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评价及推进路径研究

2019-09-10胡平

关键词:双创

胡平

摘 要:通过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评价体系,采用TOPSIS评价法,分别对浙江省双创主体、双创资源、双创环境、双创产出四个一级指标及下设的12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进行评估,并与其它省市进行比较,得出浙江省 “双创”综合评价位居全国第四位的结论,并根据评价比较结果,从完善政策、引进人才、发展众创空间、降低创业创新成本、强化政府服务意识等方面,提出浙江省推进“双创”的路径及政策思考。

关键词:“双创”;OPSIS评价法;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产出

一、引言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战略举措后,各地掀起了创业创新高潮,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平台共建,努力使“双创”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引擎。浙江是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发达,创业环境好,创业气氛浓厚,但是也存在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不相称,在“双创”大背景下,存在着资源、环境、人才、制度等方面的压力。浙江迫切需要从“制造大省”向“创造大省”转化;从“经济大省”向“创新大省”提升。因此,浙江需要全面评估各省在“双创”中的各项测评指标,判断自身在“双创”中所处的优劣势,以此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路径和对策思考。

二、文献综述

在国外创业评价体系中,全球创业观察(GEM)从创业者角度出发,将其与社会属性和价值结合考虑[1];全球创业与发展指数(GEDI)主要通过衡量创业者的态度、能力和意愿来评价创业对发展的促进作用[2];考夫曼创业活动指数则是从创业者、创业机会和规模三方面展开[3]。国内评价体系中,中国城市创业指数从硬环境指标和软环境指标两方面展开,讨论了内外环境因素对创业的影响[4]。

在创新评价体系中,全球创新指数利用创新投入-产出指数测算创新效率[5];欧盟创新指数和全球知识竞争力指数均利用创新人员、创新资源、创新支出等方面衡量创新基础,利用创新绩效、可持续性测算创新效果[6][7]。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突出衡量国家和地区间创新能力的差异[8];中关村指数侧重分析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发展[9];《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则反映了体制制度方面的绩效[10]。

由此可见,国内外的评价体系大多数从创新或者創业单一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在创业评价体系研究中,主要从创业人员、创业环境、创新程度三方面展开,重点分析了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内外部创业环境以及创业成果。在创新评价体系中,大部分从创新效率即创新投入-产出比的角度进行绩效评价,在创新投入中,往往包括政策、制度等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等内部经济环境;而创新产出包括专利、经济利益、技术产品销售量等衡量因素。而创新与创业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创新创业环境、意愿、动力、活力等因素同时影响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创新创业指标体系也存在大量的交叉部分,所以将创新创业活动综合考虑,以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效果。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评价体系构建

本文在遵循系统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创新创业的指标体系,以及国家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活力、创新创业产出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建立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指标体系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创新创业主体、创新创业资源、创新创业环境以及创新创业绩效,下设12个二级指标,创新创业主体主要分为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意愿、创新创业信心三个二级指标;创新创业资源分为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人力资本、科研资金四个二级指标;创新创业环境下设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环境、科教文化环境三个二级指标;创新创业绩产出分为创新创业直接产出和创新创业间接产出两个部分,再选择52个三级指标建立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综合各个专业对各个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打分情况,求取平均值设定权重,具体指标体系及权重如表1。

四、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评价的实证分析

根据创新创业指标体系,本文采用TOPSIS评价法,将测算评价对象与理想目标接近程度来进行排序。基于2017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各省份的统计年鉴、2017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收集了相关指标的量化数据。由于西藏部分数据缺失,将其剔除,对其余30各省市进行评价分析,得到如下的综合排名情况(表2)。

从得分来看,浙江省综合得分为91.04,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4,略低于广东、江苏和北京,就排名而言处于全国前列。总体来看,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领先的地位,这与浙江省近几年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与民营产业息息相关,继而促进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但从单个指标的绝对值来看,有部分指标影响浙江省创新创业的排名。

(一)创新创业主体

创新创业主体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意愿、创新创业信心三大部分,就分值来讲,90分以上的地区有18个,总体分值相差不大,浙江省的得分为91.22,总体分数较高。但就排名而言,浙江省创新主体在全国各省市处于第12位,排名在中间靠前,说明浙江省在创新主体建设方面有较大改进的空间(表3)。

在创新能力方面,浙江省拥有高等院校为105所,在全国范围内的数量处于中等地位,但是重点以上高校数量、国家级研究所的数量极少,分别为1所和2个,说明浙江省的科研院所在总量上有一定优势,但是在质量上差强人意,所以提升科研院所的科研水平是驱动创新和创业的关键。浙江省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个数为1024个,在全国范围内位于第三;高科技行业中企业的数量为2595家,在全国高技术企业数量中占比8.43%,位列第三。从排名上来看,浙江省大型企业较为重视科技研发和市场的结合,在全国处于前列。但是从数量上看,江苏省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个数为3187个,广东高科技行业中企业的数量达到6570家,浙江省与广东省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仍需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在创新创业意愿方面,浙江省高科技产业利润额为616.4亿元,位列第四;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比例为2.79%,位列第四,说明浙江省科技产出具有较高的利润和出口,有助于促进企业或个人进行创新和创业活动。在创新创业信心方面,科研经费来自企业比例为18.32%,在全国范围内排第一位,远高于北京、上海和广东,说明浙江省创新创业企业主导力强,各大企业对于创新创业信心充足。

(二)创新创业资源

创新创业资源分为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人力资本和科研资金四个方面,浙江省在该部分的得分为77.78,位列第四,说明浙江省的创新创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位于较高水平,在政策、资金、人力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表4)。

在政策支持方面,公众相对浙江省出台的政策满意度较高;财政科技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6%,在全国排名第五。相较其他地区而言,政府对创新创业支持力度较强。在金融支持方面,浙江省金融机构数目较多,总计13076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第五的水平,与广东、江苏、山东等其他几个地区差距不大,说明浙江省金融发展水平较好。在人力资本方面,浙江省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人员总计9019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为14.85%,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18年,平均工资为73326元。研究与实验发展(R&D)人员、受过高度教育的人口比例、平均受教育年限均处于中上等水平,都低于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等发达省市。说明浙江省的研究开发人才较为稀缺,人力资本特别是高精尖缺人才缺乏。就科研资金而言,浙江省R&D经费内部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浙江省的研发经费支出强度还不具备突破创新的能力,需要加大研发创新投入。

(三)创新创业环境

创新创业环境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环境和科教文化环境三个方面,浙江省评分为94.81,在全国各省市范围内位列第一,说明浙江省基础设施完善,市场环境优越,科教文化环境较好(表5)。

浙江省在人均全年用电量、人均全年供水量、邮电业务总量、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人均电信业务总量、城市内部交通几个方面的指标在全国处于前列水平,说明浙江省水电资源较为充裕,电信互联网普及率高,这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但在环境治理投资、城市对外交通方面有所欠缺,说明浙江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与环境的协同发展,以及与其他城市、地区之间的协作共进。从市场环境来看,浙江省工业与生活用地价格、近三年出口年均增长率、私营企业占比处于较高水平,说明浙江省经济水平较高,对外贸易发达,市场化水平较高;但浙江省近三年GDP年均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长率这些指标的增长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体现了浙江省虽然总体经济水平较高,但經济增长出现疲软的现象。从科教文化环境来看,浙江省人均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处于全国先列,说明浙江省总体人文素质较高,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纵深发展。但教育支出占GDP情况也处于较低水平,说明浙江省对于教育文化方面培育的重视度不够。

(四)创新创业产出

浙江省创新创业产出的综合得分为71.73分,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处于第五,排名较为靠前,但是从分值上看,与北京、广东相比,有较大差距,说明浙江省创新创业效果总体效果较好,但是仍有较大改进空间(表6)。

从创新创业直接产出来看,每千人专利申请授权数、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企业总销售收入的比重、ICT(信息和通信技术)消费占GDP比例均在全国范围内占据较大优势,但技术市场成交额相对靠后,说明浙江省创新创业直接绩效显著,创新成果突出,但浙江省在技术市场的成交额有所欠缺,说明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不够。从创新创业间接产出来看,浙江省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幅度、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人口城镇化率、产业非农化率、现代服务业产值占GDP比例、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处于中上水平,这一方面是由于浙江省本身经济水平较为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给创新创业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浙江省创新创业直接产出也在逐步向间接产出转移,科技成果不仅仅带动经济的发展,更促进社会的进步以及绿色发展。

五、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路径与政策研究

“双创”就是要激发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调动广大民众创业创新积极性,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创业创新,形成充满动力、富有活力,高效又宽松的“双创”环境,驱使中国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

(一)制订完善高效的政策,为“双创”保驾护航

“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强有力推动。浙江省政府在贯彻、执行、宣传、推动“双创”国家战略中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浙江省政府及各部门都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从人才引进、项目落地、创业投资、平台建设、税收、金融等方面,都给予了有力的支持,极大地鼓舞了创业者和创新者。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政策比较全面和比较细致,有利于调动浙江省内的资源。

浙江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活跃积极的省份,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还要进一步从战略高度上对“双创”进行顶层设计,营造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省内各部门、各区域的政策应该协调一致,防止相互打架,相互推诿,相互争抢。目前浙江省成立了由省发改委牵头,各部门组成的“双创”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能协调解决“双创”中的重大事项,评估“双创”绩效。但是并不能持续不断地服务、监督“双创”工作。建议将“双创”联席会议制度,升级为“双创”工作委员会,避免了“双创”工作平时监管的真空,职能部门的相互推诿,确保这项战略任务能有效推进。

(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双创”的基本保障

人才是创业创新的主体。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浙江省委审时度势,把人才建设提到了突出的高度,在《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率先建成人才强省”。在2016年10月推出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意见》。2017年11月,印发《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行动纲要》,这些举措对于加强创业创新队伍建设,加快创业创新步伐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在2017年底至今,全国的抢人大战中,浙江省抢人计划没有武汉、西安、南京那样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与关注。很多政策都是在如何引进人才,在留住人才方面有所欠缺。这方面,深圳走在了全国前面,通过大幅降低人才住房房价来留住人才;另外,浙江省着重于吸引人才,而忽略了本土人才的培养。而一线创新城市,都在加大力度建设科研院所,比如深圳,近年来,新增了5所高校。国内国际知名高校纷纷在深圳设立了分校、研究生院和研究院。根据深圳市的计划:到2025年,深圳高校数量计划达到20所左右。浙江省985高校只有一所,国家级科研机构相对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差距较大。浙江在科研院所、与各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办学、办研发机构上应该加强力度。

目前浙江职业教育在全国较为发达,这方面的人才相对较为充足。但是这些人才的素质有待提升,在“双创”背景下,创业创新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向高、精、尖,科技含金量高的行业发展,而浙江人才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从调查结果看,除了杭州,浙江省其它市县区很难留得住高层次人才。

为此,浙江省要立体化地吸引人才,能引进人才,留得住人才,还能培养得出人才。为人才提供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除了人才补贴、住房补贴、创业补助、社保补贴、为人才开通绿色通道外,还应该提供人才学习、创业创新的氛围,舒适低成本的生活环境。

(三)打造众创空间,建设“双创”生态系统

众创空间是顺应“双创”而产生,是“双创”战略能全面实施的重要载体。截至2017年,杭州市众创空间总数达182家,其中新增市级众创空间31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0家,累计入驻项目数达4126个。2017年浙江省认定了33家省级优秀众创空间。这些众创空间在建设投资生态链、开发创业创新项目、提高创业创新服务意识等方面,居全国首列。形成了“创投基金+特色服务”和“产业孵化+资本助力”等模式,建设了众创联盟和在杭高校众创联盟,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接力孵化体系,成效显著。浙江众创空间发展快,但是与北京的中关村和深圳的南山相比,在规模上还是有所差距,创业者的素质相对低些,入驻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浙江省今后應继续加大对众创空间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资本+创业者+众创空间+创业导师+政策支持”的“双创”生态体系建设,以众创空间为核心与载体,将资本、创业者和先进技术引进来,将创业导师留下来,将产品推向市场。推动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向孵化器升级。

(四)金融支持,是推动“双创”的关键

资金短缺一直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中小微企业创新的资金来源单一,从银行很难贷款,资本市场更是不可企及。而初次创业的创业者同样受困于创业资金,他们的创业资本来自于自有资金或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成本高,创业者的事业还没开启,就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压力和负担,这对创业者心理是一个考验,对于创业者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都有很大的影响。

浙江省金融发达,金融机构多,民间资本发达。政府给予了创业创新者很大的金融支持,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融资担保、科技保险、发展金融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等。但是能享受到这些政策,获得创业创新支持的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很少。如何调动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如何规范民间资本市场,如何让创业创新者能持续地获得资金支持,是必须重点考虑的。为此,进一步大力发展科技银行,提高向科技贷款的额度和占比,支持民间资本流向创业创新领域,强化中小微企业的诚信意识,让贷款者放心,投资者信任。

(五)强化政府服务,落实“双创”政策及举措

“双创”点燃了千万大众的创业创新激情,有调查显示,杭州的新增企业数和新增投融资企业数位居一线城市首位,科技工作者、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连续创业多次创业的现象层出不穷。政府在“双创”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浙江省推出最多跑一次服务,大大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深受市场欢迎。

要使“双创”工作顺利推进,政府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切切实实地为创业者创新者提供宽松、高效、专业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创业创新,浙江省及地方政府各部门,建立了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创业促进会、中小企业创新联盟、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等平台及载体。这些平台在宣传政策、提供信息、整合资源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调查中发现,除了年轻创业者,很多中小微企业,很少关注这些平台,他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多来自于朋友和新闻。所以政府要将这些信息及政策通过各工业园区、创业园区、产业园区,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点对点地送达到企业。

为了落实“双创”政策,要完善政府部门的“双创”考核评价机制,政府要将“双创”的考核指标层层下达,并且层层落实。各市区县各街道各园区要有明确的工作指南和考核指标,并且进行季度评比,将先进的经验向全省宣传推广,完不成指标的,要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凡是下达的政策一定要落实到位,严禁向创业创新者开空头支票,既影响创业创新者的激情,也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 Singer S, Amoros J E, Moska D, et al.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2014 global report[R].Babson College,Universidad del Desarrollo, UniversitiTun Abdul Razak(UNIRAZAK),Tecnológico de Monterrey,2014.

[2] Acs Z J, Szerb L, Autio E, et al.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index[R].Washington, D.C.: 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2015

[3] Morelix A, Fairlie R W, et al. The Kauffman index 2015: startup activities[R].Ewing Marion Kauffman Foundation,2015.

[4] 袁卫,吴翌琳,张延松,唐丽娜.中国城市创业指数编制与测算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5):73-85.

[5] Cornell University, INSEAD, WIPO. 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4: the human factor in innovation[R].Fontainebleau, Ithaca, and Geneva: 2014

[6] Hollanders H, Es-Sadki N, Kanerva M. Innovation union scoreboard 2015[R]. Belgium: European Union,2015.

[7] Huggins R, Izushi H, Davies W. World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08[R].United Kingdom: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2008

[8] 王智慧,刘莉.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比较分析[J]. 科研管理,2015,(s1):162-168.

[9] 石庆波,周明,李国东.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创新指数设计——基于硅谷指数和中关村指数的分析[J].价值工程,2017,(15):8-11.

[10] 陈宇山,曾祥效.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看广东创新能力[J].广东科技,2005,(10):18-21.

猜你喜欢

双创
西安交大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二
苏锡常都市圈高职院校双创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双创”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大学生“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信部:五措施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将建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