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问题引领式课堂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2019-09-10黄莉芬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课题课文

黄莉芬

摘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问”的意識和能力,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如何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敢问”、“善问”、“好问”?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抓“预习”问;二是抓“课题”问;三是抓“初读”问;四是抓“探究”问。

关键词:创新:敢问:善问:好问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2-0028-01

“学问”二字准确地概括了学习的规律。如何教给学生“问”的方法,构建“问题引领式”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敢问”、“善问”、“好问”,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预习”问

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每学一篇文章之前都要学生预习,其中每篇文章必做的预习作业就是质疑,包括划出不认识的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在不理解的句子旁标上小问号等等。难解决的问题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查字词典、相关资料、上网寻求解答,也可以请教家长,仍然弄不懂的要做标记,以便老师讲解时能够有针对性的听讲。在预习课文时,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如对课文的故事情节、时代背景及字、词、句等表层的质疑。因为是预习,所以这些问题一般较为肤浅,通过仔细读文或运用工具书就能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不仅如此,预习中的多“问”还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促进学生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创造型。久而久之,学生有了预习质疑的习惯,在课堂上听讲效果就会好,对学习语文阅读课文也就更加有兴趣。

2.抓“课题”问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课题人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提出问题,捕捉文章的中心,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上课伊始,教师如果能够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质疑,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比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先指名读课题,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这篇课文是谁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回忆?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提问,自学课文,往往就能把一些简单的、在课文中比较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解决了,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另外,不同类型的课题,所提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以地点作为题目,如《草原》就可以问: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原?草原上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课文还写了有关草原的哪些内容?以事件作为题目,如《负荆请罪》就可以问: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讲了怎样一件事?通过这件事要告诉我们什么?以人物作为课题,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可以问:课文写了有关这个人物的哪些事?这个人物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以表达人物情感的语言命题,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就可以问:这句富含人物感情的话是谁说的?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等等。

3.抓“初读”问

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懂?”这样由教师说变为学生说,由教师的“一言”变为学生的“众言”,由教师代为确定目标变为学生自己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解决的新目标。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保证和确立,学习积极性就更高,目标性就更加明确。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到认知、质疑能力的限制和个体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高质量的,也有低质量的;有的有价值,有的则价值不大或根本没有价值;有的需要教师帮助解决,有的则靠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决;有的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本节课急需解决,也有的虽然与课文内容有关,但不适于在本节课解决。因此,教师决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而应该有一个梳理和集中的过程。对于那些低质量的、价值不大的、不适于在课堂解决的或者学生自己可能解决的问题,该弃则弃,该放则放。而对于那些有价值的、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堂急需解决的问题,则要大力肯定,热情赞扬。这样训练下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创新意识则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4.抓“探究”问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创设良好的质疑环境,让课堂成为真正宽松自如,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天地。如教学《白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在学生出现了不同看法后,并没有越俎代庖地给学生一一评判,而是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理由,呈现出潜藏在各种答案背后的思想认识。儿童的心是柔软的,当其内心被触动时,自然有感而发。如果教师自问自答,没有等待的耐心,来一出自导自演的戏,学生无所适从,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毫无生气。同时,课堂上还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环境和机会,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激荡生命飞扬的活力,触摸到质疑有效性的高度。

当前,知识陈旧周期日益加快,能否革新学生的思想方式与习惯,是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大力强化“问”的意识,注重训练和实践“问”的能力,构建“问题引领式课堂”,让学生由“不敢问”到“敢问”,由“敢问”到“善问”,由“善问”到“勤学好问”,真正做到将“问”贯穿于学习的始终,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服务。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课题课文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