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阳方言熟语》: 留住语言多样之美

2019-09-10邓素平

新阅读 2019年2期
关键词:祁阳熟语童谣

邓素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乡土文化的载体和积淀,它蕴含着地域特有的风物人情。由桂芝撰写的《祁阳方言熟语》是一部关于湘方言小分支——祁阳方言的专著。

图书成稿,历经八年。作者桂芝,1931年生于湖南祁阳。196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醉心诗文,在各级报纸杂志发表诗文250多篇,著有《文草集》。2008年受袁庆述教授《长沙方言熟语通释》启发,更有好友鼓励,开始了田野调查工作,收集熟语2 500余条,中途曾因故搁笔。

方言中的熟语为流传的定型短语,它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和格言等。作者从音系、词汇等角度对先从宏观上鸟瞰祁阳方言概貌,突出它俗中见雅,融古入今,语音特点,词句特色,文白异读,风情美趣诸要点;之后从微观上精选熟语l500条,分人情世态,经验哲理,讽刺教谕,社会生活四类,给予阅释例证,填补了祁阳熟语研究的空白。丰富多彩的熟语较好地阐释和传达了方言之美。

声韵美。祁阳方言保存了古汉语的旧四声以及全部入声字,保存了大量的中古音,平仄相间,韵脚协调,富有声韵之美。由于语音的变化,一些古诗词用现代普通话语音来读平仄不合,换用祁阳方言的入声调和白读音,可重现古诗词声韵美。方言中童谣的清新活泼、朗朗上口均得益于方言的平仄和韵脚。“萤火虫落落,下来吃啵啵。你吃黄,我吃白(白读)。留到壳壳陪客客(白读)”如此优美的童谣代代口耳相传,常颂不衰。祁阳的曲艺、小调、渔鼓等,均用方言表演,口语化程度高,声韵之美和地方文化之美尽现。

民俗美。方言承载了乡土文化,记录了民众的习俗风尚。一方面,它发挥着认知的作用,授人以知识经验;另一方面发挥着审美的作用,给人以美的体验和感悟。民歌、民谣和民间故事是方言民俗美的具体表现形式。“宁愿怠慢节,不愿怠慢客”生动地表现了祁阳人热情好客,醇厚朴实的特点。民间故事红毛野人和两兄弟分家分别体现了地处荒凉之地的人类凭智慧战胜野猿和好人自有天助的朴素愿望和美好向往。

丰繁美。方言的丰繁美体现在同义词丰富、同义语多样、表现形式多样等几方面。书中摘录了短短二百字的“三俫子相亲”片段,仅描述眼睛“看”的同义方言词多达16个。方言的表达方式多样,作者巧妙引用“王八的巧媳妇”这一故事,令一位巧舌如簧,妙语连珠的巧媳妇形象跃然纸上。借巧媳妇巧妙避开难关采用的换名、换算和换词的妙策,从侧面展示了祁阳方言的丰富美。祁阳方言体裁丰富,顺口溜、断语、数课子、童谣、拗口令、民歌等,不一而足。

形象美。方言熟语形象鲜活。人们谈吐时千方百计借用形象,或通过描述形貌、或动作细节、或生活片段,使语言生动,表达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如用来形容人生气的样子,会说“嘴巴翘起挂得一把夜壺”。把人生气时的那种嘴巴一噘的样态描述得入木三分。

修辞美。对于语言的修辞我们并不陌生。方言中的修辞在于口语书面语并存,融地方特色、乡土特色、雅俗共赏特点为一体的妙处。比喻中明喻、暗喻、借喻、博喻、连锁喻等熟语中可信手拈来。熟语“屋檐水点点滴现当(原处)”描述的是下雨时屋檐边的水一滴一滴都是下在原处,用来教育晚辈要孝顺长辈。

幽默含蓄美。祁阳人热情质朴,热爱生活,幽默含蓄的风格历来为他们所爱。俏皮话和含而不露的特点增添了方言的美学趣味。每种方言都有特有的口头禅或语气词,一位邵阳人总结道“四川有只‘啥子’,贵州有‘朗子’,长沙有只‘么子’,零陵有只‘洗西’,衡阳有只‘马咯’,祁阳有只‘尼咯’,只有我邵阳冒得‘么咯罗许’”,各趣段广为流传,令人捧腹。

方言承载着乡土文化,是一种地域性强、便于诉说“乡愁”的直接而热烈的表达。方言的声韵美、民俗美、丰繁美、形象美、修辞美、修辞美令人徜徉于语言多样美的世界。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祁阳熟语童谣
20世纪以来我国综合性熟语词典出版分析
看图猜熟语
刘文增
快乐童谣
祁阳一中学子上央视
88岁退休教师著书研究方言熟语
我的NPC女友
韩汉“马”字熟语对比研究
巧手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