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探析
2019-09-10王玮赵团
王玮 赵团
摘 要:从人本主义理论出发,以尊重读者(或部门)主体为前提,以“一切为了读者(或部门)的发展”为核心,探索基于人本主义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同时提出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设想。
关键词:人本主义;高校图书馆;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教学科研基础大平台,也是学校专门从事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加工、传播的机构。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进步,尽管各个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量不断增加、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服务的核心即服务的内容并未与时俱进。因此,创新服务模式必定成为今后图书馆的工作重心,而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服务模式将会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有利于综合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也是满足信息社会服务的根本要求。
一、人本主義的起源及概述
人本主义(Humanism)一词,来自拉丁文的Humanitas,最早出现在古罗马西塞罗和格里乌斯的著作中,意思是指“人性”、“人情”、“万物之灵”,也指一种能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制度。英国《简明不列真百科全书》的解释是: Hunanism指一种思想态度,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主要意义。
1.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人本主义理论强化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责任感,这对促进人类解放、实现社会进步都有重要作用。
2.人本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这也是其核心思想。人本主义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人,以人为目的。适应我国发展要求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这也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图书馆是为高等院校提供知识信息搜集、整理、储存和传播服务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下,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时代变化、把握新时代的特征、适应国家战略,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创新服务内容,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二、 图书馆人本主义的内涵
“人本主义”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理论中,其中“人”的研究对象并不仅限于我们常提到的读者,还应该包括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即馆员。读者和馆员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馆员提供服务,读者接受服务。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出发点是读者的根本利益,目的是满足读者需求,这就是图书馆的“人本主义”,其中“本”就是“根本”的意思。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采用更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以及加强空间再造等服务手段还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服务,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图书馆是因读者需要而建,如果没有读者,即使占地面积再大、建筑再美观、技术再先进、各种资源再丰富,图书馆也是一个虚有外表的奢华的摆设。因此,图书馆的“以人为本”首先要把读者作为图书馆的生存之本。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就是向读者提供他们需要的各种信息知识服务。其次,图书馆的发展之本是促进读者发展。图书馆能否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都制约着其发展水平及影响力。就高校图书馆而言,“促进读者发展”有丰富的内涵。从服务对象上讲,可以将之前无差别、无特定指定、无层次划分,即面向所有读者的服务细分为不同层次的服务。如面对管理决策层提供的校领导参考服务;面对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的学科/领域影响力分析以及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等宏观层面服务;向院系和大型(跨学科)研究团队提供的学科团队科研分析、科研人员或学者的评估等中观层面服务;面向科研人员和课题小组提供热点分析和研究趋势等微观层面的服务等。从服务内容上讲,既包括读者个性发展需求的服务,也包括读者共性发展需求的保障。如提供专利分析报告、基于创新创业的辅助服务以及完成基于“双一流”、“新工科”建设的学科竞争情报分析等等。
“一切为了读者”是图书馆提供各项服务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动力源泉。图书馆多种服务的开展及服务模式的创新都应该站在读者角度、充分考虑读者意愿、研究读者需求,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
1.充分发挥图书馆对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文化功能。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学辅助部门,是学校重要的信息中心、资源中心、文化传播中心,通过提供借阅、参考咨询、科技查新等服务来满足广大师生的信息文化需求。因此,在对人们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改变方面,图书馆和其他部门相比,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如有的电子资源传播速度快,有的网络视频生动直观……高校图书馆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通过这种特殊的教育功能,做好党、国家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充分发挥其在意识形态的生产、再生产及其传承、演化过程中的作用,使图书馆成为整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窗口。
2.建立“以人为本”的馆员管理机制,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现在,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其馆藏和建筑面积都已经极具规模,所以图书馆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向信息组织和服务质量的竞争。图书馆的工作内容也从借阅、查询等形式单一的服务扩大到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馆员也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责任。
他们不仅收集整理文献资源,又建设维护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系统,同时还参与包含有大量信息的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供给工作。所以,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怎样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善于发现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即将人本主义理论的着眼点放到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图书馆馆员身上, 明确树立确立明确的“以图书馆员为本”的管理目标, 使图书馆的整体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首先要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适时调整工作目标和方向,通过讲座、座谈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馆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政治修养,让大家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服务创新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次,可以多组织各类图书馆业务培训,以此提升馆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扩展工作思路。最后,通过座谈讨论或开展调查问卷的方式,让馆员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自主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中,激发大家的创新活力,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加科学化,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3.以读者为中心,建立以人为本的用户服务模式。图书馆开展的各项服务要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最大限度的为读者提供便捷、高效、全面的优质服务。对此,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加深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针对学生读者,可以通过举办读者见面会、阅读沙龙等活动,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更直观的了解他们所求、所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增强读者对馆员的监督职能。面对教学科研人员,要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定期发送最新书单,使图书采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馆藏利用率。
第二,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网络高效、平等、互动的优势,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及时更新图书馆的在线服务内容,提供形式多样的、更加便捷学科参考服务,如定题、科技查新、追踪服务等,帮助用户有效收集整理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等文献资料。
第三,把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知名学者和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会,分享研究成果,启发科研思路,增强高校图书馆对教学科研的保障作用。
第四,优先使用数字化技术,大力开展现代化服务工作。一方面可节省图书馆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还能最大限度的方便读者利用馆藏资源。
4.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实现高校图书馆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坚持人本主义的原则,进行图书馆内部格局规划时,力求使读者有舒适便捷的阅读体验。在图书馆环境设计方面,可以在公共区域增加一些绿色植物、花卉等,这样既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空间,也可以给读者带来愉悦的视觉效果。图书馆本就是吸取文化的圣地,还可以在墙壁上张贴一些名言警句和字画等,让一幅幅寄托着创作者的美好愿望的“墨香”融进“书香”,感染每一位来到图书馆的读者。在设施布局上,也要坚持人本主义理念,如桌椅板凳、指示图标等设备的摆放和设计都要以方便读者使用为前提。通过高校图书馆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对于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方便读者阅读查询的同时,提高高校的文化层次。
四、结语
现在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时代,也是高等教育做强的时代。要想促进高校图书馆发展,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就要树立人本主义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这对于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提高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图书馆馆员应该改变思想观念,在一切工作中贯彻人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实现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美兰,孙振领.基于人本主义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6):5-8
[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第6卷: 761
[3]章春野.论“以人为本”在图书馆中的核心价值地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4):5-9
[4]刘光容.图书馆对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文化功能[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1):1-3
[5]陈静.浅谈人本主义思想与图书馆管理[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3):72-74
[6]张淑珍.坚持以人为本 促進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J] .兰台世界,2016(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