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探索产业集聚区发展新思路
2019-09-10黄梦涯王雪垠
黄梦涯 王雪垠
摘 要:产业集聚区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实现经济增长的载体,在优化经济结构、转变 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河南省的县域经济体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在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产业集聚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以平頂山市化工产业园区为例,探索如何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效能产业园,更好的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县域;产业集聚区;产学研一体化;德国模式
一、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概况
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位于市区东南、叶县境内,为“市、县共建”的省级产业集聚区,是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煤盐化工、尼龙化工及制品为主导产业,规划面积11.4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8平方公里;2015年,根据化工区发展实际,调整为规划面积17.4平方公里,新增规划面积5.94平方公里。至2015年底,化工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2亿元。区内辅助设施趋于完善。初步统计,去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1%,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税比93%,提前20天超额完成年初预算收入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集聚区总体规划、环评、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均已通过上级评审,建设指挥部和投融资平台运转正常。已建成通车25公里的区内“七纵七横”网格状道路及标志性建筑,科技研发中心、铁路专用线、跨沙河大桥、平顶山至集聚区快速通道等项目正在陆续开工中。
二、化工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
2018年,区内共安排转型升级重大项目48个,总投资192亿元,其中,被列为省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47.4亿元;被列为市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106.4亿元。全年完成省、市重点项目投资46亿元,占全年目标的118%,提前三个月完成投资任务。集聚区有着丰厚的地下水资源,水利条件得天独厚。计划总投资3亿元的集聚区内两座变电站的选址、测绘、定桩工作已经完成,各项审批手续已完成,等区内项目开工时可同时开工建设,此外紧临的综化变电站也可为集聚区内项目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在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内可充分发挥煤、盐资源优势,延伸煤、盐资源利用的产业链条,形成包括煤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的新型化工产业基地,提升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三、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产业集聚区非常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集聚区坚决杜绝高耗能、低产出的项目进驻,力争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综合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集聚区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已占到全县总量的 1/3,经济效益逐步凸显。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经济总量与省“十强”产业集聚区相比仍偏低,且投资额度10 亿元以上的项目不多,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强企业数量有限,辐射带动力有限。
(二)是服务体系不健全,投融资渠道不通畅,配套服务功能急需完善。投融资平台等配套服务建设缓 慢,投融资公司缺少融资资源,社会资金注入少,作用 发挥有限。社会化服务不健全,金融、物流、公交等服务 产业还不完善。商业银行迫于风 险压力普遍收紧对金融公司的融资业务,使企业融资 难问题更加突出,加之产业集聚区要发展壮大,基础设 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会不断增加,仅靠县财政的投入,已无法满足建设需求,不能适应集群发展的需要。
(三)是个别有些项目迟滞,未真正投产达效。产业集聚区有 24 家在建项目,部分项目进展较慢。在已投产 企业中,个别企业还处于停产状态。光伏科技因生产的碳化硅受国际市场影响,目前已近于停产。
(四)是产城联动力度不够,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目 前,产业集聚区仍偏重于单纯引进项目投资设厂,对于 生活性或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服务平台的引入不够, 产城互相渗透不足,像学校、商城、医院等配套设施建 设跟不上,单纯强调企业入驻速度而忽视了配套设施 建设进度,形成了“单一生产型园区经济”的发展局面。
(五)是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未得到很好落实。例如某家企业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迟迟得不到落实。这些 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四、德国Adlorshof产业园区的背景与运营模式
Adlershof高科技产业园是“德国最成功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也是“柏林最著名的媒体区”,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15个工业园区之一”和 “欧洲最大的综合性一体化技术园区”。
说到园区的前身是上世纪30年代成立的德国航空试验研究所,它在二战期间成为军事科技研发的重镇,二战结束后,承载了东德多项重要国家职能部门,但是由于东德经济不景气并且缺乏创新人才,Adlershof经历了30年的大萧条。自柏林墙被推倒之后,科技园向柏林的西南方向延展,Adlershof成为首都科技和传媒创新最重要和前沿的区域之一。
Adlershof科技园位于德国首都柏林市的东南,周围密集分布各种商业和生活服务设施,包括九个功能组团,在园区西部规划景观公园和居住区,该区域毗邻高速公路和城铁,建筑以中低密度为主。
园区中部是洪堡大学宿舍区和教学区,另有2/3的空间横贯中部和东部,是科技园的核心部分,包括约400家高技术企业、10个非大学性质的研究所和5个技术中心(相当于孵化器),发展光子和光学、光伏和可再生能源、微系统和材料、IT和传媒、生物技术和环境、检测分析科技等六大产业集群,是世界上排名前15的大型技术园区。
在德国,大学教授很多时候是研究所负责人,教授身兼二职,成为合作的枢纽,有利于技术先导性的企业的发展。柏林Adlorshof科技园用孵化器吸引创新企业,针对本国创业企业、国外创业企业和学生创业企业设立了三种孵化策略;
1. 对于初创企业:设立可以公用的实验室、多个企业共享的办公区,租金特别便宜,10欧元一个平方米一个月;解决创业企业起步阶段缺少资金、难以负担实验材料设备的问题。
2. 对有经验的企业:重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如:财务、人才等。甚至包括帮他们找客户,发展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一套生态系统。虽然中小企业创业阶段缺乏知名度,但科技园的知名度能提升给客户带来信任。园区也会作为企业的代表,组织企业参加汉诺威工业展等活动。此外,由于本地聚集了很多同行,易带来集群效应。
3. 对于大学生创业:对大学生完全免费。
这三种完整有差异的孵化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园区一共孵化了超过400家企业,只有不到3%的企业破产,园区甚至设立了一个打包方案,吸引非初创公司来这里发展。方式是:企业可以派人来2-3个月,园区会组织本地企业举办会议,洽谈,为其寻找合作伙伴,经过了几个月以后,园区和企业还可以双向选择。
对于成熟企业的入驻,科技园专注特定的行业,现在有五个行业;影像和光学、生物技术和环境、微系统和新材料、IT和媒体以及可再生能源,五个行业园区都设有专门的技术中心。
未来园区空间发展重点放在在工业园西北侧和媒体城东北侧的两块片区,以此推动园区发展为柏林州乃至德国一流的应用研究和高技术企业园区。
园区实行的是一种“大园区”战略,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业园,而是科研和产业相结合的高科技园区,产业重点也不仅仅是高技术企业,除去占企业总数约60%的高科技企业及研发机构外,传媒业、教育业也相当发达,有约170家传媒企业。
在近30年的发展中,Adlershof科技园形成了五“城”聯动的有机生长模式:
1. 以光伏和可再生能源等六大产业研发体系的科技城,
2. 洪堡大学科技类院系为主的高教城,
3. 以原东德广播电视台为基础的传媒城,
4. 柏林创新中心等四大孵化器体系的创业城,
5. 以建筑节能和能源转型为核心的大都市综合解决方案的柏林州未来城,在欧洲科技城区中位列前四。
五、德国Adlorshof产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集聚区产业体系的构成不是独立的,而是要在园区内形成产业链条健全、专业协作机制完善、竞争力强劲的产业集群,既有主导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多层次联合发展,又有产业的相互促进。这其实是一个生态系统,来自不同领域的技能和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相互交融,激发创新和诞生新的业务,更进一步地促进这个区域的发展与繁荣。从Adlorshof产业园的成功经验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 政府营造大环境
与美国硅谷的自下而上的方式不一样,德国政府的政策导向性非常明显。但是,德国政府在高科技产业开发方面主要是以吸引社会力量及资本投入为重点,实行市场化运作。
在Adlershof产业园区一例中,联邦政府和柏林市政府没有直接参与园区投资,只是提供优惠与扶持政策,如允许开发商通过租赁或出售土地来招揽投资者或创业者。除此之外,还有特别适用于Adlershof高技术产业园的促进项目:
比如:联邦政府决定将德国洪堡大学应用科学类的院系搬迁到园区;引入欧盟结构基金,这主要是为了促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入驻的企业还可申请复兴信贷银行负责实施的全德范围的项目及柏林未来基金。
2.由专业管理机构对园区进行管理
专业公司管理园区,并设有不同类型的公司为企业落户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咨询。为了有效提高对外服务的能力,园区建立了智库管理数据平台,将园区内重要的企业、社会组织、研究所的机构和人员信息均录入到平台上。例如:科技产业园的开发与经营商WISTA管理公司,国际创业中心(OWZ)为企业的创建提供一系列支持和服务。频繁地举办各种活动,加强园区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
Adlershof被社会公众评为柏林最智慧的邻里单元(neighbourhood),也是因为该区域在开发中注重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园区实施了柏林Adlershof 2020能源战略,Adlershof科技园将成为德国彻底摆脱核能和化石能源,进行能源转型的典范。园区的绿色环保标签,为园区获得了大量的新能源领域的客户
六、对化工产业集聚区的启示
高科技产业园与县域产业集聚的企业层次和政策背景有一定差别,但是,德国Adlorshof产业园区的经营模式与园区管理值得借鉴。
1.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产 业集聚区建设,引导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提高协作配套水平;优化重大产业布局,将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加强产业集聚区配套能力建设,增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2.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培育竞争新优势。 借助省市以及国家研究院所的科研技术等方面的 优势,特别是充分发挥本土研究院所的核心引领作用,组织实施有材料、基础零部件等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促进新材料、环保、节能等产业改造升级。着力增强企业的资源配置和运用能力,建立产、学、研一体机构,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开放式合作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瞄准本行业标准,积极申请专利,走规范发展道路。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各类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形成企业带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 院所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加快建设自主创新基地,发展技术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3.促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着力营造环境、改善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升级。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
4.加强融资平台建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投资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区规模 化发展的同时,应积极利用社会资本和信贷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股份制银行、投资机构在园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引导资金向产业集聚区重大项目、科技含量高项目、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倾斜;尽快形成多元化担保体系;建立政府、银行、企业对接机制,加强政府、企业、银行三方交流互动,另外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以便扩大风险投资资本的规模。
5.引入专业管理机构,加强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信息网络、交易市场、职业培训、环境监测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生活配套设施,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良好服务。
在当今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是长期的主旋律。以建设产业集聚区为着眼点,促进本土产业升级,加强技术研发的投入,强化地方特色产业,是迫在眉睫的,也是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