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公开课的思考
2019-09-10冯华幸
冯华幸
摘 要:每个学期学校都组织科组开展公开课。在这些公开课中,我发现部分教师只追求课堂的新颖、花样和表面的热闹,却忽略了教学中最本质的东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基础薄弱的学生,因此,本文从对数学公开课的分析入手,针对目前公开课的开展现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公开课;教学;策略
一、以说代替做
我们常看到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以前的教学模式为“满堂灌”,而现在却出现“满堂问”。在课堂中不管是引入、新授、小结,都是以提问的形式进行,经常是一个问题呈现后,老师很快就请学生起来作答,课堂中问题满天飞,学生说数学的时间比做数学的时间多得多,有时甚至一节课都在说中完成。有人做过统计,在一节数学公开课中,有位教师对学生提问有50次之多。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教师只追求一种课堂的活跃和表面的积极性,看上去好像很顺利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可是这样做的教学方式面对的只是少数学生,对于所提的问题,如果几个学生能回答了或解决了,似乎全班的学生都会了,但那些中等学生和思维迟钝的学生是否是否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和体验,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我认为真正的数学学习应以做数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中所创设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不应该只是教师的问、学生的答,而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去做数学。在做的过程中,人人都必须独立思考,都能够自主探究;都可能发现问题。所以,改变重教轻学、重说轻做的教学方法,采取先学后教、先做后说的教学策略才是真正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
二、只追求课堂的完整和流畅,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一些数学公开课中,我们同样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部分学生争先恐后地应答,表现得很出众,很活跃,课堂上气氛似乎很浓,但更多的学生或不善于回答,或没机会回答,而沦为听众或观众。这些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虚度时光,苦等下课。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真正有所发展。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的教也要有差异。教师要把学生的差异看作是一种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努力为各类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良好发展。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学生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要求。
三、分组讨论只流于形式,不注意效果
在很多的公开课中,我们也注意到,有相当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上都有分组讨论,有的前后桌四人组的,有自由组合的。但在应用时存在许多问题,所谓的分组讨论只流于形式,不注重效果。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讨论的问题浅显,流于形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教程中,为了体现分组讨论而盲目地叫学生分组,所设计的问题不具有讨论价值,尤其是有些知识性的问题,设有讨论的必要。还有些问题,学生一思考就能得出结论,而且这结论单一而具体,这样问题不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没有讨论价值。
2.分组讨论会占用较多的时间,教师为了保证自己的课堂完整,给学生的讨论的时间太短,无法展开,这样只能是做个形式而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一般来说进行分组讨论最少要经过三个步骤:(1)思考并得出结论;(2)组织语言表述;(3)听取他人观點同时结合自己观点进行判断。要使讨论有意义,必须精心设计并慎重使用,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否则就只能流于形式。总之,适当的合作交流或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但只是形式地开展分组讨论,不但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影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从数学公开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要转化成教学实践还需要和我们广大教师努力地去探索,去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之,判断一种教学方式的优劣,主要看他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相信这样的教学策略会得到更多的教师重视。
参考文献
[1]李良胜.例谈数学公开课的价值和作用[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7(08):1-3.
[2]叶继荣.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公开课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4):71.
[3]侯海霞.数学公开课应立足于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设计,2010(17):30.
[4]蓝衍局.让数学公开课也能“秀外慧中”——对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公开课实效性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0(11):13-14.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杨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