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省级非遗翁城猫头狮的田野调查

2019-09-10黄伟

炎黄地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田野调查

摘 要:本文采用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广东省翁源县客家的猫头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表演、对传承人的访谈、实物拍照等方式;对翁城猫头狮的起源、相关的传说、传承的脉络、表演仪式等方面做了研究。

关键词:猫头狮;翁源县;田野调查

1 前言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胜利村的猫头狮是逢年过节、遇到红白喜事时以曾氏村民为主进行的一种以舞狮表演体育仪式活动。翁城的猫头狮与广东佛山著名的醒狮有很大的区别,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猫头狮作为地域文化符号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学术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对于非遗项目的传播具有重要的用处。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猫头狮的研究却不多,在2018年12月份,在中国知网上以“猫头狮”作为关键词检索,只能找到仅仅四篇文章。还有笔者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情,在第一次去胜利村对猫头狮进行田野调查时,由于不太识路,在胜利村村口问一位阿婆:“在这个村里是不是有一种叫猫头狮的项目?”这位阿婆居然回答没听说。这充分说明了猫头狮的宣传工作还远远不够。但猫头狮在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后其传播范围还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电视台科《文明密码》节目在2018年就来到了翁城县胜利村拍摄了猫头狮的纪录片并播出,播出后在韶关地区引起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很多人都知道了猫头狮。

2 翁城猫头狮概况

翁源县地处韶关东南部,2017年,全县年末户籍人口416486人,其方言主要是客家话。2018年笔者曾两次前往胜利村调查猫头狮项目,大致了解了猫头狮的传承情况。翁源县的猫头狮只有曾氏一家所独有的,目前猫头狮项目的传承人是曾永柱先生,现已76岁。其子曾招添成为了狮队的中坚力量。整个猫头狮项目的总共人数有17人,但一半的人都已经在60到70多岁,狮队中有一些读小学的儿童在学习舞猫头狮。

“猫头狮”是猫头狮身的吉祥瑞兽,是流传在翁源县的一种民间舞蹈习俗,具有鲜明的客家文化特点,其所具有的价值,不仅包括有人文历史价值,还有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是翁源客家民俗中的一项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但因现代社会的发展迅速,使得“猫头狮”慢慢淡出人们视线。

总的来说人数还是很少,猫头狮项目的传承情况也是很严峻,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猫头狮赚不到钱,很多人都觉得学了没有用处。所以说猫头狮近年来的发展不是很乐观,但幸好在2016年被列入韶关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2018年又被列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政府对于猫头狮的传承和发展给予了一定的资金补助,对于改善猫头狮发展所面对的艰苦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

3 翁城猫头狮的起源及传说

对于猫头狮的起源,比较多的资料来源于项目传承人的口述。猫头狮起源于清朝初年,距今大概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猫头狮的主要特点就是在狮子的头部是与毛结合在一起的。关于为什么把猫和狮结合起来,有一种说法是,客家人把猫当作一种吉祥的动物,因为猫会捉老鼠,这样就可以在每年的丰收的季节保护粮食不被偷吃,可保证人们的幸福生活。据猫头狮传承人曾永柱先生介绍,翁城猫头狮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创始人肖显聪自幼聪颖过人,观猫戏鼠,把猫动作与狮子的习性结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猫头狮,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盛行于翁源县翁城镇,散布于附近乡镇新江、官渡以及邻县英德青塘、横石水等地。

在翁源客家旧俗中认为猫有“九命”而且机敏、灵活性;而狮子有雄壮、威武镇宅、护财形像,两者结合可驱疠、佑财、迎祥,故以猫头狮身为客家吉瑞祥兽,蕴含着翁城先民的良好愿望和精神寄托。每逢新春佳节或新居落成,商铺开张或祭祀庆典,必舞猫狮,以示祥瑞,代代相传。

关于猫头狮在表演中的故事情节,有一种说法是这是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唐僧去西天取经过程中在一处山中遇到了毒雾,而只有附近一个山中的狮仙能去除此雾。唐僧就让孙悟空请其出山,孙悟空使出了“逗”、“弄”、“引”等招数,终于把狮仙请来绕山一周,终于去除了毒雾,为他们取经的道路上扫清了一個障碍。

4 翁城猫头狮的表演

翁城猫头狮表演队分别由动作表演、锣鼓乐演奏两部分组成。表演队由两人生舞猫头狮,一人舞头,一人舞身;由大小沙罗引猫头狮,分别为大头佛和猴精。翁源猫头狮表演套路,大致分为六部份:第一部分称起势,俗称“猫狮开光”;第二部分称进门,俗称“三敬门槛”;第三部分称祭拜:俗称“祭拜厅堂”;第四部分称抢青:俗称“采青”;第五部分称会狮:又称“猫狮表演”;第六部分称“递拜帖”,俗称“领彩”。锣鼓乐演奏队由四人组成,分掌大锣、小锣、鼓、铙四种乐器;演奏称为十点梅花的鼓乐。在表演的最后阶段还有称为“五色兵器”的武术表演。

5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重点是文化的传承,特别是活态传承。[1]翁城猫头狮是客家习俗中最具历史人文意义的民俗活动之一,在舞猫头狮过程中不仅展现了客家民风喜文、好艺、尚武的客家风貌,也表现出了翁源客家人民崇尚礼仪,追求正义,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翁城猫头狮所承载的不仅是历史,同时也一种客家的文化精神。我们希望这种民俗传统能够得到发扬光大,世代传承。如果猫头狮得到更好的传承,进而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更加多元化、更为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天祥,秦臻.实践与范式:遗产·田野[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5.

作者简介:

黄伟(1984—),男,湖北黄冈人,韶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田野调查
内蒙古农牧区中学英语教育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人格权平等的法人类学关怀
礼物的馈赠实践与乡村人际互动研究
简析《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对民族志研究的启示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反思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例戏“跳加官”的田野调查
洱源县凤翔村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蔚县真武庙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中研究者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