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思考

2019-09-10朱心怡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1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效果高职

朱心怡

摘要:当前,《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是各大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广泛开设的基础课程,由于该课程专业性较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难以掌握,并且非会计专业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文结合自身实践,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效果

一、非会计专业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定位不准确

目前,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对《基础会计》课程在教学上定位不太准确。会计教师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通常沿用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会计分录和会计报表的编制上。由于非会计专业教学课时数较少,因此,教师只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对于非会计专业如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忽视了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使用会计信息的高手而不是做账高手。由于很多学校对于现阶段发展现状不够深入,没有对社会上的市场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就导致部分学校的会计教育仍然遵循传统模式,忽视了对于会计人才的实践技能、其他相关技能的培养,让学生难以符合整体的社会发展需要,这一点也导致了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教育发展速度较慢。

2.教学效果不理想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专业性强,很多学生反映入门难,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课程专业术语较多,很多内容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短时间内掌握这门课程相对困难。第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不理解开设這门课程的原因,认为自己不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不用学习会计,对这门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态度消极,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比如在《基础会计》中财务会计、审计、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的相关开设过程中,依然采用单向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这种授课方式让学生很难调动积极性,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并且依然采用单一的成绩考核方式,这忽视了学生的具体实践操作能力,这些都不能够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形成专业化的教学系统。

3.教材选取不合理

目前市面上的《基础会计》教材结构内容大同小异,几乎都是以制造业为例,重点讲述会计核算这部分内容,并没有针对某个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材,配套习题的重点几乎都是经济业务的核算,缺乏专业针对性,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实用性不强。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的改革策略

1.课程定位准确,明确教学目标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该是能让学生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看懂会计信息,并正确使用会计信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重点掌握以下几部分内容。

第一,会计基础知识。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复式记账法、账户等知识。这部分是《基础会计》课程的入门级内容。第二,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以制造业为例,重点介绍企业的业务流程,让学生掌握现实企业的核算过程。第三,会计报表知识。让学生看懂会计报表,学会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

2.采取多样化手段教学,切忌“满堂灌”

大部分学生反映《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入门难,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去理解消化。比如,在讲述会计六要素和会计等式时,学生很容易将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这两大要素弄混,教师应避免直接让学生记忆概念,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生放在生活实例中,把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讲解相结合。又比如,在企业经济业务核算这个实践环节,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举出案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讨论,最后教师总结。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可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凭证、报表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在课件中,让学生易于理解。总之,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会计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完善问题,要放在重要的位置,这将能够切实地推进会计教学的整体行业改革,深化会计人才对于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作用。这一措施再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首先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打破会计行业和各个部门之间的明确限制,对于现代社会的会计人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在进行系统化的设置整体教学模式。

3.优选教材,教学内容合理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教学重点应侧重于掌握基础会计知识,分析运用各类会计信息。由于市面上的《基础会计》教材大同小异,缺乏非会计专业的针对性,因此,可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和非会计专业教师一起,根据专业特点自编校本教材,才能更好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做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者。

4.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定期进行教师培训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好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课堂,这一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对于会计教师的专业技能、实操能力、综合素质、教学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培训。在具体过程中,学校可以首先通过引进高层次的会计教育人才,引进大量的高层次会计专业教师,引进的人才不仅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模式,也还能够对于市场的会计发展需要具备相应的了解,这将优化整体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也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相关培训,通过培训,不断的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也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了解市场需要,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市场更好接轨,可以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习时间,提升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也可以通过引进企业的专业性会计工作者进入课堂为学生教授相关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重点结合,这将为全能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坚实基础。从而促进我国教育行业能够有序、有力的向前发展迈进。

参考文献

[1]刘中爱.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思考[J].时代经贸,2016(27):24-25.

[2]罗媛.高职院校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6(21):187.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教学效果高职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