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山老社区公共空间优化探讨

2019-09-10梁碧仪黄绮嘉蒋德妙陈颖刘业楷石薇

大东方 2019年2期

梁碧仪 黄绮嘉 蒋德妙 陈颖 刘业楷 石薇

摘 要: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不断更新,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主体。而社区公共空间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社区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在佛山诸多城市更新的案例中,老旧社区改造已逐渐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关注点,旧城改造的质量高低将影响到整座城市的规划质量和现代化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属于佛山老城区之一的简村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但其社区公共空间的利用存在不合理性,质量渐减,社区活力不能有效激发。本研究通过对简村的社区公共空间进行探讨,明确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以改善该社区的公共空间质量,激发该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力,增强社区凝聚力。本文的研究成果在提升老旧社区公共空间质量这一方面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简村;社区公共空间;点状;线状;面状

1 诸论

1.1研究背景

1.1.1简村老社区概况

简村位于禅城区汾江中路西侧,东接汾江中路,南接唐园路,西接同福大街,北接同济西路,是典型的“城中村”。虽然简村位于佛山的中心城区,但其社区公共空间的利用存在不合理性,公共空间质量渐减,社区活力日渐减弱。简村作为一个“城中村”,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复杂,符合大多数老城区的特点。

1.1.2老旧社区的改造需求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初期建设的社区建筑形式和社区规划布局都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经济条件下的居民对社区环境质量的要求,尤其是目前社区内居民生活条件的提高,社区公共空间较小而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城中村的改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建新村的同时,如何拆除大量的旧村,是最令人头疼的难题。由于禅城区城市建设密度大,征地早,面积广,辖区绝大部分农村和城市地域隔阂早已消失,农村已成为城市范围的一部分。10多年来,简村周边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简村的社区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改造简村社区公共空间势在必行。

1.2 研究内容

制作调查问卷;实地了解当地公共空间的质量,其活动范围的大小、布局情况、设置的合理性与利用率通过问卷调查市民对该社区公共空间的依赖度,满意程度及使用频率;研究人们的活动类型和强度,分析公共空间的使用效果;明确该社区公共空间的现状及问题,探索该社区公共空间构成及特征,探究影响该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缺乏的原因;提出有效建议及优化方案。

1.3 国内外老旧社区的改造历程

老旧社区的改造活化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不仅涉及到简单的规划,还要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考虑。以法国大街的保护和改造为例。二战后法国郊区化明显,按照原来功能分区的城市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现状。法国为此制定增大交通面积的措施,倡导拓宽人行道和汽车道,减少汽车出行,改为单车出行;建立星型广场,12条放射性路线逐步形成。

简友发对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为社区改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对公共绿地、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性改造,提高绿地率指标,增设公共空间绿地面积和居民区微观绿化,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控制人口容量;另一方面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如加快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科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设施,增加停车位建设。

再者,一些国内学者研究发现,旧社区更新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对历史文化建筑的破坏,我们要在改造中兼顾城市改造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张经纬借鉴了国内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发现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指出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应该结合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城市的文化形态、地理形态、人民的心理进行研发和探讨,找到适合的合理的方式方法,在保护的基础上完成改造、发展、弘扬的目的。

2 简村社区的调研分析

2.1 简村社区公共空间的优点

简村道路及大型集聚场所围绕绿化带展开,被大量行道树包围,绿化面积大,公共空间环境良好;简村公共空间中三处公园占比较高,三处公园建立年代久远,但都得到了良好的修缮、维护,并定期翻新设备,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活动空间;道路纵横交错,每条路及其细小分支都能贯穿整个社区,空间连通性高,道路可选择性高;外围区域公共设施齐全,且存在影院、超市、写字楼、办公楼等建筑,与简村公共空间衔接,与外界衔接程度高。

2.2简村社区公共空间的构成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简村公共空间整体呈网格状形式,呈现出老街巷式空间机理,主要以点、线状公共空间为主,面状公共空间较为缺乏,公共空间较为局促。通过对简村社区的分析与总结,将其公共空间分为三种类型。

2.2.1 点状公共空间

简村社区的点状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宅前屋后与过渡地带与公共基础设施形成的節点空间。前者是公共与私密的边界,包括绿化和街巷,活动对象主要是楼房住户及邻居,居民在此空间活动频率高、停留时间长,且广泛分布于社区之中。后者是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座椅、树池、健身器材等等。

该地的绿化总体上质量较好,但部分欠缺美化与管理,且少有高大庭荫树作为遮荫物。由于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陈旧,卫生条件差,且此类点状公共空间数量较少,故活动人数较少且活动时间不长。并且该地的宅前过渡地带少有座椅和公共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

2.2.2 线状公共空间

简村社区的线状公共空间主要包括街巷。在传统社区中,街巷担负着两个角色,一方面是交通空间,满足人们日常出行通勤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交往空间,满足人们娱乐游玩、相互交流的需要,是居民社会生活的拓展和延伸。该社区的街巷承担这主要交通职能,两侧多为商业店铺,是居民的主要娱乐休闲场所,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多。经过实地调研发现,该社区的步行环境质量欠佳,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步行道(人行道)拥堵或被占;路面机动车较多且乱停乱放;自行车、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沿街可停留休息的空间少,如座椅、小型活动空间等;路面状况不佳,卫生条件差或障碍物较多。

2.2.3面状公共空间

简村社区的面状公共空间主要包括绿地、建筑空隙、空地等。该社区仅有一个公园名为南榕园,是居民主要的休闲场所,园内有多数居民在下棋打牌或聊天,但极少数或几乎没有人使用健身设施。该公园面积较小,健身设施陈旧、乒乓球桌等运动设施卫生条件差,园林景观美化效果差、植物类型单一且发现共享单车随意摆放在园林景观中。该社区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像南榕园这样的娱乐休闲场所数量少且质量不佳。

3 调查结果

3.1 调查内容

本课题的调查对象为简村社区的居民,主要调查居民对该社区的绿色空间、步行环境、商业公共空间等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该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动的频率和满意度,以进一步分析该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效果。

3.2 数据分析

自2017年12月开始,我们学术基金小组对简村地區进行调研。我们对该社区发放80份问卷,根据问卷反馈的信息可以得出:样本的人员构成为本地居民、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分别占样本数量的46%、34%和20%;样本涵盖不同年龄层,其中老人和青少年居多。以下是对问卷的详细分析。

3.2.1 活动类型和强度及使用效果分析

在对简村社区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比例较高的活动类型是散步、交谈和游园(绿地和花园)。进行活动的场所绝大多数是活动范围较大的地方,而该社区只有一个公园,故南榕园是活动人口密度较高且活动时间较长的区域;而小型的花园和绿地因活动范围较小,居民活动时间且频率低。

由于该社区居民收入相较于其他新社区较低,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故休闲娱乐方式单一、层次较低,日常消费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主,休闲娱乐方式单一,多为免费的逛街散步、游玩公园,而去餐饮店吃饭和购物的次数较少。经调查发现,该地居民进行休闲活动的频率以每天1次或每天2-3次居多,每次游玩的时间集中在30分钟以内,以晚上进行活动为主。由于小孩需要老人的监护,因而进行活动的人员大多是老人和小孩。

简村居民对该社区的公共活动设施使用效果较差,需求度不高。居民大多认为不满意的原因是公共活动设施不足、设施陈旧、活动空间不足和卫生条件差,对简村社区的归属感一般。由于附近的唐园离该社区较近且设施齐全,平时休闲时间多选择在唐园进行游玩,更有绝大部分居民选择更远的梁园、祖庙和石湾公园游玩。

3.2.2绿色空间分析

该社区的绿化总体上质量较好,但是仍存在社区绿化面积较小、部分园林景观美化效果差、园林植物类型小等问题。经过调查显示,居民认为这里的绿色空间存在的问题以绿化面积小居多,对绿色公共空间的满意度为一般。因此,对该社区绿色空间的改善是很有必要的。

3.2.3 步行环境分析

经我们考察发现,这里的街道大多数被汽车和共享单车占用,造成居民通行的困扰。且路面状况不佳,街道有很多垃圾桶却路面垃圾较多。居民对步行环境的满意度“一般”的占45.5%,“较为满意”的占31.8%。在步行过程中,是居民不舒服的主要因素中,“受机动车干扰”占21.7%,“受非机动车(单车、摩托车)干扰”占17.4%,沿街可停留休息的空间少(座椅)和步行道拥堵各占15.2%。显而易见,该社区的机动车对居民造成极大的干扰,应对机动车进行有效管理。

3.2.4商业公共空间分析

简村社区的街道两侧多为商业店铺,是该社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调查发现,这里的商业空间类型少,以面积较大的简村市场为主,其余的都是餐饮店;且卫生条件差,商业设施质量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小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居民大多数认为这里商业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是商业空间类型少且卫生条件差。

4 改造策略

4.1 公共基础设施

由于简村居民大多是老人和小孩,且老人行动不便,在住宅附近的休息地活动的频率高。因此结合老人和小孩的活动范围有必要增加宅前屋后的公共基础设施,包括休憩类设施和娱乐设施。休憩类设施有座椅、树池、亭廊等;健身娱乐类设施有健身器材,但首先要考虑安全要求,采用柔软防滑材料以降低意外突发状况发生的概率,同时应符合老年人和小孩的尺度、运动强度,保证老人的安全。

4.2 绿化

根据绿地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树种以丰富各类绿地树种,使植物配置更加合理,从而为创造丰富的园林植物景观提供选择。合理规划社区的绿化景观并适当增加绿化空间。定期安排人员对绿化进行修剪和打理,加强对园林景观的美化管理;多种植高大庭荫树做休憩类遮荫物。

4.3 巧妙解决停车问题

由于这里街道狭窄,大规模地减少地面停车地点对居民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那无法扩大停车区域的面积,就从垂直方向上入手,开发垂直方位的停车场所,开发地下或顶层停车场。对于共享单车的乱停放问题,要加强对共享单车的管理。

4.4 增加街道活力

欧洲习惯于以街道和广场作为一定的交往和生活空间,我国则采用比较内向的“合院”式,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缩短了东西方的差距,街道和广场在城市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这就需要更新街道观念,在其单一的交通功能之外注入新的意义。因此,有必要结合城市自身的现状和定位,进一步学习国际上的街道设计理论与实践经验,塑造一流的步行环境,不断提高城市的公共空间质量。

街道上只有行人和车辆是没有活力的,增加街道小品能增加行人的乐趣,提高步行环境活力。如设置宣传栏、增加街道景观等。为了保证老年人和小孩的出行安全,同时可增设服务性设施,提高老年人和小孩的活动频率,如设置一些以供休息的座椅等;沿交通性道路的公共空间,在保证老年人和小孩能安全、便利地穿行道路前提下,适度增加路边休憩空间以增加空间活力;建筑物形式的公共空间,步行道的铺砌采用防滑材料,减小意外突发状况发生的概率。

4.5 面状公共空间

改造面状公共空间原则上可从面积和质量上入手。由于社区用地紧张,仅有一个公园,扩大社区的公园面积或者增加公园数量的可行性不大。故尽量保留原有公园的原则,通过从垂直方向进行叠加,解放地面。

由于简村用地紧张,因此利用废弃房屋进行改造,可以增加社区室内公共空间,并且增加房屋的楼层以增大室内公共空间的面积,提高使用效果。结合老年人和小孩活动特点,可以将废弃房屋改造成花园、棋艺室、阅览室、曲艺社等,为老人和小孩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激发公共空间活力。公共空间的打造并非要“另起炉灶”,或是推倒重建,能在社区既有的空间基础上加以改造是最合适不过的。菲律宾的社区发展,常常将乡村学校加以利用,泰国的社区发展则是结合寺庙来完成,潮汕地区的探索则是将祠堂加以改造,春湾的案例是将原来废弃的社区卫生室回收改造。在原有基础上探索社区公共空间改造,一方面能够“变废为宝”,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原有的空间往往承载社区历史记忆,更“接地气”,更能获得居民的认可。

4.6 注重社区参与

社区公共空间的打造,服务阵地的打造,不能是“自上而下”行政主导而要“自下而上”充分发动民众参与,让其体验“这是我们自己的活动中心”。空间打造的过程不单靠上级政府调拨资源,不单靠几个社工独自操刀,而是要充分调动社区内外各种的资源和能力。打造公共空间的过程不只是完成“物理空间”改造,更重要的是民众在场,凝聚人气,发掘社区的积极分子。

5 结语

社区是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无论是传统社区还是新型社区,都应该重视社区公共空间的质量,使社区公共空间成为居民归属感的重要依托,促进居民的相互交往,增进居民感情,激发公共空间的活力,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晓惠,俞梦璇.旧城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初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5):57-62.

[2]谢岚.微观行为视角下老社区公共环境活力研究——以苏州典型老社区为例

[3]黄蓉,叶琦琦,瞿宣臣,初冠廷.霜鬓尽从容——苏州传统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营造[J].城市建筑,2016(14):378-378.

[4]杨梦.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社区改造中居住环境质量提升的设计方法研究——以南宁路社区改造项目为例[D].山东:青岛理工大学,2017:1-5.

[5]向羽.一个案例:怎么打造社区公共空间[N].广东:北京示范大学珠海分校,2018.

[6]李雯,兰潇.城市最具潜力的公共空间再开发——世界典型街道设计手册综述[A].城市交通,2017,12(2):1-17.

[7]MINISTERE DE L’ BQUIPEMENT.PROJETS URBAINSEN FRANCE 2002.

[8]简友发.旧城改造、城市更新与地方重塑探讨[J].智能城市更新与地方重塑探讨智能城市,2018,4(16):45-46.

[9]叶安琪.城市人文主义视域下的澳门历史城区公共空间改造策略[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03):56-61.

[10]周洁.旧城更新中的文化保育与活化传承——以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保护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11):36-42.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