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感情教育的深入
2019-09-10尹佳宁
尹佳宁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试教育逐渐转型为素质教育,语文教学目标从功利化地追求分数转变为用优美母语塑造人性,力求帮助学生塑造健康正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感情教育,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初中语文感情教育的深入。
关键词:初中语文;感情教育;深入
所谓的感情教育,不仅是引导学生在感知文本时产生强烈共鸣,而且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健全学生的人格,这对于学生而言,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那么,怎么做才能不使感情教育不流于形式,继续深入呢?
一、培育积极心态,塑造阳光少年
生活像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热爱语文的人一定会将生活过成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阳光,学生一生都会受益无穷。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产生了逆反心理,单纯的说教极易引起他们反感,因此将这种思想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吸纳,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体悟到这个道理,学生也会更加刻骨铭心,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阳光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生根发芽,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勇敢地披荆斩棘。我认为,我们自身就是最好的榜样,想要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将正能量源源不断地带给学生,绝不把生活或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进课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太阳,站在讲台上熠熠生辉。
例如,在讲授脍炙人口的《行路难》时,我向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诗仙李白的传奇人生,并讲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将这首诗放在整体中去发展观照,才能深入体会到李白在经历过“冰塞川和雪满山”的艰难困苦后,更能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呐喊,斗志昂扬,气势不减,这是何等的豁达!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我们所学的古诗词并不是只存在于教材上的冰冷文字,其实是在特殊情境下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穿越时空阻碍,才能更好地与他们对话。
二、有责任感有担当,他日方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新时期我们不能让学生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而要让学生“家事国事事事关心”。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是学生、是儿女、是公民,今后还会为人父母等等,每个角色都承担着它相应的义务,只有每个人都将分内事最好,中国梦才会实现。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需要帮助时注定将孤立无援。正值人生中最美好年华的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将来才会运用所学知识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否则的话,有才无德,学生学识越高,对社会的危害反而越大。从日常对学生的管理开始严格要求,做错事就要自己承担责任,并结合一些教材中的实例形成一种正强化,让学生明确怎样做是对的,争取也成为这样的人。
例如,在阅读名著《傅雷家书》时,我引导学生除了感悟傅雷的天下父母心外,总结傅雷对儿子的教诲,其中他反复强调的就是教导已经在国际享誉的傅聪不忘初心,有民族自豪感,时刻记得自己是中国人,后来,傅雷夫妇也用生命践行了这一点。位卑未敢忘忧国,责任感要从学生抓起。
三、努力上进,不负韶华
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所有人都值得拥有。忆往昔,文人墨客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的故事还在耳畔,与那时相比,如今的学习条件已经优越了许多。革命先烈用鲜血为我们换取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父母倾尽全力为子女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懒惰人人都能够做到,但坚持做不喜欢做的事才是最酷的。学生时代已然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因为付出就会有收获,考试是最公平的选拔方式,至少这个时候还无需凭借其它任何优势。只有在正确的年纪做该做的事,才无悔也无憾。当学生将自律成为一种习惯,相信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都会力争上游,向上走!
例如,在讲授《美丽的颜色》时,学生不免被居里夫人克服恶劣环境、兢兢业业工作的精神所折服,她拥有超乎常人的坚韧,也是我们很多人身上所缺少的。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努力让学生更好地还原当时的情景,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具有感染力。此后,学生活学活用,将居里夫人的事例写在作文中作为事例,可见印象之深刻。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决不能满足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关注人文素养的提升,这样一来,既能够让学生觉得学语文是有意思的,更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和人生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感情教育做好做透,与语文教育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 孙晓芳,初中写作教育中的感情教育[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6).
[2] 任海祥,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感情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
[3] 许莹莹.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科学中国人,2017,0(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