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思维及其培养策略探究

2019-09-10陈缘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7期
关键词:科学思维小学科学培养策略

陈缘

摘 要: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讲解基础课程内容,将其科学思维能力与科学素养培养联系起来,学生接受科学课程教育的同时,也能熟练掌握科学规律,使得学生能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科学思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因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则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并改正其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全面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个人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科学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知识发展规律的过程。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遵循课程教育的基本原则,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其教学目标明确指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分析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能力,从基础的科学研究手段、逻辑思维方式、创新创造能力等方面入手,制定合理的科学思维培养计划,以期更好地完成科學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思维以及科学思维梗概

(一)思维的基本要义

思维是结合哲学、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的科学内容进行综合研究,在不同的课程或实践应用中其要义也是不尽相同的。用一种感性的形象去反应一种事物的属性,经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处理形式,将内在事物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来。思维能力需要一定的意识与思考问题的引导,经过概括性的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规律,将信息认知以及事物发展规律探求一个目标的发展结果。

(二)科学思维的要义

科学思维简单的理解就是对思维的科学化,这种问题思考形式就能将成本以及可操作性提升,其次就是科学实践活动与思维应用,与日常思维是相互对应的。科学思维能够加强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借助人的思维去探究事物发展的形态,很多自然现象都是需要经过概括与重新构建的,这样多的变量信息系统经过加工之后,会让人更容易接受。科学思维还有多种分类,类似形象科学思维、抽象科学思维、科学理论等种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是需要经过这几个思维的综合应用,对一些科学事件的探究,按照假设与问题提出,最后依据计划内容开展,科学思维与知识技能的掌握,都是从这几个方面获取的。

二、小学生科学课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围绕科学思维梗概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期间,可以依据相应的教学目标来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为了避免学生对知识探究没有目的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期间,需要从自然实践、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等几个方面,通过与教材内容的结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的学习,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课程学习要点,获得更加有效合理的问题处理方式。例如,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科学的实际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而加强教学设计,将相应的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现到学生的眼前。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和学习能力以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尤其小学科学概念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现象向科学知识有效过渡,从现象到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展开,根据课程内容的要点,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教学更加注重实验教学和实验探究过程,因而在实际的小学科学学中,则需要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此全面提高小学科学教学实施的效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二)重视问题引导的课程导入形式

很多学科的教师都会使用问题导入的形式开展教学,小学科学教师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利用问题引导教学节奏的时候,需要从问题难易程度以及问题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方面考虑。问题设置太过于简单,那么就不能起到对学生进步的促进作用,所以小学科学教师需要从资料搜集,课程安排,实践检验等各个方面出发。在实际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假设,让学生能够通过认知冲突,事件处理分析等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而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实验来验证相应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意识。而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则需要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进而达成预期课程教学目标。因而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则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建立教学情境应用的教学模式

课程中的情境教学方法应用,需要教师将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简化,由于过难的探究问题形式,会导致学生认知或基础能力的不足,而不能及时的掌握学习知识。所以教师在备课期间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能够联系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究,以此充分发挥情境的价值,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在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内容探究时,则需要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进入到具体的情境中,以此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具体的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例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自身的情景知识,不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且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将所学的知识逐渐内化。因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则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得学生能够乐于发问,善于发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积极主动的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结束语

科学课程教育对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授课期间,需要将问题讲解的形式进行拓展,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培养,尊重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才能使得学生在课程教育之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与收获,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延忠.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J].中国教师,2014(6).

[2]张国惠.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思维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中华少年,2017(28):161-162.

[3]王群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中国教师,2016(S1).

猜你喜欢

科学思维小学科学培养策略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中三年级的第二轮复习的思考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