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做好除草剂药效试验
2019-09-10冀宁
冀宁
摘 要:笔者在长期从事农药试验工作中,对药剂试验工作的划区、田间管理、设计、方法、施药机械、调查、报告撰写了总结,概述了除草剂药效试验的重要性。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2-0117-02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志码: B
关键词:除草剂;调查报告;药效试验
农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整个农业的病虫害防治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今后或更长的时间里,化学防治仍起主导作用。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在有害生物的防治过程中,农药所起的作用可以达到70%~80%,而其他方法所起的作用占20%~30%。如果不使用农药,就很难达到高产、稳产的要求。
1 试验地区选择
由于我国地形地貌、农业生态等条件相差甚大,在同一地区自然条件、耕作和栽培制度等方面有所不同,同一药剂、同一剂型、同一剂量在上述条件下,其防除杂草的效果各有不同,所以同一厂家的药剂要投放到不同的自然条件、耕作和栽培制度环境下试验。植保部门会根据试验药剂的基本安排,在该行政区域内不同的地形、环境、耕作、栽培等条件下试验。试验结束后对试验数据综合分析,形成最终试验报告。
2 试验田的选择和管理
试验田选择:①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便利的地块。②除草试验对象为常年发生、草害为害程度比较均匀的地块,杂草种类齐全,有利于试验取得成功。③供试作物大面积连片种植,使杂草的发生比较符合自然状况,避免试验田孤立。④不应在一块试验地连年进行同样性质的试验。
试验田管理:①作物品种、种植方式、密度、长势、施肥、灌溉、中耕等管理措施要一致。②试验处理以外的防病、治虫、除草等农业措施要一致,不能使用与试验药剂有相似作用的其他药剂,以免试验结果混淆不清。③不允许在同一试验田内作其他药效试验。
3 试验设计
(1)农药登记小区试验,1个药剂不得少于4个剂量处理,同时设常用农药对照(设常用量1个剂量处理),以及不施药空白对照,共计不得少于7个处理。
(2)在小区药效试验中,每个处理都必须设置重复。从理论上讲,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小,试验结果越可靠。但是重复次数太多,耗费人力、物力大,工作中也易引起差错或调查时间拖延而失误等,农药登记要求每个处理至少重复4次。
(3)小区面积控制在20~30 m2,小区形状以长方形为宜。为了减少土壤差异,便于田间操作和观察对比。小区的长、宽比例应根据地形、作物栽培方式、株行距大小等综合考虑而定,以6 m×8 m为宜。
(4)为减少试验误差,必须使不同处理、不同重复均匀地分布在试验区内,用科学方法对小区进行排列。一般可随机排列。
(5)除草剂试验采用喷雾法施药,小区间设2~3行保护行,小区间药剂混溶。保护区或保护行一般不进行药剂处理。
4 施药方法及过程
4.1 施药器械
宜选用喷幅较小的药械。药械的工作压力保持正常、稳定。常用的背负式喷雾器,其工作压力为0.3~0.4 MPa,均匀打压20次/min左右时,压力可基本保持稳定;如果压力不稳,雾化细度不同,影响药剂在靶标上的沉积量,影响药效。
4.2 施藥日期
芽前除草剂只对杂草的幼芽有毒杀作用,试验只能在供试作物和杂草出芽前进行,播后芽前施药。一般是在播后3~4 d施药,对杂草封闭有很好的效果。芽后除草剂也有一定的有效适期,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药效,必须在杂草有足够叶面积时进行施药,其防治效果才有效,同时对供试作物当时的长势有很大关系。一般安排供试作物玉米要在3~6片叶、杂草在2~4片叶;大豆要在2~4片复叶、杂草在2~4片时施用防效较好。
4.3 施药当天的气候情况
当天风力1~2级、温度不宜超过20 ℃,傍晚施药最为适宜,对药效的发挥有很好的作用,最好是前一天下雨,土壤湿度适合,施药后下雨或第二天下雨对试验会有很严重的影响。严格记载当天的气候情况,如施药当天风力、温度及降水情况等。
5 药剂调查
5.1 靶标药效调查
根据施药的品种,结合小区杂草,来确定试验小区的靶标草,如精异丙甲草胺这类除草剂要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稗草、马唐、狗尾草等)。每小区调查4点,每点0.25 m2。第1次调查于施药后20 d,调查杂草种类、株数;第2次调查于施药后40 d,调查杂草种类、株数和鲜重,计算株数防效、鲜重防效和总防效。
5.2 供试作物安全性调查
施药后第3、5、7、10天注意观察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有无药害产生。如果有药害产生,要详细描述受害症状及程度。调查药效的同时每小区选择1点,连续调查10株,记载株高、叶龄和叶色。
6 试验报告的撰写
(1)Word:有固定的模版,按要求如实填写。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做好小结。
(2)Excel:把相关调查数据如实填写至Excel模版,将其自动生成数据,包括株数防效、鲜重防效和总防效。
(3)方差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应用的软件是DP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性。报告撰写完毕,要及时上报相关报告。
(收稿日期: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