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手机移动终端与生物教学融合的初探

2019-09-10马艳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智能手机融合

马艳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移动终端APP与教育的融合解决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情境性、可视性问题,使教学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必然。本文分析了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通过智能手机APP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实现智能手机与电脑同步教学,提高中学生物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智能手机;APP;生物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2-0134-02

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文件,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与移动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依靠便捷的操作、丰富的APP资源,渗透到校园生活、学习和娱乐等各个方面。面对手机互联网的冲击、初中教学现存的问题,笔者尝试将智能手机APP运用教学中,发挥智能手机的教育优势,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1.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生物被长期定位“副科”的现象得到改善。但是生物学科在高考中所占有的分值相对较少,初中阶段距离高考还有相当长的一时间,初中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1教学资源不足、教育理念的落后

虽然新课程改革正在推进,但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仍有些教师难以转变原有的教学思维观念和教学方法。初中生物不参加中考,相对于语、数、外“主科”教学,始终处于“副科”,甚至部分学校生物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比如化学)老师代替。有的学校为了学业水平考试,让学生考前突击背诵知识点。在高考中,生物学科分值相对其他学科分值也较少。生物课时被其他科目挤压缩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年轻教师专业很难提升,教学模式单一,教师习惯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陈旧、匮乏,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与增补。生物学科得不到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师资力量不足。

1.2学习兴趣短缺

笔者任教高中教学七年,曾对高中学生做了物理、化学、生物三学科兴趣调查,发现学生对生物学科兴趣最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高考的杠杆作用外,还与初中的基础学习有着重要的关系。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生物这门学科,起初还是充满兴趣和热情,但是生物学科具有微观的现象、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内容繁琐等特点,加上教师自身专业不足,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结果,让学生死记知识,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心。因此,在初中阶段不但没有打好生物学科的基础,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甚至还破坏了学习的积极性,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也非常不利。

2.移動终端在生物教学的应用案例

初中生物是生物学科的基础入门阶段,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铺垫,我们应当创新教育理念,利用互联网整合教育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健全的人格和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2.1化抽象为具体

生物学是会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生理过程等,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这门学科,很难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及模型。比如动植物细胞内部结构、人体内部生理结构,学生很难想象,传统的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智能手机上“A+教育”、“土豆生物”、“3Dbody”、“花伴侣”等之类的APP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教学问题。

七年级下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感知信息》,学生对眼睛和耳朵的内部结构摸不着、看不到,也不易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尝试在wifi连接的条件下,利用“3Dbody”APP的三维结构和AR及VR一体的功能,通过苹果手机Airplay实现镜像投屏,实现了智能手机与电脑同屏播放的教学活动。教学中通过操作“3Dbody”软件左侧按钮的“鼠标”可以选中目标,局部“搜索”放大内部结构,“画笔”圈定目标;在通过右侧选中的不同组织结构,显示或者隐藏图片动态,也可以通过手势使其朝不同方向旋转。手机APP与电脑同屏,构建三维立体模型,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深入理性认识,为形象思维的过渡到抽象思维牵线搭桥,实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下图1所示:

2.2提供个性化学习

《五彩缤纷的植物》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分类,识别常见的植物类型。学生很难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遇到很多植物仍然是无法辨别。“花伴侣”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鲁朗软件联合开发的植物识别APP,拍照上传后,识别信息可靠;“形色”一款由杭州大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植物识别APP,有论坛交流功能,还有一个关于个人的学习记录,每日学习一花,了解花的特性,考考好友等模块,抓住学生了年龄特点,让学习不受空时的限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3.智能手机在教学中应用优势

3.1促进师生的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智能手机APP融合的教学形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让学生能够充分课堂的乐趣,能将生物一些动态的,适时的呈现,提高学生兴趣,增加了学习的热情。调查显示92.3%的学生认为基于教育APP的生物课堂更加有趣,课上学生走神的学生明显下降如图2所示。

通过实践让学生明白手机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并非站在学生的对立面,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3.2帮助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通过智能手(苹果)机Airplay与电脑的连接,实现了真正走下讲台,更好组织教学。教师可以随时将学生的上课的状态,显示于屏幕,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听课的状态。通过对一个班的实验,捕捉上课时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时的拍照,然后制作成微视频,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积极的效果。

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机渗透到校园生活,学校发起远离手机但是效果不明显。课外学生随时通过手机生物现象与教交流。学生的心理不定性,容易被稀奇的事物吸引,给学生提供多条学习途径,让学生的兴趣点由游戏、小说分散,降低他们玩游戏的精力,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心。尤其是一些微观的,肉眼看不道德,让学生感觉得很神秘,通过一些手机APP直接实现手机与电脑的同屏效应,让学生情境性。

3.3拓展了学习空间、实现高效学习

学生通过安装APP后,课下可以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复习有关内容,然后通过微信QQ与教师交流学习问题,搭建了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平台,学生随处可拍,随处可以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教育APP等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去寻找解决的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班级微信群里推荐一些科研机构或者期刊公众号,学生就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进展和动态,充分利用碎片的时间学习。

3.4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学生很容易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信息,也促使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变化,更加趋于多元化。从单纯的信息传播者,变“教”为“导”,成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资源,提高发现与搜集同教学内容相关资源的敏感度,并能够迅速根据教学目标将各类资源归纳分类、去粗取精、为我所用。最终实现把信息资源巧妙的运用于教学实践。

本文用APP以及移动终端的同屏投放教学方式做了一些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全面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应在不断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上还学要继续努力探索。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智能手机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缓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智能手机今年拼什么?
如何在智能手机中安装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