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生活“活泉”“浇灌”地理课堂

2019-09-10韩延良

家长·中 2019年2期
关键词:玻璃棒案例情境

韩延良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地理课程理念发生了变革,要求地理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做到知行合一。而为了符合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需要改革。由于地理与生活密不可分,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经济政治都与地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地理教学改革也应该从“生活”入手,突出地理课堂的生活性,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入生活,实现从传统封闭课堂向现代开放课堂的转变,使学生具备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从而完成地理课堂的变革。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应该如何利用“生活”进行教学呢?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构建生活情境,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应该利用生活环境创建学习情境,营造“生活化”的學习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地理对生活的实际意义,发展地理学科意识和地理思维。这样,学生就能利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此外,生活情境可以将抽象、晦涩的地理知识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加地理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提升学生对地理的认同感和兴趣指数。所以,在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中,教师应该构建生活情境,以增加地理课堂活力。例如, “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一课中,在学习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类型时,我构建了生活情境,让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亚热带地区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具体情境如下: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几名学生聊得热火朝天。他们在讨论自己生活城市的气候和穿衣风格。A同学来自日本,他说他们国家的夏季温度特别高,而且多雨,所以穿得比较清爽,冬天因为气温低,所以穿得特别厚;B同学来自罗马,他们那里是地中海气候,夏天的时候特别炎热,冬天温度正合适,但是雨水多。

在观看完这段情景对话之后,引导学生从对话中找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做一个对比表格。然后,对照表格学习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类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学生深刻记忆了亚热带地区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提高了学习效率。可见,构建生活情境可以优化地理课堂。

二、分析生活案例,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很强,所以学生必须贴近生活学习地理,否则,地理课就像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学生可能获得了地理知识,但是知识无法转化成能力,无法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让地理课堂向现实靠拢呢?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案例”,引导学生用案例自主探究地理知识,分析、回答地理问题,以此发展地理综合思维,提高地理实践力。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水资源”时,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习得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对策,提高地理实践能力,我结合生活案例进行了教学,具体如下:首先,提供生活案例,即“南水北调”工程,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学习“南水北调”。之后,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为什么“南水”要“北调”?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结合案例资料和教材内容自主讨论、积极探究。在讨论、探究中,一方面,学生意识到我国水资源分配不均匀,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学生从“南水北调”工程中学习了解决水资源不均的策略和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进行地理知识补充。在整个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地理思维活动,学生形成了人地协调观,发展了综合素养和地理实践能力。可见,分析生活案例可以迸发地理课堂活力。

三、解读生活经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生活充满了智慧和哲理,任何人都不应该小觑生活的力量,地理课堂上,教师也不应该忽视生活经验。由于人们生活在地理环境当中,教师利用生活经验教学可以破解地理重难点知识,将地理知识根植到现实生活当中,实现地理与现实的融合,由此提升学生地理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教学“天气与气候”时,面对“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这一知识点,我采用了解读生活经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过程如下:首先,给出生活情境,即,北京地区在冬天频繁出现雾霾,然后,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从经验出发,探究原因。在讨论中,学生充分运用生活经验,从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焚烧秸秆等多方面解读了“雾霾产生原因”,之后,再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探讨雾霾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治理方法,最后,让学生从“雾霾”这一事件中总结出“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以及“保证空气质量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结合生活经验,学生不仅学习了地理知识,而且提升了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可见,解读生活经验可以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四、进行生活实验,深刻理解地理知识

由于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现象的抽象概括,地理经验少、认知水平低的初中生无法深刻理解一些地理知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囫囵吞枣,导致知识不能向能力转化。而为了实现地理课堂的变革,现如今,教师可以进行生活实验,用实验的方式模拟、还原地理现象,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深刻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发展地理素养。例如,在教学“海陆变迁”时,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海陆变迁的原因,解决知识难点,我组织了生活实验,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准备实验材料,如玻璃水槽、玻璃棒、沙土、水,然后进行实验。在水槽中装6cm厚的沙土和10cm的水,水代表海洋,露出水面的沙土代表陆地。此时,将玻璃棒垂直插入水槽,并不断向玻璃棒附近倒沙土,让学生观察:玻璃棒附近的海陆情况如何变化?如何让插玻璃棒的位置由陆地变成海洋?实验完成之后,让学生思考并总结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在整个过程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经历了海陆变迁的过程,总结出了海陆变迁的原因,深刻理解了海陆变迁。可见,进行生活实验可以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课堂上,“生活”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教师应该充分结合“生活”组织地理教学活动,让地理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学习地理。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感知生活的方式感知地理知识,发展地理综合素养。

(责编 杨 菲)

猜你喜欢

玻璃棒案例情境
电荷常见易错题两例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样板案例
“消失”的玻璃棒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玻璃棒变魔术
答案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