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工艺模块美术的形式语言研究

2019-09-10韩放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7期
关键词:形式语言核心素养

韩放

摘 要:德里达曾这样说,“我们很容易说明结构的概念,甚至‘结构’这个词本身与形而上学认识论(episteme)一样古老,也就是说,与西方的科学和西方的哲学一样古老,而且它们都深深地植根于普通语言学的土壤之中,形而上学认识论在语言的最深处活动着,它把西方的科学和西方的哲学归并到一起,使它们成为自己的组成部分,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一个隐喻性的置换来完成的。”而这里所谓“隐喻性的置换”即是指思想现实与语言符号的转换。在美术教育中,所谓“超语义”概念的提出,首见于王大根对美术语言所做的三个层次的划分:语言形态(字词)、语义信息(内容或主题)和超语义(文化意蕴)。段鹏在博士研究论文《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指出美术语言三个部分,“语言形态”是美术本体,而“语义信息”和“超语义信息”则是传达出美术作品文学、历史、风俗、政治、社会、道德、宗教等多方面的信息和价值。[1]

关键词:高中工艺 形式语言 文化情境 核心素养

一、高中工艺模块美术是基于文化情境的美术形式语言

(一)高中工艺模块课程以文化理解素养为基础的设计创意的物化

工艺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其中重要的内涵之一是一种加工制作的手艺,是设计创意的物化,尤指根据生活的要求,按照美的规律加工制作物品的技艺,它常常在与审美的结合。因此,在高中工艺模块美术的学习中,要注重与历史的关系侧重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去学习和认识其审美价值与文化精神。

在教学中融入历史、生活和社会知识,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文化情境中认识手工艺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传统手工艺课程在讲述传统手工艺创造原理及典型手工艺技艺的基础上,通过对代表性传统工艺的田野调研,了解现代社会中手工艺生存环境及生存状态的变化,并根据社会需求设立主题,进行传统手工的创新设计。

(二)高中工艺模块美术是基于内容、形式、情境三者有机统一的美术语言

鉴赏手工艺的文化,需要了解人类依据不断变化的审美标准,结合客观实际需要不断造物的历程,从而“形成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认同”。

工艺模块美术中,“情境”可以视为手工艺品背后的历史、社会系统文化脉络。横向来比较的话,手工艺品的情境有别于内容和形式,尽管在美术学科中,有“形式主义”(Formalism)与“情境主义”(Contextualism)的区分,但在工艺模块美术的学习中,教师应把握内容、形式、情境三者,使它们共同组成理解手工艺美术的三个重要维度。

二、高中工艺美术是“情境主义”为导向的美术形式语言

(一)学校教育中的情境主义新视角的教学导向

法国史学家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在其著作《艺术哲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的表现形式,其面貌取决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大因素”,这对于我们理解艺术中的“情境”因素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前提。着力于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将手工艺作品的“情境”即其背后社会与文化构成因素划分为内外两种,前者指手工艺者和其当时工艺品制作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等,后者则是一件工艺品创作之初的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民族等文化属性方面的内容,它们协同组成了观者对工艺品的艺术价值的诠释与理解的背景。在高中工艺模块美术学习中,以情境为导向的学校美术教育相异于传统美术教学对形式主义的偏爱,在学校美术教育的教育导向、目的、内容、方法、评价方式都区别于形式主义美术教育,这无疑为我们常规的课堂美术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高中工艺模块美术教学是情境主义为导向的材料与技艺相结合的美术活动

情境主义者视艺术为一种社会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由创作者和应用的情境所共同决定的。因此,不存在普遍的艺术美感的“形式”和“意义”,艺术作品本身的思想、观念和功能在艺术阐释的过程中占据着主导性的作用。基于此,以情境为导向的高中工艺模块美术教育除了在引导学生对具体形式美的感知以及理解和运用特定的媒材与工具外,还需要更加着重于对艺术作品意义的诠释、理解和再评价,也是对手工艺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文本解读。社会母体中的文化符号在课堂美术鉴赏及创作过程中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需要教师进行专门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领。

三、高中工艺模块美术语言的构成形态和艺术形式语言

(一)手工艺美术的是不同构成形态的美术形式语言

课程社会学认为,课程内容本身具体体现了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体现了社会控制的中心。其内容说到底是社会对未来成员加以控制的中介。而工艺美术作为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精华的主要载体,学校的教学内容需要传递适合于未来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知识、技能及价值观。学校如何选择、组织各种种类的文化和符号资源与阶层化的社会的需求的、规范的、概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辩证的关系。[2-3]工艺美术作为美术语言的一种表现方式,传统工艺美术在现在生活的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要体现工艺美术语言的时代性,作为一种形象、直观的视觉交流手段,美术语言是表现和传达创作者内在思想和情感的外在媒介、形式和符号。

(二)工艺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语言

在《世纪末的艺术反思》(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中,就曾将艺术语言归纳为四:一、形式语言。主要体现在对线条、色彩、材料的处理上,传统艺术在此方面较为偏重;二、修辞语言。这是一种艺术表达的语言,如对比、隐喻、象征、悖论等方式;三、审美语言。它涉及复杂的语言美学问题,我们可以简单讲其称之为装饰性的美感;四、观念语言。这是建立在当今世界的观念艺术和艺术观念化的基础上的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4]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及我们对材料的认识,势必会丰富美术的语言和学习,[5]在这种理解上,把工艺美术与技术方面的变革、新型材料的发展纳入到高中工艺模块美术教育中,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大根论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清华美术[J]第三卷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0.

【2】吴永军 课程社会学[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54一160.(对于课程与意识形态的深一层次的探讨

【3】迈克尔·阿普尔著,黄忠敬译意识形态与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顾承峰 贺万里 装置艺术 长沙 湖南美术 出版社,

【5】尹少淳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11.

【6】皮爾斯:论符号 李思卡:皮尔斯符号学导论 [美]皮尔斯 著 赵星植 译 四川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形式语言核心素养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浅析吴冠中艺术作品中艺术的形式语言
浅析马蒂斯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