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SS分析下的南宁市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影响因子研究

2019-09-10李彦潼黄思静蒙元婧李舒杨周游

小城镇建设 2019年2期
关键词:空间形态影响因子乡村

李彦潼 黄思静 蒙元婧 李舒杨 周游

摘要: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影响因子选取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省南宁市地区特征筛选出6个对南宁市乡村空间特征分类影响较大的因子,进行了初步的定性分析,最后借助SPSS软件对筛选出的影响因子划分为7个变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经济、交通、水系和平面形态这4个变量的综合影响力最高,其余变量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相当的结论。本文总结出的南宁市空间形态特征影响因子及影响因子分级对于日后保护南宁市乡村独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乡村;空间形态;影响因子;SPSS;南宁市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2.015?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章编号:1009-1483(2019)02-0094-13?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patial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Villages in Nanning Based on SPSS Analysis

LI Yantong, HUANG Sijing, MENG Yuanjing, LI Shuchang, ZHOU You

[Abstract]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selection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pati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llages at home and abroad, six factors which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rural space characteristics in Nanning City are selected, and the preliminary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inally,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s carried out with the help of the SPSS software.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four factors of economy, transportation, water system and plane shape have the highest combined influence, and the control power and influence of other factors are quite similar.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Nanning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of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protection of the uniqueness of the rural areas in Nanning.

[Keywords] rural area; spatial morphology; influence factor; SPSS; Nanning City

引言

乡村是传统农耕文化的起源,是历史的载体。研究乡村对于解决乡村问题甚至是城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乡村空间形态作为乡村十分重要的要素,反映着乡村的自然、社会、文化和经济特征。但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侵蚀乡村的现象特别显著,乡村传统风貌逐渐消失,传统格局破坏日趋严重,迫切需要对传统乡村空间形态进行拯救和保护研究,因而研究总结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模式对于当前的村落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义。

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一方面具有广西独特的自然条件,并且是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之城,可作为广西乡村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前人对南宁市乡村空间形态特征的研究甚少。因此研究南宁市乡村空间形态特征影响因素,并总结归纳南宁地区乡村空间形态的不同类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背后的形成机制,为往后南宁乡村保护的研究抛砖引玉,并可以将其经验推广至广西其他乡村。

本文借助SPSS软件对筛选后的因子进行分析,确保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直观反映出控制南宁空间形态演变因子的主次,可为日后研究南宁乡村提供参考借鉴。

1关于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的影响因子选取的研究

国内外研究学者对村落形态空间特征的影响要素有一定的研究,相关的研究包括从文化地理学角度,聚落及民居角度进行分析,而在时间向度上有空间形态的演进研究,在空间维度上则有不同地区聚落的对比研究。

1.1空间形态及特征影响

关于空间形态的界定,各学者说法不一。一般来说,村落形态在建筑学科和地理学科中通常指的是村落的空间物质形态,金其铭将农村聚落形态定义为农村聚落的平面形态,也指聚落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结构[1]。许家伟认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是人地关系中形成的聚落间的空间组织形式,它反映了乡村聚落区位的特点及在地域空间中的关系[2]。本文中所说的“村落空间形态”主要是指村落在平面上,以及空间高度上所表现的形态,它反映了村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此外还反映人的精神和文化追求。

由于空间形态特征与周边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目前有关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影响的研究多具有地域性。通常来说,我国乡村空间形态的特征普遍分为线状、网状、块状、散点状和树枝状5种类型[3]。

1.2国外村落空间形态的相关研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许多地理学家开始进行乡村地区聚落空间与地理位置和环境关系的研究。科尔(J·G·Kohl)和麦成(A·Meitzen)分别从地理学角度和聚落成因对空间形式的影响进行探讨。此外,一些学者则从乡村风俗、历史与聚落形成的角度入手,如法國的维达尔白兰士(Paul Vidal de la Blache),作为法国地理学界的代表,认为聚落是顺应自然而形成的产物,他的学生白吕纳(J·Brunhes)则对乡村聚落的空间形式和环境关系进行了更为全面的研究,他认为乡村空间的形式受局部地理环境影响,同时反映了聚落所处的地理环境[4]。

1.3国内村落空间形态的相关研究

冯志丰、谭乐乐、解锰、赵映、汤晔、杜文艺、徐琛和彭丽君均是基于文化地理学对某个地区的传统村落及民居进行研究,其中传统村落的文化因子主要包括建村年代、地形环境、村落名称、村落选址、村落朝向、村落规模、村落形态布局、民居类型、公共环境和环境要素。聚落及民居角度方面,成亮认为甘南藏区乡村聚落发育条件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区域生产方式[5]。赵冶同样分析了广西壮族传统聚落的自然环境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认为地形地貌条件决定了聚落的空间尺度[6]。

对以上参考文献进行总结整理,补充未提到的可能存在的影响因子,如建村年代、村落选址统一为村落历史,居民收入水平、居民观念、城乡人口流动、城市用地扩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归为经济特征,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则属于地理特征。此外,交通和民族是文献中没有具体指明的影响因子,它们对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也有较大影响。

根据现存研究成果,可以归纳总结出九个影响因子(见表1)。影响因子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大类。物质类影响因子分为自然和非自然两类。自然因子主要概括为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水文、气候和农田条件。非自然因子有:建筑风格、平面形态、聚落规模和交通区位。非物质影响因子有:民族构成、村落历史、经济特征和命名特点。

2南宁地区乡村主要特征分析

2.1民族特征明显,地理环境平坦

南宁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数民族人口以壮族居多,占总少数民族人口的96%。南宁市少数民族人口数目前六名为壮族、瑶族、苗族、仫佬族、回族和侗族。壮族是土著民族,对本地壮族文化影响最大的汉族则是自秦汉以后陆续迁入南宁本土,明朝时迁入人数增加。

南宁市主要地貌类型有五种。其中,平地地貌面积占比最大。台地坡度和缓,起伏不大,海拔在120米以下。市境内山体海拔总体不高,大多在400米以下。城市整体上山体和台地海拔不高,地面坡度较为平缓。南宁市地形类型是盆地,中心汇聚江水,形成向心水系,主要河流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宁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阳光充足,少霜无雪,雨水充沛,季节变化不明显。

2.2乡村人口持续减少,区域差异性大

2016年末,南宁市城镇化率为60.23%。1982年至2009年间,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城镇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大量的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集聚,乡村人口持续减少(见表2)。2009年之后乡村人口减少速度放缓但仍持续下降。2014年新型城镇化明确“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此时农村人口转入城市速度变慢。

2016年底,南宁市拥有14740个乡村,其中行政村有1403个,自然村有13337个,乡村数量仍然比较大。七区五县的乡村人口不平均分布,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部(见图1)。区域间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导致乡村在不同区域的特征表现差异性较大,需要通过分析影响因子来总结出不同地区乡村的特点。

2.3农业比重持续下降,区域政策改变乡村形态

2017年南宁市农业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农业不再作为最主要的产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见图2)。据统计,广西有编制规划的乡村仅仅占到乡村总数的26.49%,南宁市现有乡村规划也仅占58.83%。乡村规划仍是目前城乡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2015年以来,南宁市开展一系列乡村建设活动,并相继出台了《“美丽南宁”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20)》《南宁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南宁市逐渐加强乡村建设,但是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多为设施完善和风貌整治,新乡村空间形态千篇一律,乡村空间形态未受到保留和延续,失去了特点。

在南宁市新农村建设中,“迁村并点”成为重要工作和建设形式。“迁村并点”政策短时间内处理了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乡村问题,但却无法彻底解决,反而带来了新的问题。这种政策下,乡村建设走上了大拆大改,整体搬迁之路。破坏了原有几千年的习俗和自然条件,打破了原有的空间形态,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

3南宁市乡村空间特征分类的影响因子筛选过程

影响乡村空间特征的物理因素很多,总结来说有9个影响因子,即地理特征、民族构成、村落历史、经济特征、交通区位、平面形态、聚落规模、建筑风格和命名特点。不同的地域特征下,影响因子的强弱性差别很大,因此需要根据南宁市空间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征等要素,对影响因子进行初步的筛选,以研究和判断出对南宁市的乡村空间特征分类影响较大的因子。

3.1地理特征

宏观上,南宁市地貌以平地为主,整体地形变化并不强烈,地势高低对于划分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的影响不是很显著(见图3)。但在针对具体村落研究时,村落中建筑形态往往依据山系水系的走向,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见图4—6)。

不同地区的人们针对变幻的气候环境提出了相应措施造成了乡村空间形态的差异[13]。南宁各地气候差异并不大,因此产生的乡村空间形态差异并不明显,气候对于宏观划分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的影响不是很显著。河流湖泊及其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农村聚居的形成、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乡村、城市的空间形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理特征作为一个影响因子,尤其是山系水系的分布对划分南宁市村落空间形态特征有一定影响。

3.2民族构成

南宁市是以壮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壮族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6%(见图7)。壮族是土著民族,其他民族是在历史不同时期陆续迁来。在南宁市独特的地形地势影响之下,建村选址、村落布局、建筑形态和风水格局等方面与壮族有所不同,直接影响了乡村空间形态。

至2015年,南宁市总人口达到740.2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58.27%。在2015年,南宁市为六区六县(现今的武鸣区为武鸣县),六个城区中的少数民族比例基本都是接近一半或是远超半数;六个县城中,除横县、宾阳县以外,少数民族的比例均在80%以上。因此,民族因素可作为影响南宁市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布的因素之一。

3.3村落历史

南宁市过早进入城镇化,城镇化发展程度较高,其村落形态发展受城市影响大,难以完整地保留传统格局,且南宁市与中原文化派系不同,历史发展呈跳跃性。目前仅存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宾阳县古辣镇蔡村、江南区江西镇三江坡、江南区江西镇锦江村麻子畲坡和西乡塘区石埠街道老口村那告坡5个历史文化村落,虽然设县时间段差异明显,但保留下来有价值的历史文化村落并不多(见表3)。因此若以南宁的村落历史作为影响因子,无法有效区分现阶段的乡村空间形态特征。

3.4经济特征

经济产业与乡村空间形态关系十分密切,乡村传统农业种植经济具有分散、规模小的特征,从而造就了乡村聚落空间分布也具有分散、规模小的特点。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乡村空间形态分布开始向均质、高密度集中化的特征演变,出现了空间异质化的特征。

根据南宁市各个县志和村志,笔者对南宁市各个县、区的具有特色的经济特征进行了总结(见图8)。从图中可看出,南宁市大部分乡村产业在古代多以农业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较为集中、集体化的产业,在由传统单一的农业转向现代产业过程中,南宁市乡村空间形态很可能发生了变化,并表现出以农业为主的乡村不同的形态特征。因此,经济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作为筛选出南宁市具有明显特征乡村的因子,从而进一步研究南宁市乡村空间形态控制。

3.5交通区位

交通区位条件无论是对城市还是乡村的影响都非常大,一方面,交通支撑乡村地区在更大区域内形成影响力,实现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衔接;另一方面,通过交通衔接市县可达性均质化,引导欠发达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而激发更深层的因素影响乡村空间变化[14]。交通区位条件欠佳的乡村,产业类型和发展较弱,其空间形态与其他区位良好的乡村有所不同。通过观察南宁市部分乡村的卫星图可发现,乡村形态与交通区位条件有密切联系,交通区位良好者规模一般较大,可见发展良好,反之规模一般较小(见表4)。因此交通区位宜作为南宁市乡村空间形态筛选因子。

3.6平面形态

乡村聚落源于民居建筑单体的聚集,其聚集的方式构建了聚落的整体形态并界定着聚落内外之间的关系。聚落整体形态较之建筑单体形式更能够显示出一个乡村聚落自然原生的风貌特质[1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村自然地理条件及乡村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发展。因此,平面形态可作为南宁市乡村空间形态控制的筛选因子。为了对南宁市乡村平面形态进行更为科学量化的分类,本文借鉴了二维平面整体形态的量化方法研究南宁市乡村平面形态。通过测量南宁村庄平面外边界的闭合图形的长宽比(λ值),可对村庄平面形态分类进行量化界定(见表5)。

3.7聚落规模

乡村聚落是指一定规模从事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人群,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中居住的现象、过程与形态[16]。乡村聚落的区位、规模、分布、结构、形态和功能等的地域分异与格局演化往往能揭示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人地互动的足迹[17]。本文借助ArcGIS10.2中的空间分析工具对乡村人口数据进行分析,绘制了南宁乡村聚落规模核密度分析图(见图9)。可以看到南宁乡村多数聚集在东部和东南部,规模往往较大,这反映出南宁东部和东南部地理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良好。研究南宁地区的乡村聚落规模,有助于研究南宁市乡村空间形态控制。本文所研究的南宁乡村规模主要以人口为规模计算对象。

3.8建筑风格

南宁市乡村建筑风格受到广府文化影响,公共建筑多为广府式建筑或融入很多广府式建筑的符号,如山墙、屋脊等,街鎮民居则表现为广府建筑与本土建筑相融合的态势。建筑的主要平面形式为三间两廊和多进多路多开间[18-19]。但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化加剧且人们缺乏经验和保护意识,在建设中摧毁了具有特色和历史价值的建筑,使得建筑风格趋于同化。因此,建筑风格不宜作为研究南宁市乡村空间形态筛选因子。

3.9命名特点

广西壮族汉化程度很高[20]。经过深入调查发现,虽然很多乡村还保留壮语的村落名,但只从村落名称无法判别壮族与汉族或其他民族的地理分区界限(见表6)。因此,命名特点这个因子不能起辅助判别的作用。

综上所述,结合南宁市实际情况经过筛选得出影响南宁市乡村空间形态因子的有民族构成、经济特征、交通区位、平面形态、地理特征和聚落规模6个因子,有助于在宏观层面上对南宁市乡村空间形态进行分类[21]。

4 SPSS分析方法

4.1相关性分析法

相关性分析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关性的变量进行分析,从而来衡量各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相关性不同于因果性,相关性分析所涉及和包含的领域更为复杂和广泛。一般我们采用SPSS Pearson 相关系数衡量。

4.2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用几个少数的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其目的在于寻求基本结构,将复杂的数据简化,从而便于发现各变量直接存在的相互关系,从中发现规律和本质。是建立在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而实现的。

4.3数据选取与处理

4.3.1数据来源

根据南宁市七区五县村落的分布,对分布密度高,集聚效益明显的乡村进行随机抽取,抽取34个村落作为量化研究的目标。为了确保数据选取的随机、均匀,分别从各个县区选取村落作为原始样本。

4.3.2因子选取

根据学者对于村落空间形态的相关研究,结合南宁市的基本特征,我们最终选取了经济特征、平面形态 、民族构成、地理特征、交通特征 、聚落规模6个因子。其中,我们将地理特征细分为山系和水系,与交通区位、经济特征、民族构成一同作为村落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因子,聚落规模和平面形态这两类因子作为表征因子,反映村落空间形态的变化特征,总计7个变量。

4.3.3数据预处理

前期获取的乡村相关指标多为定性指标,缺乏准确性,因此在对其进行因子分析前,首先需要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赋值(见表7)。将指标进行等级论域的赋值,并且假定其为连续性变量,避免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过多考虑数据连续性问题。为了保证统计结果的可信性,在赋值时尽可能地细化等级,增加差异性。

4.4基于SPSS数据分析

根据前期的定性研究,我们发现地形地貌、民族构成等自然和社会等因素不同程度上对村落空间形态产生一定影响。但各个因子的影响程度还未确定,本文将利用SPSS软件对定性数据进行相关性和因子分析等定量分析。依据前文提到的进行数据分析的前提条件,我们还需要对所使用的基础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确保数据的可信度。

4.4.1可信度验证

对基础数据进行可信度验证,使得数据处理结果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一般认为,可信度分析常常采用Alpha系数衡量,其值在0.5~0.7之间,作为可以接受的可信度范围。

一般使用SPSS软件对以上7个变量进行Alpha信度检验,得到α系数为0.547,满足以上的条件,可以很好的进行因子分析(见表8)。

4.4.2 Pearson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本文将用SPSS软件中的Pearson法对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验证因子分析法的可行性(见表9)。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上述6个因子,并非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系与平面形态、交通条件与经济特征、经济特征与水系等,各部分因子之间的相关度比较高。由此,证明对上述7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可行。

4.4.3 SPSS因子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7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以此目标因子的特征值和累积方差贡献率。一般来说,我们认为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份才有效力。通过分析数据,根据特征值的大小,确定主成份为2个。为获得原始变量在公因子上的荷载程度,本文将采用最大方差化法进行因子分析,将因子旋转得到清晰、明显的成分矩阵(见表10)。

结果表明,公因子1与水系、平面形态、经济特征和交通特征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公因子2与民族构成、交通特征、山系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同时可以看出聚落规模与公因子2有明显的负相关性(见表11)。

4.5结论分析

通过利用SPSS对目标因子数据进行分析,得到6个因子对于村落的空间形态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控制其中一个因子,去实现对其他因子的控制,从而更好地进行研究。最终,我们通过利用公因子各自的方差贡献率除以旋转后累积方差贡献率来计算各个因子的重要性分级。结果表明,经济特征、交通区位、地理特征(水系)和平面形态这4个因子的综合影响力最高,各因子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相当(见表12)。

5结论和建议

在南宁乡村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受到城市化的侵蚀和影响非常大,不少乡村在城镇化过程中已经丧失原有的特征和特色,因此对村落空间进行保护刻不容缓;但在实践中,保护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却流于表面,或盲目限制不给予开发,或过度干预其建设空间而破坏了原有形态特征。本文结合南宁市特征,筛选出6个影响南宁市村落空間形态的因子(地理特征、民族构成、经济特征、交通区位、平面形态、聚落规模),将其划分为7个变量,并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因子进行分级,其中经济特征、交通区位、地理特征(水系)和平面形态这4个因子的综合影响力最高。

笔者通过研究广西南宁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因子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受到城镇化的影响,南宁市村落空间形态丧失特色,迫切需要进行专项研究。由上述结论可知南宁市村落空间形态已经被破坏,因此亟需对南宁村落空间形态做深入的专项研究,为保护并修复现存空间形态提供科学有效的措施。

(2)本文研究出的6个影响因子可以有效指导南宁市村落进行差异化分类。由结论可知,经济特征、交通区位、地理特征(水系)和平面形态这4个因子的综合影响力最高,可通过此4个因子对南宁市村落进行差异化分类,以指导乡村保护有针对性的开展。例如以交通区位因子进行分类,可将南宁市村落分为三类——靠近交通干道、远离交通干道和被交通干道贯穿,以便更好地控制村落空间形态和规划村落。

(3)村落规划亟需转型升级,综合考虑空间形态的保存与重塑。目前的村落规划较为千篇一律,没有把握住原有的空间形态,造成了村落空间形态特色丧失。因此南宁市未来的村落规划在整体上应注重保留传统风貌,重新构造空间业态;在村落建筑上进行有机更新,以彰显乡土特色;在公共空间上应彼此形成联系,完善村落脉络,以重拾南宁市村落空间形态原有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吕晶,蓝祧彪,黄佳.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J].广西城镇建设,2012(4):71-73.

[2]許家伟.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演变与驱动机理[D].郑州:河南大学,2013.

[3]刘小冬,陈泽州,黄雪华,等.广佛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类型及特征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1):2725-2726.

[4]白吕纳.人地学原理[M].任美愕,李旭旦,译.南京:钟山书局,1935.

[5]成亮.甘南藏区乡村聚落空间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6]赵冶.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7]南宁市统计局.南宁市:2016年新型城镇化分析[R/OL].(2017-02-24).http://www.gxtj.gov.cn/tjxx/jdfx/sx/201702/ t20170224_130038.html.

[8]南宁市统计局.南宁市:城镇化发展明显加快 水平有待提高——南宁市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报告[R/OL].(2012-06-01).http:// www.gxtj.gov.cn/tjxx/yjbg/sx_268/201208/t20120818_15386.html.

[9]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15年广西常住人口增长加快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R/OL].(2016-03-16).http://www.gxtj.gov. cn/tjxx/jdfx/qq/201603/t20160316_121519.html.

[10]南宁市统计局.南宁市统计年鉴(2012—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2018.

[11]南宁概览[EB/OL].(2013-10-14).http://xcb.nanning.gov. cn/nngl/.

[12]南宁市统计局.2017年南宁市GDP增长8%[R/OL].(2018-01-26).http://www.nanning.gov.cn/xxgk/xxgkml/jcxxgk/tjxx/ tjsj2/t173038.html.

[13]高塔娜.自然环境对农村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14]刘开智.《中国乡村发展—交通可达性及其影响研究》评述[J].地理学报,2014,69(6):877.

[15]浦欣成.传统乡村聚落二维平面整体形态的量化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16]周国华,贺艳华,唐承丽,等.论新时期农村聚居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2):186-192.

[17]蔡运龙,陆大道,周一星,等.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J].地理学报,2004,59(6):803-810.

[18]熊伟,谢小英,赵冶.广西传统汉族民居分类及区划初探[J].华中建筑,2011,29(12):179-185.

[19]李海波.广府地区民居三间两廊形制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20]杜文艺.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南宁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

[21]公茂武.广西传统村落分级分类保护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14(11):26-33.

猜你喜欢

空间形态影响因子乡村
澧水流域传统城镇街巷的空间形态文化
日常行为下的湖湘村落问题
基于个性化的协同过滤图书推荐算法研究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影响因子”是用来赚大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