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班幼儿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

2019-09-10单佳佳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7期
关键词:角色游戏小班幼儿主人

单佳佳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对儿童游戏这一现象的正确总结。因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爱,小班幼儿可根据不同角色的行为相应地调节自己在游戏中的言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其中角色游戏对小班幼儿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有良好的组织策略,让幼儿积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要保证幼儿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

关键词: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主人

一、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

(一)在幼儿幼儿园游戏中,角色游戏是主要的游戏类型,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在小班幼儿中,由于动作.思维.想象.社会性等心理学特点,角色游戏显得尤为重要。所谓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按自己的意愿,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由于大小肌肉的发展,幼儿活动能力的增加,其活动空间也日益增大,然而其思维只是停留在半逻辑思维阶段,具有丰富的想象。因此,在幼儿园期间就出现了角色游戏的高峰,而又因为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交往日益扩大,社会性不断增加,具有社会性意义的结伴.合作游戏也日益发展起来。

(二)游戏中的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的依赖玩具进行游戏

小班幼儿大多满足于玩具的摆弄之中,缺乏交往能力。例如:点心店的师傅只是埋头苦干做各种点心,对来买点心的顾客置之不理。即使嘴里答应做一盘汤圆卖给顾客,但过会儿就忘了,忙着别做的事了。如用纸条当“面条”,用小积塑片当“饭”,用冰棒棍当“筷子”等。同样一种物品在不同游戏中可以充当不同的东西,如积塑条可以是老爷爷的“拐杖”,可以是火车的“铁轨”,可以是护士的“注射器”,还可以是警察叔叔的“警棍”等

(三)角色游戏是高度的独立性活动和特殊的想象活动。

幼儿在玩什么主题,情节如何进行,确定多少个角色才,采取什么玩法,使用什么玩具,遵守什么规则,都由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兴趣.经验.能力来进行。正式因为如此,角色游戏从产生到发展,都是幼儿自由自主的过程,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愉快而又自愿的活动形式。角色游戏在想象的条件下,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创造性的自由自在地反映。

二、角色游戏要有组织和指导,充分让幼儿做角色游戏的主人

(一)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发展角色情节做准备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幼儿对外界的事物有了较丰富而深刻的印象,为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创造性提供了条件。否则组织游戏只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教师应把一日生活的各个侧面作为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手段,教师要在上课、日常生活、劳动、节日娱乐、参观、郊游、看图书、看影视等多种活动中,拓宽幼儿的视野,促使幼儿把自己熟悉的生活引入游戏之中。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家庭、社会、幼儿园、图书及影视等方面。教师应有计划地、经常组织幼儿参观了解成人的各种劳动,丰富印象。如外出游览和参观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交通警察是怎样指挥交通的,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应该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等等。只有在生活中观察得细致,感性认识越丰富,在游戏中的反映才越逼真。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知识经验,积累生活印象。

(二)提高角色意识,帮助幼儿选择游戏中的角色

在确定主题的同时,就已确定了角色,因为主题是按幼儿的意愿确定的,那么幼儿就一定喜欢这个角色,因此便不存在角色的分配,按幼儿自己的愿望选择角色即可。当然这里会存在一个矛盾:许多幼儿都想当一个角色怎么办?这个矛盾是在幼儿中产生的,就可以让幼儿自己解决。组织幼儿讨论该怎么办、或者让争执的人谈谈自己为什么想当这个角色,要怎样把这个角色当好、还可以多创设几个岗位、或以招聘的形式、或幼儿猜拳决定,方法很多。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小班幼儿往往充当了角色,但并不明确自己应如何去做,需要老师给予启发和帮助。

(三)为幼儿创设敢于发挥主体性的环境

提供适合的场所、设备及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创造物质条件。游戏的场所、设备和玩具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材料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有重要作用。例如:玩具娃娃在角色游戏中不仅起着角色的作用,而且能增加游戏情节和内容。娃娃的装束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游戏情节和内容。对于小班幼儿,玩具对游戏的影响更为直接,有什么玩具他们便玩什么游戏。所以相同种类的玩具要多些,如娃娃、餐具、炊具等可多准备几套,这样可以让多名幼儿同时进行游戏。

(四)在角色游戏中给予积极指导,把游戏评价的权利交给幼儿。

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进行思考来开展游戏,教师则在幼儿游戏的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根据幼儿活动时的具体反映及时予以调整和启发,常以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与众不同的创造性举动。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指导。儿童游戏是游戏者,儿童的主动行为,游戏的过程是动态的。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首先让幼儿自己确定主题,教师应当尊重幼儿提出主题内容的自由意愿。

(五)角色游戏中培养良好品行,给予积极评价

孩子对于评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好的评价能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对于游戏中幼儿无意识流露的东西,好的加以肯定,使之好上加好,消极的加以转化,使之能为积极的因素。教师应肯定、依循幼儿的评价内容,选取幼儿提及的问题组织讨论,鼓励幼儿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强化体现于游戏中的良好品行诱导幼儿分析其间主要問题的产生原因,设法解决。在评价过程中即要看清自己和同伴的优点又要发现自己的不足,自我评价的培养有益于增长幼儿的自信心。当孩子在游戏中获得了支持,对游戏环境逐渐适应后,孩子渐渐有了与同伴交往分享的愿望,尤其是在小班下期,幼儿渐渐喜欢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游戏体会。

参考文献

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刘炎.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6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

柳阳辉,张兰英主编.学前儿童游戏[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8

郑丽华.角色游戏中不合理干预种种[J].山东教育,2002.3

猜你喜欢

角色游戏小班幼儿主人
主人有的我也有
弓的主人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我当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