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

2019-09-10杨瑞骅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一体化管理输电线路实施策略

杨瑞骅

摘要: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势必成为一大趋势,这是因为随着输电线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行检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想提高运维管理工作效率,提高输电线路供电服务水平,必须推动运维一体化管理。文章分析了构建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作用与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究了运维一体化管理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输电线路;一体化管理;实施策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供电企业面临全新的经济环境。要想提高我国输电线路的运行水平, 就要推动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 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运用对于我国运维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能够有效的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1. 构建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作用

1.1切合发展需求

传统化输电线路的检修办法不能有效应对重点路段、电线性能等多方面的问题。而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切合时代需求,更能从根本环节中突破传统检修办法的单一性问题,促使检修工作趋于科学化、智能化。同时,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基础电力的电压参数无技术要求,有利于检修

方能够根据实际环境进行规划整改,进而彰显检修的科学性价值。

1.2深化可用价值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过程中使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3S 技术”(GIS 技术、GPS 技术、RS 技术)在实际检修的运用,帮助检修工作的信息处于高联动性的功能,同时有利于检修工作趋于可视化、信息化、及时化。进而保证为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提供了可用的价值,提高了检修的效率。同时,一体化的管理技术有利于检修方能够及时反馈时效工程,保证基础管理具有时代化的意义。

2.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存在的问题

2.1分区检修承包管理混乱

传统的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大多是采用分区、分片的承包模式,这种承包模式如果负责的区域较小是完全可以的。但是现在的用电区域范围广,传统的运行检修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发展情况,电力线路的运行和检修没有实现完美的配合。电力路线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由于无法进行及时定位,导致检修工作没有办法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用电客户的自身利益。并且实行分区检修承包管理

使得各个承包商各司其职,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相互推诿,这个问题也导致了电力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低下。

2.2检修技术水准低下

输电线路的运维工作是一项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它需要操作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也需要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检修技术人员普遍跟不上技术的更新,没有较强的技术能力。由于检修技术人员没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整体检修技术的质量也存在问题。同时,目前很多检修工作没有实行一体化的管理,很容易导致在工作中出现分工不明确,形成工作混乱的情况。

2.3运行检修的信息化水平低

虽然我国电力行业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水平仍然很低,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采取的还是人工的方式,这不仅不利于促进检修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也不能有效保证检修工作的质量。因此,我国相关电力企业应当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不断推动运行检修的信息化水平。

3. 输电线路运行一体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3.1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

一体化管理模式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统一性、协调性等优势,针对一体化管理模式现存问题,就其根本是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系统作为支撑,这就需要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一体化管理体系功能包括:可以第一时间对输电线路运行情况、工作人员制定的检修计划展开科学评估、优化;对输电线路安全性进行多维度分析,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专家系统,对所采集输电线路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工作人员制定一体化管理策略,验证各项技术的可行性。

3.2输电线路一体化承包模式

输电线路运行一体化管理需要以一体化承包模式为基础。在目前的阶段,很多输电线路的运行检修工作都采取的分区的承包模式。这种承包模式给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的管理形式增大了一定的难度,难以达成跨区域、跨范畴管理。为此,

一定要对目前分区承包形式进行改进,增强各个承包地区的沟通和协作,逐渐对目前分区承包形式加以变革,实现规范的整体型承包,进而打造一个总体的运维系统,为输电线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3.3构建设备信息档案库

随着输电线路体系不断扩大、电力设备不断增多,这也给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提出了更高挑战,由于系统更加繁琐,所以在工作当中可能会产生混乱问题,而构建设备信息数据库可以对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具有非常高的价值。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设备信息档案库,从而解决信息过于杂乱等问题。设备档案建设当中,包括设备原始技术档案,如设备运行异常记录、对比试验数据、运行参数等等,这些技术层信息为后续监测设备、线路运行提供有力依据,也可以为运行检修工作提供参考,通过设备运行实时数据与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够判定设备、线路运行参数是否正常。其次,加强检修计划信息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如对检修主体数据、时间安排、内容等信息展开管理,将数据信息纳入到数据当中,系统将统一领域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优化运行检修方案,为运行检修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4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也就是 AI 技术,可以提升输电线路、电力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有助于一体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智能电网中融入人工智能技術是核心重点工作。想要实现智能管理方案,还需要采用智能设备、引进智能管理系统,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析,之后安排检修人员进行故障处理。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专家数据库、模糊网络系统、神经网络系统等,并在输电线缆中安装传感器,根据输电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判定输电线路是否存在故障问题。如变压器损坏,输电线路超负荷运行,此时传感器会采集输电线路信息参数,并和原始数据进行对比,结合大数据信息分析故障原因、故障等级、故障类型,将这些分析数据和检测对比数据发送给操作终端,检修人员看到信息之后即可直接到现场进行检修,极大的提升了检修效率。

3.5运行、检修工作整合

为了能够满足输电线缆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发展,需要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持,提升人才支持效应。除了企业内部自行培训之外,还需要面向社会展品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人才,保证人力资源基础。同时,加强运行、检修工作一体化融合,将运行检修两个体系合并为一个运维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和检修工作同时进行,一旦在巡检过程中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通知中心管理部门,待到得到中心反馈且同意之后,即可直接进行检修。这样运维人员同时开展运行和管理工作,可以大大提升运维效率。

4.结束语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是随着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实现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必须从构建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的管理系统、打造智能化的管理平台、输电线路一体化承包模式、创建线路设备信息数据库这四方面来进

行管理,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晓伟.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探讨[J].电源技术应用,2014(3):666-667.

[2] 蒲廷兵.浅析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的一体化管理[J].机电信息,2013(12):169-171.

猜你喜欢

一体化管理输电线路实施策略
基于“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探究
浅析“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试论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探究与实践
主网规划与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输电线路运行事故及其解决对策
110kV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研究
浅浅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