一……?”读出节奏;二则“韵”可学以致用,学习繁星(一五九)体会“了”“里”同字音同,亦可成韵,读出起伏变化;三则引发思考繁星(七一)无韵之处,感知现代诗无韵的特点。可谓是一韵三学,统整全篇。同时,在品“韵”的过程中,读出画面,触景生情,水到渠成。通过情景朗读,唤醒学生童年的经历,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不仅读到诗人,更读到自己。在扩写繁星(七一)中。以己入诗,读出现代诗的“味”道,进而落实“韵味”这一靶心。由此而定,便形成新的教学设计,进而继续投入试教。

反复的推敲,是“磨”的历练

再次试教,琐碎的二级子问题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疏远了教学主线,“韵味”一词缺少学习路径,学生较难亲近,未能产生心灵的交融与碰撞,语用的习得只浮于表面。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细节最能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理念,最能凸显一节课的学习路径。因此再研磨时,聚焦教学“细节”,为学生的学习创建自主学习的“活动场”。经过试教,主线清晰,策略得当,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亲近“韵味”,我将其小组合作学习提示调整为:

1.自由朗读繁星(七一),想象诗中的情景,你仿佛看到、听到、闻到了什么?

2.诗中情景,让你想起童年的哪些无法忘记的回忆?

这样使得教学路径清晰,学生学得明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渐入佳境……磨课永无止境,还有道不尽的遗憾,比如“韵脚的延伸”“课堂生成”“师生融情”……仍需在“磨”中汲取“教学相长”的智慧。

细节的雕琢,是“磨”的品质

磨课是一场“非师磨课,课磨师也”的旅程,五味杂陈的搅拌,酸甜苦辣的融合,百般滋味,百轉千回,既煎熬又振奋这一切的馈赠,皆源于磨。还好,《繁星》,“磨”你千遍也不厌倦。■

(作者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市新区师范附属小学/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现代诗繁星冰心
推荐书目《繁星·春水》
明确文体 指明路径 解密诗语
吹泡泡
迎“春”冰心
母亲
《寄小读者》
繁星之城
以“朗读、鉴赏、审美”三维提升现代诗教学水平
现代诗,我们该教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