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历史细节创设学生情感体验的空间

2019-09-10王定奎

教育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乔冠华尼克松细节

王定奎

作为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越来越受重视,一般认为可以通过体验与培养两种途径来落实。在笔者看来,二者中,体验更贴近学生,“在体验中培养”也更具操作性。具体到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历史由无数细节构成,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教材,使学生感悟历史。在高中历史《外交舞台的拓展》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正是通过对历史细节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特写历史人物,渗透情感教育

对历史人物的讲述可以补充人物活动细节,进行特写。学习“重返联合国”时,笔者展示了视觉冲击力强烈的照片“乔冠华之笑”,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这时适时设问:为什么乔冠华会如此开怀大笑?学生很快从课本中獲得信息: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新中国外交上的重大突破。图片是无声的,但带来的情感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产生了与乔冠华相同的感受:为新中国重返联合国而高兴、自豪。这一细节体现了人物的喜怒哀乐,渗透了情感教育。

补充历史情节,唤醒学生情感

教师通过挖掘历史事件的细节,适当补充情节,使历史“动”起来。学习“中美关系正常化”时,我为“尼克松访华”一段补充了“握手”细节: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专机降落首都机场。当尼克松走下舷梯,微笑着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伸出了手。按照外交礼节,应该是迎接方先伸手,为何尼克松却先伸手?留下悬念后介绍,《尼克松回忆录》中披露:“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这一细节给学生留下了另一个悬念: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是怎么回事?随后讲述在日内瓦会议上,仇视共产主义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下令美国代表团:不准任何人与中国代表握手。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却表现得如此“谦逊”。此时提问: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为何发生如此大的转变?美国人为什么来?中国人为什么欢迎他来?通过解答,学生意识到:中美双方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由敌视走向关系正常化,而促使美国转变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学生从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崛起和强大,唤起了爱国之情。

渲染历史场景,激起情感共鸣

教学中可以用细节渲染历史场景来实现生动的意境。如在学习“中日建交”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以下细节: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在中方欢迎的宴会上提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时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之意。”(出自《周恩来传》)会场正在鼓掌的人们,听到这句话一下子静了下来。这一细节渲染了“静”的场景。此时提问,为什么当田中角荣这么说时会场安静下来?如果你是周总理将如何应对?接下来介绍,第二天周恩来总理在会谈中严肃地指出,在日本对中国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上,用“添麻烦”来表达,引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感,因为普通的事情也可以说是“添麻烦”。鉴于此,中日建交联合声明里关于此事是这样表述的:“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这样细节渲染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认识到中日最敏感的问题是历史问题,同时感受到周恩来等老一辈外交家的智慧。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细节,引导学生以小见大,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欣赏、感悟和情感体验的过程。

(作者单位:上海市黄浦区市南中学)

猜你喜欢

乔冠华尼克松细节
小小冠华,抱负不凡
25美分欠款
蒋介石气得骂了娘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时尚细节
十五的月亮十六不圆
十五的月亮十六不圆——乔冠华最后的日子
乔冠华,令人倾倒的外交风采
尼克松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