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策略研究

2019-09-10马小宁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马小宁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因此,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状况还不够理想,呈现出许多不足,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因此本文研究中首先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入手;提出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从政策上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渗透,将成为达成以上目标最好的发力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不仅可使他们学习好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责任意识、民族意识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与意义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小学阶段最利于培养孩子的习惯,这一时期亦是促使其形成良好品性的关键期。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性,那么之后的教导几乎是徒劳的。因此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也十分注重对习惯品性的培养,对人才的培养即是对君子的培养。乃至在传统的文化当中,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君子品性。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勤奋刻苦等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核心内容。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将使得学生了解过去,更能引导学生继承优良的传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性。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家国情怀。从古至今,历史上不乏爱国的诗人作家,以及奋勇抵抗外敌的民族英雄,他们留下了丰富的优秀作品和鼓舞人心的英勇故事,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的时候自然也会受到感染,为之鼓舞。爱国英雄的情感和气节也会影响着學生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形成。

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为了语文教育的本质实现,也是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重视和继承。教育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实施教育的教师,以及学生的父母亲人,乃至成才之后的学生的下一代。课堂上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绝对不止于课堂,也不止于学生个人,更不止于当下。团结友爱、互尊互助、和睦相处这些传统文化伦理理念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社会共处的默认法则。对于本国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也会相互感染,显然,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在前文研究中,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进行了浅要论述。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多方面策略。研究中主要从汉字教学、古诗词教学、经典诵读教学三个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一)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是最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其他诸多文化也因为有了汉字才能得到传承。汉字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已经不仅仅是以一个代号或者符号而存在,每一个汉字都能追溯出创造汉字的古代先民的独特智慧,也能由之窥探出造字时期远古人们的生活、信仰及文化等等。因此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基本组成,也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学习一种文化,是从学习承载该文化的文字开始的。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语文也是先从识字开始的。对于汉字的习得,特别是汉字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习得,将能极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能“以点带面”地传递给学生汉字背后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内容,故要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以学生汉字的习得为根基,教师应把握此关键点,充分利用学生的识字课程,拓展学生汉字习得的效用。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需与学生生活相关;传统文化的学习还应该是多样的。如果能在常规的古诗词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以及进行多种传统文化共同渗透那无疑是既得当又省时的方法。把“节日风俗古诗词”按照时间排列、系统地组织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学诗的同时,还学习了我国传统的节日和风俗,其中还可融入汉字的讲解,一举多得。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部编教材,还是各个地方的教材,都会包括很多的古代诗歌内容,里面既有抒发我国劳动人民辛勤劳作;也有描绘祖国大好山河的内容;更有作者表达家国情怀、热血报国的诗作,这些内容都是优秀文化的代表,在教学中进行渗透,能够更好提升传统文化教学成效。

(三)在经典诵读中渗透传统文化

时下流行的国学教材一般集中在《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以教育孩子思想、学习、行为规范为主的材料之上。这些内容不仅仅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配上前文提到的一些诵读方法,学生是能够很快乐地去进行诵读的,对于词语的积累和语感的养成,将在他们今后的古诗词、对联的学习和创作中起到无师自通的作用。因此,笔者强烈提出要把声律类的书籍纳入蒙学系统之中,在正式被有关部门采用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有心”将之应用于日常语文教学之中。

三、小结

汉语教学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小学语文教育处在蒙学时期,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打下学习传统文学的良好根基,带领学生感受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皆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应有之意。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使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渗透,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梁秀红.国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97.

[2]撒志飞.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上),2019(08):106.

[3]吴海侠.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91.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