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章千古意为本 探因究果见深度

2019-09-10张加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

张加林

【摘要】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项基本要求之一。任务驱动类作文一般的写作指向比较明确,相较于比较思维、逆向思维、归纳与演绎思维等,因果思维更能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抽丝剥茧般地确定此类作文较为深刻的写作立意。

【关键词】高考作文;因果思维;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项基本要求之一。任务驱动类作文一般的写作指向比较明确,确定符合题意的立意难度不大,但是文章立意,贵在深刻,此类作文在立意方面还存在深刻程度方面的某些欠缺。高考《考试说明》把作文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考生要想在高考语文考试中获得高分,作文不仅要符合基础等级的要求,更要符合发展等级的要求。具体而言,学生作文就是要达到四项要求,即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其中“深刻”包括: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本文主要通过运用因果追问,分析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进而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果思维确立较为深刻的立意。

一、事实追问与因果追问

高考作文所给的材料,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实际上都给了我们呈现了一个客观事实。找准了材料所涉及的主體,我们就可层层追问,深入挖掘材料内涵。但是,我们要分清并不是所有的追问都是运用因果思维的体现。就我们的常见发问方式,可将其分为事实追问和因果追问。所谓事实追问,就是我们会对材料中的某个客观事实产生疑问,例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作文,有的学生在立意时就会有类似“小陈举报父亲的做法对吗?”的追问,“对或不对”“是什么”这些事实性追问是学生梳理题目材料,找准事件主题的过程。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若是再问一句“为什么”,那么我们才能真正深刻理解作文材料,挖掘立意的深度。由此可见,因果追问的典型体现就是,针对材料事实以“为什么”的方式来发问。

二、因果思维在文字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型作文提供的材料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是以文字的方式来呈现,具体在题目中,可以是一则(或多则)新闻事件、一句(或多句)名言警句。2018年的《考试说明》中关于中国变化的样题便是先在第一段以新闻的形式列出了中国的变化,之后又在第二段中陈述了中国最值得展示的六个突出变化。追溯以前的高考真题,例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作文题,也是运用了同样的命制方式。现就以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作文真题为例,进一步分析如何运用因果思维,通过因果追问,挖掘作文的深刻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梳理材料陈述的相关主体,确定各个主体的相关事件

文字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一般都有较为明确的事件主体。就这道作文题而言,我们先要进行事实追问,确定这则材料陈述了哪些人做了哪些事,也就是找到相关事件主体,确定其相关事件。同时我们还要进行这样一步事实追问:他们是什么身份?确定了身份和各自的相关事件,便于我们进行下一步的因果追问。(具体见下表)

2.针对事件主体进行因果追问,并归纳其原因

事出必有因。针对不同主体的不同事件,我们可以调动因果思维,以“为什么××?”的追问方式进行因果追问。而对因果追问的回答,即是我们可以归纳出的各种原因(具体见下表)。至此我们抽丝剥茧,挖掘出材料所陈述事实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3.立足所归纳的原因,确定立意

在上一环节因果追问及原因归纳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整合所归纳出的不同主体的相关原因,进行精准立意。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主体行为间的关联,整合相关原因,就此进行立意。例如:警察教育和处罚老陈,并将该起举报发布在官方微博上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树立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大众,而网友对警察此种处理方式存有争议,无非是觉得警察是不是太不近人情。将二者拿到一起来分析,我们可以探讨执法的人性化问题,并以此来立意。

三、因果思维在漫画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中的运用

与文字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相较,漫画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形象性较强,而不如文字陈述那么直观,审题立意的难度也大了不少。学生平时练习中应训练语言表达模块图文转换的练习,漫画类作文就需要学生先将图片转化为文字,进而再进行事实追问和因果追问,从而确定文章立意。现以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作文题为例。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图文转换,确定事件主体及其相关事件

就这幅漫画而言,漫画并未给出两个人物的名字及身份,姑且称之为“小A”“小B”,其身份也将其定性为很多考生“默认”的“学生”。另外一个没有在漫画中露脸的人物——给巴掌和吻的人,实际上充当了评价者的角色,其身份漫画也并未点明,暂且将其定性为很多考生对他的定性——家长或教师。确定了主体的身份,其相关事件也就基本确定,具体如表中所述。

2.因果追问,确定立意

该漫画设置了“小A”“小B”两个人物,其对比性也比较突出。因此,在进行因果追问时,对二人的差异进行追问,这样才能更为辩证地审视二人的差异,进而把握住漫画的深层含义,从而做到立意深刻。具体分析如下:

议论文贵在立意深刻。借助因果思维,我们可以由因推知果,亦可由果溯因。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训练中,学生若能找准主体,运用因果思维,通过不断追问“为什么”,对材料所述事实的认识自然能由表及里,更为理性深入地审视材料,从而写出立意深刻的考场作文。

参考文献:

[1]王斌杰.因果思维:让作文立意从浅表走向深刻——以叙述类材料审题立意为例[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05):152-154.

[2]庞君芳.论作文教学中的因果思维[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2):81-86.

[3]李军,郭茂勇.探寻议论文谋篇布局中的因果思维——从近年安徽高考作文谈起[J].学语文,2015(01):41.

[4]肖梦华.高考作文在简约中走向深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04):12-14.

[5]沈友林.高考作文冲关——发展等级之“深刻”[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02):84-86.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5年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和备考建议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分层引导 关联照应 开放选择——近三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写作提示”分析
致高三学子: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并不难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应对策略及思考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研究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
任务驱动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