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林质量改进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究
2019-09-10喻国胜
喻国胜
摘 要: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特别是营造林工程成为防风固沙的重要屏障。但是,当前我国营造林工程质量仍存在一些问题。就营造林质量改进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管理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一定帮助。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2-0081-01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志码: B
關键词:营造林;质量改进;关键技术;管理方法
营造林是我国抵抗自然灾害、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的重要举措。自营造林工程实施以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控制,不仅初步实现了防风固沙的基本目标,同时也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纵观我国营造林工程发展过程发现,人们过度重视经济效益,致使营造林工程质量并不十分理想,其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1 营造林工程建设现状
营造林是我国防风固沙的重要工程,其本质在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平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部分群众对营造林认知水平不足,仅仅将营造林作为经济营收的途径,并不注重其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造成环保效果不佳。与此同时,营造林是一项长期投资工程,部分林农无法在短期内获得理想的收益,因此其护林工作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在相关投入方面也十分保守,特别是高端林业管理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营造林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我国营造林工程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其防护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2 营造林质量改进关键技术
2.1 合理选择树木品种
营造林工程又称“绿色万里长城”,横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与此同时,不同地区气候、水文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树木品种选择上要科学合理,切勿千篇一律、盲目跟风。林木管理部门要对当地气候、地理及水文条件进行全面了解,选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积极培育优良树种,并做好林农推广工作,发挥政府部门的市场主导作用,由此不断提高营造林工程的整体质量。
2.2 科学调整种植土壤
植被生长离不开肥沃土地,由于营造林工程地区长期受风沙、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土壤的营养成分已大幅减少,并不适合绿植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造林工作的质量。科学调整种植土壤,其目的在于改善土壤条件,通过一系列科学措施,使土壤水分、养分等条件更适合植被生长,由此提升营造林工作质量。
2.3 贯彻落实后期维护
在完成营造林种植工作后,必须对营造林进行精细化、制度化维护工作,尽可能提高营造林的成活率以及造林质量。以往林木管理部门并不重视营造林后期维护工作,树苗成活率并不理想。为此,相关部门要贯彻落实营造林后期维护工作,摒除过往粗放式管理模式,认真完成营造林种植的各个环节,促进营造林应对恶劣天气和病虫灾害的能力,确保营造林工程的最终质量。
3 提高营造林质量的有效管理措施
3.1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营造林管理工作仍面临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确等现象,致使国家林业管理政策难以有效落实。为全面提升营造林质量,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一方面,明确营造林管理各部分责任和权利,并全面落实实名责任制,为营造林各项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定期对营造林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和纠正,为营造林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3.2 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兴林成为营造林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并且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到营造林管理工作中。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GPS技术的应用,使营造林信息管理逐步实现网络化,并极大地提高了营造林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此,要提升营造林质量,必须积极采用现代技术进行科学管理,大力发展科技兴林,提高营造林管理工作的科学水平,为营造林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3.3 构建基层管理人才队伍
基层林业工作站是确保营造林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为提升营造林工程质量,需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管理人才队伍。而当前基层管理人才严重匮乏,难以满足营造林快速发展的需求。为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工作站的作用,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待遇更加理想的岗位吸引高素质人才,并对现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管理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由此确保营造林质量的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营造林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要做好营造林质量的把控,加大对营造林工作的重视力度,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基层管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以此提升营造林的整体水平。
(收稿日期: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