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019-09-10杨正香

南北桥 2019年22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杨正香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能单纯地模仿教师和记住教师所讲,更多的是需要小学生之间的探索、交流和合作。只有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小学生才会主动地投入精力去学习数学,那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155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是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小学阶段是学生今后学习阶段的基础,可以这样说,只要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数学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都会一帆风顺,不会再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厌学等问题。那么,在如此重要的学习阶段,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善于肯定,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兴趣

根据心理学中的“奖赏效应”理论,实验者在某项活动中能够获得积极的正面评价,从而促进实验者的快乐感受获得,那么实验者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到这项正面活动中,以期获得更大的快乐反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用积极的词语肯定学生、表扬学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正向反馈,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获得的是肯定、表扬、成功与快乐。从而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接受并喜欢上数学,消除对数学的厌倦情绪,他们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并在数学学习中锻炼和培养数学思维。兴趣源于成就感,让学生从成就感中培养数学兴趣。

二、和谐关系,让小学生亲近教师、跟随教师学习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情绪起伏波动大,学生喜欢一门学科往往是从喜欢上这门课的任课教师开始的,也就是俗话说的“爱屋及乌”。如果学生对教师感受很亲切,那么他多半会为了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并且主动地投入进教师所教课程的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从自身问题出发,对学生要尊重、要关心、要爱护。教师在这过程中又要把握好度,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跟随教师学习,下课后又能够和学生保存亲密友好的关系,从而使得学生对自己尊敬,并愿意信任自己,使得师生之间保持着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因势利导,跟随小学生兴致并让学生在快乐中喜欢上数学

兴趣是自发的,强扭的瓜是不甜的。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绪高涨时,我们教师要积极地提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数学练习,并陪伴着学生学习。我们提供给学生的练习是需要学生“跳起来”才会够得到的,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奋斗感和获得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反馈。如果学生不怎么努力就想知道答案的时候,也不要急着告诉学生,让他们发挥主动性,动动小脑瓜,在多多想一想。在这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获得快乐,在其中找到自信。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绪低落时,教师此时更应该帮助学生,给学生提供的数学练习也应该是比较简单的,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我可以、我能行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有信心、有兴趣。

四、源自生活,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快乐

兴趣不是天赋,生而就有,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从生活实践中出发,让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产生并且形成的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并使之趋于稳定。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多多联系沟通,了解并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从实际出发,多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生活问题,让学生把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得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后产生的成就感。

五、因材施教,不同年龄阶段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从6岁或7岁到12岁或13岁,年龄跨度比较大。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都各有各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根据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营造符合各自年龄阶段学生特点的、富有趣味的环境,使得学生能够以愉快、欢乐的情绪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在这点中我将把小学生分为三个阶段来叙述。

首先,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根据心理学中儿童心理發展特点,很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多有走神,记忆能力也较弱,但他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在这个年龄阶段,由于学生小,多喜欢听故事,教师应从数学史中找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数学故事中,使得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注意力水平相对较高,但对不感兴趣的会东张西望,记忆能力较强。根据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我在数学教学中想方设法把数学题目转化为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的时候,我注意到学生喜欢表扬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出结论,就表扬,使得学生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增加难度,这样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增加,学习的数学知识也会越来越多。

最后,对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能够保持注意力集中,能够认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记忆能力最高,情绪情感较稳定且比较单纯。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多有争强好胜之心。因此,我在提出各种新颖的题目后,让学生们分组合作完成题目,进行PK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好,我把这种教学方法称之为“小组PK式教学”。每次到这个教学环节时,学生们总是积极合作地探究完成,让学生能够在数学的海洋遨游,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总之,学习的动力之源是兴趣,也是提高学习的重要基础,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学兴趣对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特征,结合自身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经验,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运用新媒体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为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昭.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4):126-127.

[2]王长君.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2(4):60-60.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