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技术

2019-09-10曹定计

种子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防治技术

曹定计

摘   要: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湖北地区有着非常广泛的种植,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时常会伴发一些病害,给玉米产量造成很大影响。玉米茎腐病是一种玉米生长发育期的严重病害,同时也是一种世界性的玉米病害。为此,加强玉米茎腐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2-0103-02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志码: B

关键词:玉米种植;茎腐病;防治技术

玉米种植过程中伴发多种病害,尤其是茎腐病的发生,造成玉米减产非常严重,其又称为茎基腐病。该病主要发生于玉米的茎部及其茎基部位,造成这些部位发生腐烂,继而引发玉米全株死亡,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一种严重病害,多是由真菌和细菌侵染后引发,有的单独发病,有的相互交织发病。

近年来,随着湖北地区多数抗性不强杂交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引发玉米茎腐病在很多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玉米植株出现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对湖北地区的玉米种植造成很大影响,减产非常嚴重,有的年份达到了15%~25%,一些地块玉米茎腐病的发生率在50%~60%,给玉米的产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降低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1   玉米茎腐病的危害症状及特点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在湖北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夏玉米。该病尤以玉米乳熟末期以及蜡熟阶段为发病高峰期,此时玉米叶片会从下到上出现青枯,也有的发生黄枯,还有的则于乳熟阶段几天内全株快速青枯。该病发生早期阶段有水渍状的褐色病斑,在茎下部区域上的叶鞘部位呈现不规则斑块。随着该病的进一步加重,玉米植株内部组织进行扩散,引发茎部出现腐烂萎缩,病斑颜色逐渐加深,同时还有臭味,发生倒折。

对于玉米细菌性茎腐病而言,在玉米近地面2~3节位置上出现典型的水渍特征的软化,伴有褐色改变,同时具有腐烂特征,酸臭味比较明显,同时又凹陷存在于腐烂部位,并出现倒倾特征的茎秆。病斑于叶鞘部位上表现出不规则的特征,有红褐色存在于病斑的边缘部位,随着高温、高湿环境病斑会继续发展,导致玉米植株出现腐烂,并发生倾倒。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在重茬种植的地块发生较重,并与高温高湿天气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大雨过后转为晴天,会引发该病。同时多发于早熟品种地块以及矮秆玉米和双穗玉米品种。

2   玉米茎腐病发病规律

引发该病的主要侵染源与种子带菌及田块土壤问题和病株残留有着很大的联系。病菌经过越冬期之后,于玉米播种到抽雄吐丝阶段,通过玉米根系逐渐向上侵入,并迅速地侵入玉米植株。而且在该病发生过程中,降雨情况等气候因素与之存在密切的联系,越是湿度大、温度高的气候环境,越有利于该病的发生。玉米植株中下部位置上的叶片边缘位置呈现黄褐色的病变特征,进一步发展会导致玉米全株出现枯黄。湖北地区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与当地连茬种植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种植过程土壤条件不良,影响玉米根系发育,水分供应不足,极易导致此类病害的发生。尤其是雨后天晴,相对湿度在80%左右以及气温在30 ℃时更容易引发该病。细菌性茎腐病发病较急,而且在2 d之内便可使玉米植株出现倾倒,倒折部位以外的其他区域无症状存在。而且很多害虫也是此类病菌的携带者,并进行传染引起该病的发生,如棉铃虫以及玉米螟等害虫,越是具有较大密度的虫口,引发该病的概率越大[1]。

3   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技术

3.1   田间管理

强化田间管理措施,补充肥料的施入,加强基肥和底肥的应用,同时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结合使用一些氮、磷、钾肥,施肥时期主要在玉米拔节期及孕穗阶段,能够有效起到防病的效果。如果地块贫瘠,可以施入硫酸钾10 kg/667 m2;如果地块处于缺钾状态,可以将5~7 kg的硫酸钾施入其中。通过相关的大田试验,在玉米田块中施入2 kg/667 m2的硫酸锌,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3.2   生物防治

为了更好地防治玉米茎腐病,种植过程中可按照0.2%的比例,用增产菌进行拌种,能够很好地控制茎腐病的发生,同时还会起到很好的增产效果。同时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可按照1∶40的比例利用生物性种衣剂进行播种,或采取氟乐灵进行玉米浸种,能够对该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2]。

3.3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预防玉米茎腐病的主要技术手段,可以进行轮茬种植。降雨过后,及时将地块中的积水排除,疏松土地。此病刚刚发生时,可以将茎基位置的叶鞘清除,减少湿度对病变部位的影响,有效控制病菌的进一步扩散,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3.4   药剂防治

按照每667 m2配置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进行喷雾,也可按照50~100 g/667 m2配置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每次喷雾间隔7 d,连续使用3次以上,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同时强化田间管理措施,合理灌溉,并及时做好田块排水工作,减少病害的传播,有效防止茎基腐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 1 ] 李芝粉.玉米茎腐病防治关键技术[J].农业科技,2016(09):26-27.

[ 2 ] 郭海丽.玉米茎腐病的防治研究[J].现代种植,2015(05):37,68.

(收稿日期:2019-01-15)

猜你喜欢

玉米种植防治技术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探析玉米高产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