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隐翅虫,远离隐翅虫皮炎
2019-09-10宋海祯
宋海祯
隨着炎热夏天的到来,人们为了避暑,都会选择白天待在家里开空调,晚上趁着天气凉爽出来散步。但也正是如此,近期有不少朋友遭受了蚊虫的骚扰。我的邻居王老就是如此,前天在小区花园乘凉的时候被小虫子叮咬了,顺手一巴掌把虫子打死了。当时不以为然,回家后发现被叮咬的地方出现了大片红斑,继而出现了脓疱,感觉灼热、瘙痒、刺痛不是。于是寻求我的帮助,我看了一眼告诉他,是隐翅虫皮炎,给他用了药之后很快好转。
那么,什么是隐翅虫,什么又是隐翅虫皮炎呢,今天宋医生就给大家普及一下。
1 什么是隐翅虫?
隐翅虫是一种会飞的小虫子,因为它的的翅膀很小,很难发现,因此又被称为“影子虫”。大多数隐翅虫是益虫,只有一小部分是毒隐翅虫,接触人体皮肤后致病。毒隐翅虫体型较小,细长,约0.6~0.8cm。整个身体由黑黄二色相间构成,头、翅和腹尾呈黑色, 前胸、腹部及足为橘黄色,形似大蚂蚁,腐食性或捕食性,以腐烂的植物、动物、菌类及小型昆虫如玉米螟、叶蝉、飞虱、蚜虫等为食。
隐翅虫生境多样,广布于农田、森林和山区,常喜栖在阴暗、潮湿的树木、草地、乱石下,爬行快,可飞行。白天在草地或植被下活跃,晚上在日光灯的引诱下,有逐光飞翔的习性。夜晚当人们停留在灯光下,虫体爬行在人体暴露部位皮肤时,自觉或不自觉的挥手拍打、抓挠、挤压隐翅虫,使其迅速释放出一种酸性内毒素于皮肤表面,引起皮肤损害,即在数小时至2天内引起皮炎。
2 什么是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皮炎是由于人体皮肤接触隐翅虫的毒液后所导致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通常是隐翅虫飞到人体的暴露部位,叮咬或被人打死后,在隐翅虫体内的毒液释放出来接触皮肤所致。
典型表现为局部出现线状、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呈“鞭抽样”或“竹签状”。其上密集分布丘疹、脓疱,部分融合成脓湖,可伴瘙痒、灼热、刺痛等不适,多累及面颈部、四肢及躯干等暴露部位,若处理不当可继发糜烂或表皮坏死。该病好发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夏秋季节多发,文献也有多个地区暴发的报道。
3 如何处理?
隐翅虫皮炎虽四季都可发生,但集中于夏秋季节,有明显季节性、地域性。该病大多数时候仅出现局部皮损,经治疗后很快好转;只有少数皮损面积较大或反应剧烈者可伴发热、头晕、局部淋巴结肿大,但治疗效果都很好,无死亡病例报道。因此预防重于治疗。
3.1 加强公众对隐翅虫及隐翅虫皮炎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夜间关好纱窗和蚊帐,室外活动时应着长衣长裤或喷洒花露水等驱蚊液,避免随意坐在草坪或潮湿的草丛。
3.2 遇到隐翅虫爬到身上时不要直接用手拍死,而是应该轻轻吹走或用指尖弹走,避免接触虫体的毒液而致病。
3.3 如果被隐翅虫叮咬后,可以选择使用肥皂水或苏打水等碱性的物质中和毒液的酸性;若出现红肿、脓疱,还应给予冷湿敷、外涂药物等对症处理,达到消炎、止痒并防止继发感染。必要时需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4 结言
以上就是对于隐翅虫的科普,并不是网上所传的隐翅虫造成的多么大的伤害。因此大家无需惊慌,只要沉着应对、冷静处理就能将损失降到最小,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