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蔓越莓的文献研究及其中药性能探讨

2019-09-10周雪费文婷乐娜王林元王淳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药性活性文献

周雪 费文婷 乐娜 王林元 王淳 张建军

摘要  目的:分析外来植物药蔓越莓研究文献,依据中医药理论探讨蔓越莓的中药药性,为蔓越莓与中药配伍的临床合理使用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Web of Science(WoS)及pubmed数据库中外来药物蔓越莓的相关英文文献,对196篇临床实验,140篇活性成分文献进行研究与分析,并结合中医理论对蔓越莓的中药药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蔓越莓的中药药性为性味归经为酸、甘,凉;归肾、膀胱、脾经。功效主治为清热通淋,化脂降浊,健脾益气。用于湿热淋证,高脂血症,脾气虚弱,倦怠无力。结论:概括归纳蔓越莓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赋予其中药药性,使其成为新“外来中药”,可以为蔓越莓与中药的配伍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能更好地在医疗保健行业中推广应用,研发新产品。

关键词  蔓越莓;外来植物药;临床实验;活性成分;中药药性;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应用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Chinese Medicine Properties of Cranberry

Zhou Xue,Fei Wenting,Yue Na,Wang Linyuan,Wang Chun,Zhang Jianju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oreign plant medicine cranberry science research literature,to further explore the Chinese medicine properties of cranberry,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use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of cranberry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ethods: By searching English literature of cranberry in the Web of Science (WoS) and PubMed database,a total of 196 articles of clinical experiments and 140 articles of active components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the Chinese medicine properties of cranberry were discussed. Results: The Chinese medicine property of cranberry is cool,with sour and sweet flavor.Its channel tropisms are kidney,bladder and spleen.The major functions of cranberry are clearing heat and freeing strangury,lipid lowering and turbidity reduction,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and replenishing qi.Therefore,cranberry is suitable for treating damp-heat stranguria,hyperlipemia,deficiency of spleen qi,lassitude and asthenia. Conclusion: By summarizing the property and flavor,channel tropism,major functions,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 of cranberry,this paper provided the Chinese medicine properties of cranberry,which makes it become a new “foreign Chinese medicine”.Thi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mpatibility of cranberr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clinical application,to better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cranberry in the healthcare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Key Words  Cranberry; Foreign plant medicine; Clinical experiments; Active components; Chinese medicine properties; Flavor and meridian tropism; Function; Application

中圖分类号:R282;R28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3-7202.2019.02.025

蔓越莓(Cranberry)是一种起源于北美洲的有益健康的水果,它最初是在寒冷的湿地培育的[1],是北美传统的三大水果之一。蔓越莓的果实为卵圆形浆果,成熟后整个果实呈鲜红色,食用时有酸甜的口感,是一种低热量水果[2]。蔓越莓因具有独特的保健和药用功效而成为研究热点。它的药用价值首次在北美洲发现,早在1800年,蔓越莓就被用来治疗航海员的坏血病。在美国,蔓越莓制剂已成为预防尿道感染的首选保健药物[3]。蔓越莓具有预防尿道感染、抗幽门螺旋杆菌、抗氧化、抗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4]。已有蔓越莓与淡竹叶、白茅根、玫瑰茄等配伍使用的保健产品上市,将蔓越莓与中药配伍使用,可以更好地推广其在我国的应用,但其配伍的合理性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中国历来对外来医药持开放态度,凡是对健康有益,对疗疾有效的药物及方法均能为我所用。但是,我们对于这种吸纳与运用要辨证地对待,必须经过充分的消化与吸收,长期反复的认识与实践,才能使之“本土化”,与传统中药融为一体,加入中药大家族,拓宽中药资源,造福人类[5]。有学者提出了通过“文献研究、理论探讨、药性验证、临床实践”路径研究外来药物性能的研究模式[6]。我们通过分析总结蔓越莓在原产地的传统药用记载及在中国的应用现状,结合现代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报道,运用中医药传统的哲学思维归纳总结出蔓越莓的中药药性、用法用量,探讨其功效主治,以期为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选取科学期刊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Pubmed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自建库有记录至2017年12月31日。以cranberr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检得文献共计3 526篇。

1.2 检索策略

对科学期刊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pubmed进行检索,以“cranberr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通过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筛除明显不相关文献,排除重复文献,纳入与临床试验相关文献196篇,活性成分相关文献140篇。

1.3 纳入标准

通过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纳入以蔓越莓的活性成分、临床实验、药理作用、安全性评价以及综述研究为主题的相关文献。

1.4 排除标准

文中涉及蔓越莓等词语但与蔓越莓研究内容无关的文献;重复文献,以最早发表的为准;文章信息不全的文献。

1.5 数据的规范与数据库的建立

1.5.1 数据库的建立 由2名检索员独立检索文献题目和摘要,逐条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如有分歧则协商一致),将检索所得数据导出通过软件Note Express(3.2.0.6941)建立蔓越莓文献数据库。

1.5.2 数据库的规范 通过深读文献摘要,根据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再次筛选,根据内容把文献分为蔓越莓的活性成分、临床实验、药理作用、安全性评价以及综述研究等5类主题的文献。

1.6 数据分析

对整理所得的5类主题文献依据具体的临床研究内容和药理作用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蔓越莓的基本情况

蔓越莓(Cranberry)又名蔓越橘、小红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Vacinium macrocarpon)的常绿小灌木矮蔓藤植物。主要生长在寒冷的北半球,仅限于美国北部的马萨诸塞州、威斯康辛州等和加拿大的魁北克州、哥伦比亚州,以及南美的智利和欧洲的东北部一小片区域[5]。

2.2 蔓越莓的应用

蔓越莓在北美大陆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印第安土著部落最早食用蔓越莓。15世纪,欧洲殖民者初次登上北美大陆,蔓越莓的保健功效对他们的健康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移民的热烈喜爱,移民便将蔓越莓作为贡品献给欧洲的贵族。300年前,蔓越莓作为预防坏血病的食品而备受瞩目[7]。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在马萨诸塞州出现了商业栽培蔓越莓的最早记录[8]。此后的200年间,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和对蔓越莓保健功效的挖掘,蔓越莓的保健功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种植规模和产量也在持续增加。蔓越莓通常以冷冻果或加工产品形式如果干、罐头、果酱和果汁等进行销售[8]。蔓越莓野生种分布在我国黑龙江省、吉林省山区,但只有少量的人工栽培尚未达到规模化生产,仅有少量相关研究报道涉及引种驯化[9]。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也开始进行蔓越莓的选种、引种和育种工作[10]。吉林农业大学开展蔓越莓引种驯化的相关研究较早,早在2000年便从波兰引进了40个蔓越莓品种,开展蔓越莓引种筛选研究,从中筛选出4个适宜于吉林省栽培的优良蔓越莓品种[11]。

2.3 蔓越莓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及文献分布

蔓越莓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有原花青素,黄酮醇类,酚酸及花青苷等[2]。蔓越莓中原花青素含量极高,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清除人体内自由基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不同于其他浆果的是,蔓越莓中的原青花素含有一个或多个A型的黄烷键[2],因此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活性。主要的黄酮醇类物质为3,5,7,3′,4′-五羟基黄酮(槲皮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酚酸物质主要包括羟基肉桂酸和水杨酸,花青苷作为蔓越莓中深红色色素的象征,可作为其重要的质量标志;此外,蔓越莓还含有许多具有潜在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的其他成分[4]。蔓越莓还具有低热量,高纤维,多维生素和多矿物质的特点[7]。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11]、钾8 mg/100 g、磷、钙、镁、钠2 mg/100 g,这表明蔓越莓是一种高钾低钠的水果,此類食物具有降血压和保护心血管的功效。此外,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6、维生素B9、维生素A、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蔓越莓所含的天然维生素C量,是普通水果的8倍;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量是普通水果的400倍[12],可见蔓越莓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2.4 蔓越莓的临床研究进展及文献分布

通过检索数据库,纳入与临床研究相关文献196篇,可分为预防尿道感染、保护心血管系统、抗细菌黏附及抑菌、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幽门螺旋杆菌、保护口腔和牙齿、抗肿瘤及其他10个方面。各个方面检得文献数量及分布情况见表1。

从文献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通过抗细菌黏附及抑菌来预防尿道感染是蔓越莓最独特的功效。蔓越莓中的原花青素含有连接结构十分独特的A型的黄烷键,能抵触细菌纤毛的外源性凝结素。因此,细菌不能与细胞受体结合,通过竞争性抑制,它们能发挥有效的抗细菌黏附特性,可以抑制大肠杆菌吸附于泌尿道壁,保持泌尿道的健康,从而预防尿道感染[1]。

2.5 蔓越莓的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及文献分布

通过检索数据库,纳入药理作用相关实验研究文献442篇,可分为预防尿道感染、抗菌抗病毒、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炎、增强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幽门螺旋杆菌、保护口腔、抗肿瘤及其他12种作用。各种作用检得文献数量及分布情况见表2。

不论是蔓越莓的临床试验研究还是其生物活性实验研究,都主要是围绕预防尿道感染、保护心血管系统、抗细菌黏附及抑菌、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等方面进行。蔓越莓具有这些功效,是因为含有一些相应独特的结构与成分,即物质基础决定功效。

3 讨论

3.1 蔓越莓的中药药性探讨

3.1.1 蔓越莓功效主治的探讨 蔓越莓能预防尿道感染,并能降低脓尿症复发的危险。这是蔓越莓最独特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功效。尿道感染是指泌尿系统受到细菌的感染从而引起炎性反应,多好发于女性。可能出现的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小腹胀痛,尿道灼热,甚至还可能有血尿,若是肾脏感染,还可能出现腰痛、寒战、发热、头痛等症状。与尿道感染病症相似的是中医的淋证。淋证是指因饮食劳倦、湿热侵袭而致的以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为主要病机,以小便频急,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通过分析蔓越莓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其中,135篇文献均与其预防尿道感染的功效有关。Foxman等[13]进行了一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以研究蔓越莓汁胶囊预防术后尿路感染的疗效。研究发现在接受选择性导尿术的良性妇科手术患者中,术后使用蔓越莓提取物可减少一半的尿路感染发生率。

对蔓越莓活性的现代研究既有人体试验研究又有动物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蔓越莓有降糖、降脂作用。糖尿病的中医证名为消渴,多由阴津亏损,气阴不足,燥热偏盛所致。中医中无“血脂”及“高脂血证”的病名,但有关于“膏”和“脂”的记载说“膏者多气,多气者热”。Lee等[14]研究探讨摄取蔓越莓对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后血脂的影响,发现蔓越莓提取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物后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中医认为消渴证及高脂血证等多与正气亏虚密切相关,消渴症病机多为阴津亏损、气阴不足,故对消渴证的治疗应以益气养阴为主。一般而言,脾胃虚弱,健运失司多为膏、脂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又称脾气虚,主要表现为食少纳呆,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等。因蔓越莓富含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素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故食用后可提供营养物质及能量,补充体力。Nantz等[15]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发现,在每天食用含有蔓越莓植物化学物质的饮料后能改变免疫能力,可提高γδ-t细胞的增殖反应,可能对NK细胞的增殖反应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以临床研究为主,活性成分为辅,结合中医药理论,经过综合、归纳、分析,得出蔓越莓的功效为:清热通淋,化脂降浊,健脾益气。用于湿热淋证,高脂血症,脾气虚弱,倦怠无力等。

3.1.2 蔓越莓归经的探讨 归经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后,对某些部位的选择性作用,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是以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由于临床研究证实蔓越莓可预防尿道感染,尿道感染与淋证的证候相似,故病变部位在肾和膀胱。研究表明蔓越莓有降糖、降脂作用,可治疗消渴症和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成因多为脾失健运,水谷津微失于输布,聚湿成痰,痰瘀互结,故病变部位在脾。且食用蔓越莓可提供能量,补充体力,还可提高免疫力。又因蔓越莓口尝味酸、甘,中医理论认为,味甘入脾经,从蔓越莓的味这一外观性状推测,又结合蔓越莓的功效主治,联系其相关病证的病变部位,故推测蔓越莓的归经主要为“肾、膀胱、脾经”。

3.1.3 蔓越莓味的探讨 所谓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5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中医理论认为确定中药的药味应考虑这2个方面,一为口尝的真实滋味,二为药物发挥的作用。此外,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也可佐证。

口尝蔓越莓的直观味觉是重酸微甜的滋味。根据中药五味的药性理论,味酸“能收能涩”,即酸味药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等类的中药多具酸味,化学成分以有机酸、鞣质为主,如五味子、诃子、乌梅、金樱子、山茱萸等果实类中药。蔓越莓含有酚酸、果胶、鞣花酸等与酸味有关的成分。且酸味中药多能生津止渴,蔓越莓可用于阴津亏损、气阴不足的消渴证,这与酸味中药的生津止渴作用相吻合。味甘“能补能缓能和”,即甘味药具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等人体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大枣、枸杞子、女贞子、桑葚、龙眼肉等果实类中药。体内、体外实验均表明,蔓越莓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Villarreal等[16]研究发现蔓越莓能提高血浆中的抗氧化能力,从而保护红细胞抗溶血和细胞抗氧化活性。毛光明等[17]实验结果表明,蔓越莓对自然衰老和辐照模型小鼠均有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这些活性与所含的黄酮醇和原花青素等物质有关,且食用蔓越莓有补充体力、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这与中医表述的甘味药具有补益强壮作用吻合。因此,依据蔓越莓口尝之味,并且结合蔓越莓的功效,参考其化学成分,可推断出蔓越莓的味为“酸、甘”。

3.1.4 蔓越莓的性(气)的探讨 所谓四性,是指药物有寒、热、温、凉4种属性,是中药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基本理论,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药性属寒凉;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药性属温热。即“入腹则知性”,中药的药性正是通过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总结而来,是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相对的。因蔓越莓能有效预防尿道感染,而尿道感染属湿热或热毒等热证,且研究表明蔓越莓具有降糖、降脂作用。消渴证(为阴津亏损,虚热内生)、高脂血症均属于热证范畴。蔓越莓可疗热证,故药性应为凉。而蔓越莓作为常用保健水果,可大量长期食用,這类食物的性味一般不具备大寒、大热、寒性或热性偏性较大的性质。总之,故推断蔓越莓药性为凉。

3.1.5 蔓越莓用法用量的探討 随着对蔓越莓药用传统的深入了解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开发,其保健食品种类也越来越多,如果汁浓缩物、果冻干粉、鸡尾酒式调和饮料、片剂、粉剂、胶囊剂等。目前世界各地围绕蔓越莓药理活性研究大多选择使用果粉来进行人体、动物以及体外实验。

Vostalova等[18]研究测试蔓越莓果汁粉(原花青素含量0.56%),针对182例在去年有2次或多次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妇女,能否防止其泌尿道感染发作。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蔓越莓或安慰剂组,患者接受500 mg/d蔓越莓果汁粉持续6个月。分析显示,蔓越莓组的尿路感染明显减少。Student等[19]进行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评估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前服用蔓越莓对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和其他标志物的影响。蔓越莓组接受平均30 d的1 500 mg蔓越莓提取物果粉,结果表明蔓越莓组血清PSA显著下降22.5%,证明每日食用蔓越莓可降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Skarpańska-Stejnborn等[20]研究分析补充蔓越莓对力竭运动赛艇运动员体内炎性反应递质、促铁蛋白及铁代谢的影响。这项双盲研究包括16名波兰划艇队成员。补充组服用720 mg胶囊,其中含有高浓度的蔓越莓提取物,相当于服用了8 640 mg的蔓越莓果实。研究发现补充蔓越莓提取物有助于显着增强机体在剧烈运动中的抗氧化能力。1 g冷冻干燥粉相当于5 g的蔓越莓鲜果[21]。由于查阅文献中有关蔓越莓确切用量的记载较少,故将蔓越莓的日常用量暂定为果粉1~3 g。

3.2 蔓越莓的基原和中药性能总结

按照我国药典对中药基原、性能的表述方式,蔓越莓的基原和中药性能如下。

蔓越莓(Cranberry)为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蔓越莓 Vaccinium macrocarpon 的果实。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果实成熟时采收。

【性味归经】酸、甘,凉;归肾、膀胱、脾经。

【功效主治】清热通淋,化脂降浊,补脾益气。用于湿热淋证,高脂血症,脾气虚弱,倦怠无力。

【用法用量】蔓越莓鲜果用量为5~15 g,制成果粉服,1~3 g。

蔓越莓是近年来北美洲最受关注的天然药食两用植物,因其独特的保健和药用功效而成为研究热点。对蔓越莓的种植、应用、化学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尤其是把蔓越莓中药化、赋予其中药药性,对于蔓越莓与中药的恰当配伍、合理推广应用,以及对于探索外来药用资源的研究方法和规律,扩大中药来源,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具有重大的意义。蔓越莓的药性研究尚处于探索性阶段,此研究以期为蔓越莓中医临床标准的制定及蔓越莓的中药化奠定理论基础,还有待进一步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的检验与验证,制定完善的蔓越莓中医临床标准尚有许多工作有待开展[22]。

参考文献

[1] Foo LY,Lu Y,Howell AB,et al.The structure of cranberry proanthocyanidins which inhibit adherence of uropathogenic P-fimbriated Escherichia coli in vitro[J].Phytochemistry,2000,54(2):173-181.

[2]魏燕,詹子逸,章宇.蔓越莓生物活性物质及主要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38(10):219-224.

[3]Gunther S,Patterson RE,Kristal AR,et al.Demographic and health-related correlates of herbal and specialty supplement use[J].J Am Diet Assoc,2004,104(1):27-34.

[4]邹宇,胡文忠,姜爱丽,等.蔓越橘中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9):396-399.

[5]张建军,陈绍红,朱映黎,等.南美草药阿萨伊的中药性能与功用探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1):2258-2264.

[6]张建军,王淳,费文婷,等.外来药物“中药化”的研究思路与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4):1425-1430.

[7]郭佳,丁庆波.蔓越莓的营养与功能特性概述[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28(5):100-104.

[8]王梓贞.我国蔓越橘产业发展现状和展望[J].河北果树,2014,26(5):1,6.

[9]杨静慧,李建科,杨恩芹,等.蔓越莓栽培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16(3):44-46.

[10] 姜晶,吴林.4个蔓越桔品种引种表现初报[J].中国果树,2006,18(4):28-30,图版2.

[11]尹喜玲,段雪英,肖颖.蔓越莓的营养与保健作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9(7):42-43.

[12]姚立君,李赫宇,李许伟,等.蔓越莓营养与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8):120-123.

[13]Foxman B,Cronenwett AE,Spino C,et al.Cranberry juice capsules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fter surgery: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ial[J].Am J Obstet Gynecol,2015,213(2):194.e1-8.

[14]Lee IT,Chan YC,Lin CW,et al.Effect of cranberry extracts on lipid profiles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 Med,2008,25(12):1473-1477.

[15]Nantz MP,Rowe CA,Muller C,et al.Consumption of cranberry polyphenols enhances human γδ-T cell proliferation and reduces the number of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colds and influenza:a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intervention study[J].Nutr J,2013,12:161.

[16]Villarreal A,Stoecker BJ,Garcia C,et al.Cranberry juice improved antioxidant status without affecting bone quality in orchidectomized male rats[J].Phytomedicine,2007,14(12):815-820.

[17]毛光明,陈江,夏勇,等.蔓越莓对衰老小鼠和辐照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5):10-12.

[18]Vostalova J,Vidlar A,Simanek V,et al.Are High Proanthocyanidins Key to Cranberry Efficacy in the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J].Phytother Res,2015,29(10):1559-1567.

[19]Student V,Vidlar A,Bouchal J,et al.Cranber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prior to radical prostatectomy.Clinical,pathological and laboratory findings[J].Biomed Pap Med Fac Univ Palacky Olomouc Czech Repub,2016,160(4):559-565.

[20]Skarpańska-Stejnborn A,Basta P,Trzeciak J,et al.Effects of cranberry(Vaccinum macrocarpon)supplementation on iron status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rowers[J].J Int Soc Sports Nutr,2017,14:7.

[21]毛光明,陳玉满,鹿伟,等.蔓越莓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胃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2):2179-2181.

[22]王淳,张建军,王佳,等.玛咖的临床文献研究及其中药性能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2):5569-5573.

猜你喜欢

药性活性文献
蛋白酶对禾花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牛奶也有“死”和“活”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