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企业同期线损管理研究

2019-09-10厉建新马文华杜善慧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数据电力企业

厉建新 马文华 杜善慧

摘要:线损一直是各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顽疾,特别是在节能减排背景下,更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传统的线损管理技术及方法显露出了诸多弊端,制约着线损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线损率的降低。然而同期线损管理技术及方法的应用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线损管理所存在的诸多不足,因此,对电力企业同期线损管理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电力企业;同期线损;数据

1同期线损管理的重要性

电网电能损失率简称线损率,是电网经营企业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直接反映电网的规划设计、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1]。提升线损管理水平是电网经营企业的长期战略任务。线损管理工作中,常用的线损四分管理是指对所管辖电网采取分压、分区、分线和分台区的管理方式。通俗讲,它是按电压等级、供电管理区域、10kV公用线路和公用配电台区4种统计维度开展线损率的统计、分析和评价,并采取针对性的降损措施开展降损管理工作。由于低压台区线损管理点多、面广,成为电网企业线损管理的难点。传统的台区线损管理受采集覆盖率低、未实现营配调贯通及台区考核表覆盖率低等条件约束,无法大规模开展台区同期线损统计、分析和评价,局限于只能开展台区统计线损分析工作。而台区统计线损受供售电量不同期和人工抄表质量因素的影响,台区统计线损率与实际的台区线损率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故障定位,制约着台区线损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营配调贯通建设项目的实施,建立了“变电站-线路-配变-用户”营配调一体化数据模型,实现了营销用电客户数据与电网设备数据关联贯通。再加上“全计量全采集”项目的持续推进,为台区同期线损统计分析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2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构建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是实现同期线损管理的基础,首先应结合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实际情况及需求明确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然后基于系统构建的关键———大数据来设计系统整体结构。

2.1系统功能基于目前线损管理问题及需求,考虑现行的技术应用水平,同期线损同期管理系统应具备同期线损数据统计与管理、线损监测与预警、线损综合评价等功能,进而为同期线损管理的开展与实施奠定基础。(1)数据管理。对线损管理业务相关数据,不仅包括所采集的数据,还包括系统本身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与管理,并实时检查数据的质量,保证数据的精准性和完整性。(2)指标管理。线损是由多个参数综合计算和分析而产生的结果,因此其包含着诸多细化的指标,需构建基于电量及线损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实现对各项指标的配置、查询、管理等功能。(3)监测预警。对电量及线损相关参考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理论值实施测算,实现分压、分区、分线统计与分析,异常波动时能主动及时判别与告警,通过状态性、主动性的监测与智能化的预警来保证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以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4)辅助决策。可以根据各项线损数据进行综合性、科学性的评价,进而为降损规划、电压优化、电网无功优化方案的实施提供数据参考和决策依据。

2.2数据支撑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是以各项信息数据为基础的,因此,对线损相关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是必不可缺的。基于目前电力企业的基础数据架构,完整、清晰、精准描述线损同期管理相关的数据逻辑与数据信息,为线损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一个全面的观察、了解、分析视角。同时提高同期线损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分类、存储、处理、计算及利用效率。

2.3系统架构

基于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考虑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采用分层架构的思想对系统进行整体性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①信息交互层。基于SOA信息交互实现数据及功能应用集成。②数据仓库层:以统一、标准、共享为原则实现数据对内的利用以及数据对外的服务。③应用设计层。结合实际功能需求,实现统计、查询、分析、评价等功能。④分析展现层:以图形化、网络化的方式全方位展现各种数据信息和分析结果,为同期线损管理人员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形象、直观、清晰的信息参考。⑤数据管理层。基于目前电力企业海量数据,可实现高效的存储与管理。

3同期线损管理优化对策

3.1重构线损管理标准流程

在线损管理和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建设中,需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规范管理机制。发展部可同其他专业部门,对电网企业的通用制度和现有制度进行梳理,以电网企业线损管理方法为纲,优化线损管理流程,将线损管理融入到基层班组,全面规范各层级发展部门线损专责。

3.2固化电能关口管理流程

制定《规范电能量关口管理的实施方案》,加强电能量关口管理,完善管理体系,固化电能关口管理流程,明确管理职责。强化关口配置要求,规范市县公司关口管理。按照“全覆盖全采集”的原则,开展关口配置工作,确保将新建关口纳入工程建设方案中,制定缺失关口改造方案并加快实施。对于已安排本体工程建设或设备改造的关口,补充完善关口设计,与本体同步实施。对于本体未安排项目的关口,以县为单位采取打包的方式列入技改投资,备案后先行组织实施。规范各级关口,加强线损入口管理。组织各单位复核清理关口,查清关口底数和运行情况,规范完善关口台账信息,下达关口管理文件,明确每个主配网关口定义及统计口径,规范供电关口逻辑关系。

3.3完善线损统计分析制度

规范线损统计报表格式,梳理完善综合线损、分压、分元件线损统计内容,为实施线损管理提供数据依据。规范线损分析报告模板,要求各单位在报告中对综合线损率和分压线损率等各项系统线损指标进行量化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现线损闭环管理。

3.4建立指标监测发布机制

发展部联合运营监控中心借助运营监控平台,按照“精准发布、突出重点、强化分析、注重实效”的原则,形成线损率规范固化的监测与发布机制。

3.5完善異常分析治理机制

依托月例会制度,发展部每月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各县公司召开工作例会,总结每月系统推广应用实施情况。针对省公司排名情况,分析数据指标,集合发展、运检、营销和调控等专业部门开展问题分析讨论,落实责任,与省公司项目组协同配合,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明确下阶段工作任务。结合同期线损系统应用,公司进一步加强线损率的日常分析,明确问题所在,查漏补缺,形成同期线损典型问题分析案例经验库和课题研究专项成果,实现线损合格率的有序提升、综合线损率的平稳下降,从而解决高负损线路和台区问题。建立线损机制,对月度内出现负损、线损当月波动超过5%的单位,要求分管领导带队到市公司做专题汇报。

3.6构建数据改进反馈机制

发展部带头对运检、调度和营销各专业进行深入研讨,形成一种运检建档、调度画图、营销挂户、线损校核的新型线损管理模式,保证信息实时共享、数据及时同步。实行垂直分级管理,通过工作流实现线损专业内部协同,建立业务协同与数据协同的闭环反馈机制。利用线损率指标能敏感反映电网运行水平这一特性,夯实各专业基础管理水平,依据数据协同结果建立多专业协同处理机制,提高线损精益化管理中多专业深层次协同能力。

结语:

在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应先试点,待成熟之后推广应用,以免由于系统的不成熟或诸多问题而影响同期线损管理的实施。当然,同期线损管理不仅是系统的操作与应用,还需诸多的人为工作为基础,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各部门联合协作,提高同期线损管理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吕欣.基于非完全量测的配电网同期线损计算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2]邓素兰.深化营销线损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实践[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4,16(3):45-48.

[3]李新家,孔月萍,邹云峰,等.配电台区在线线损分级管理和智能异常分析设计[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6,18(2):46-48.

猜你喜欢

数据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成本精益化管理提升研究
电力物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措施和策略
电力企业管理的创新途径分析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一种借助数据处理构建的智能食堂管理系统
浅谈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预购电管理应用
新时期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探析
新时期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有效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