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养成教育促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019-09-10陈爱玲孙文
陈爱玲 孙文
摘 要:现如今,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尤其在小学阶段,更是培养小学生养成教育重要阶段。在小学日常管理中,教师要不断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用好习惯激发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从养成教育含义入手,对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养成教育具体措施。
关键词:养成教育;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2016年,我国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问题,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主要工作核心,从文化基础教育、實行自主发展、增加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在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的重点研究目标。尽管近年来大多小学教学活动中对养成教育环节给予足够重视,但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养成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实现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养成教育内涵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教育者通过多种教育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对人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进行教育和培养。是学生社会性行为学习、获得、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活动,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课程,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部分。
二、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说就是养成习惯”。简言之,养成教育本质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也是落实核心素养主要教育手段。基于核心素养,发现学校对小学生养成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缺乏自律
自律对一个人良好品行有着重要影响,它要求能够面对自身错误,控制自身欲望,进行自我约束。小学生做到自律,是帮助学生学习活动正常开展,也能使得学生逐步形成优秀品格。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还处在发展时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不够自律。由于家长溺爱,小学生无节制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等,有些学生即使知道此行为是不被学校允许,是一种错误行为,但仍无法做到自律[1]。
(二)缺乏尊重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基本的是尊重。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由于当代人以自我为中心思想的影响,这种观念也影射到孩子身上,很多小学生不能够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同学之间互不相让,到导致发生矛盾和冲突。此外,践踏草坪、随处丢垃圾等行为都体现了小学生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三)缺乏认真
凡事都有认真态度,任何事情都能够做得很好。但是从目前小学生行为习惯看,他们不认真体现在,书桌凌乱、书写潦草、卫生不整洁等方面。对于学生不认真的态度,家长也不过多重视,他们认为等学生逐渐长大,自然会改掉坏习惯。
三、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素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是以班级为主体展开活动,因此,班级管理对小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管理作用。小学教师应当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在班级中发挥带头作用,用好习惯影响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形成好班风。而针对部分调皮捣蛋的小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班级舆论、小组监督制,或是定期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等途径,可以实行班级评选制度,犯错的同学要获得给星星,表现优异的学生获得红星星,以此来督促学生改正坏习惯,使学生更自律,更会自我约束。
(二)构建学科良好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体现在小学每一门学科中,通过学科教学,形成相应的学科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以小学美术课为例,通过美术作品《绿色家园》一课,教师让学生用折纸方法,表现各种树外形,感受不同造型美感,让学生了解植树绿化作用。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绿化、绿色家园摄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环境,把绿化场景记录下来。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绿色家园摄影图片进行欣赏,直观感受绿色美,请学生讲讲人类和大自然关系,了解植树绿化价值,培养学生爱护绿植保护环境意识和建设美好家园情感,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2]。
(三)开展教学活动,强化核心素养意识
有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更能在活动中反应学生品格和能力,同时教师也可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例如:学校可通过以“从点滴做起,建安全校园”为主体活动中,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班级里可以组织“感恩父母”班会,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件孝顺父母的事情,体会到感恩父母、尊重师长的情感。还可以举办“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比赛,通过活动,使学生学到文明用语,并能规范书写,培养学生认真做事态度。在每一次活动中,都使得学生品质和能力得到锻炼,进一步落实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学生教育不仅是学校单方面的,而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的事业。除了以上三点,作为学生家长,在小学生身心成长同时,要主动与学校相互配合,关心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因为,,教师要与家长之间建立联系,及时沟通交流,可以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家校合作等方式,做好家长教育培训工作,在教育理念上保持统一,形成有效教育合力。
结语:
通过养成教育手段,是实现小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实际开展教学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养成教育内涵以及目前小学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班级管理,构建良好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活动等多种方式,改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薛丽. 浅谈核心素养养成教育及其落实途径[J]. 内蒙古教育, 2018, 758(22):13-14.
[2]谭星炬. 从养成教育开始践行核心素养[J]. 湖南教育(A版), 2017(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