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丈母娘的缝纫机

2019-09-10郭栓章

参花·青春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老丈人厂子丈母娘

丈母娘没上过一天学,但未出嫁时练就了一手好的缝纫机活。缝纫机成了她朝夕相处的伴侣。丈母娘出嫁时唯一的嫁妆就是现在仍在使用的“飞人”牌缝纫机,从乡下到城里几经搬家陪伴她五十多个春秋了。

这台缝纫机像老朋友一样见证了她从青春年少到如今的步履蹒跚,也见证了时代的变革,世事的变迁。据丈母娘讲,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差,重男轻女,父亲没让她上学。她就自学了这门缝纫手艺,一大家子的缝缝补补,四季衣裳主要靠她做。出嫁后,她就靠这门手艺自食其力、养家糊口。正是由于有这门手艺,丈母娘当时被招进了公社的综合厂,做了一名缝纫车间的女工。因为她基础好又用功,所以她每月都超额完成生产定额,年年被评为生产标兵,经常受到厂领导的表扬,在同事当中的口碑也极好。丈母娘不吃独食,她总是毫不吝啬地把自己最好的技术诀窍传给他人。跟她从零学起的姐妹就有十多个人。后来,这些人因厂子改制下岗,都利用所学的技艺独自撑起了一片天地,不仅能自食其力,甚至过上了小康生活。丈母娘重义舍利,乡里乡亲有婚丧嫁娶,大事小情找她做活她从不收取分文。有一年,县工业主管部门要组织一个考察团到外地参观学习,要统一着装。县里指定由丈母娘所在的厂子来做,要选技术最好的人来牵头。丈母娘无可争议地被选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县里的好评。厂子要给她特别奖赏,但被丈母娘婉言谢绝。丈母娘在厂子干了将近二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丈每娘所在的厂子黄了。丈母娘随着家人进了城,这时,她已近知天命之年,她开始在家里接活。也正是此时,我认识了我的妻子,开始和妻子谈恋爱,我每次到她家,丈母娘总是在忙着缝纫机的活,炕上地下,框上柜下堆满了各种衣料。陆陆续续常有人来取衣服、送衣料。据妻子说,这些人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慕名而来的。当时,县城里各学校老师做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出自丈母娘的手。看着丈母娘戴着眼镜,量尺寸,操剪子,裁布料,踏机器,娴熟的动作,优雅的气质,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丈母娘收费明显低于市面价,对于小件活,从不收费。

我本人是最大的受益者,在与妻子谈恋爱期间和结婚以后,丈母娘总是根据时下最流行的款式,给我做不同季节的应时服装,大到成套的西服、棉衣,小到馬夹、帽子、手套、鞋垫等,真令我感动,让我重新享受到了久违的母爱(我从小丧母)。

现在丈母娘的视力有些下降了,主要做些鞋垒和老年布鞋之类的。虽然是一件简单的活儿,她依然要认真完成,用上好的布料,针脚依然细密,所以仍然供不应求,预定者甚多。丈母娘不以挣钱为目的,全当锻炼大脑、筋骨,为老年人服务而已,如有人用于丧事,她免费奉送不取分文。

丈母娘嫁给老丈人时,老丈人已属再婚,前妻留下一个小男孩,进门就当后娘,后来生了我的妻子。然而,不知情的人谁也看不出她是后娘(我妻子也是在她考上师范时才知道这桩家事的)。丈母娘把两个孩子带得有模有样,两个孩子胜似亲兄妹,邻里乡亲都投来赞许的目光。常言道,好人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丈母娘、老丈人如今都已八十多岁了,但身子骨依然硬实,走起路来没有一点老态,思维清晰,就像她天天在用的缝纫机一样,虽有些老旧、斑驳、脱漆,但机体等零部件状态良好,只要用力一踏,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恰似一曲优美的《夕阳红》。丈母娘就像佛前一朵盛开的莲花,清澈、友善、温暖,她的勤俭、朴实、尚学、自强、以身作则的家风让我们全家受益匪浅,己成了我们家可传承的文化符号。

作者简介:郭栓章,男,辽宁建昌人,大学学历。有作品散见于《诗人》《参花》《北极光》等杂志,出版各类作品30多万字。

(责任编辑 象话)

猜你喜欢

老丈人厂子丈母娘
放心买我掏钱
更心疼
一样
出淤泥而不染
姜是老的辣
剩饭
一个人俩单位
看脸色
同样是糖
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