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脚力与眼力:有机统一于新闻报道活动中

2019-09-10彭文洁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脚力农事眼力

彭文洁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腦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作为党报宣传的重要平台,新闻报道,特别是以“三农”工作为素材的农事报道更要遵循这四力。其中,练好脚力、眼力是基础,否则报道效果就无从谈起。

所谓脚力,必须要快、要实。新闻人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实践精神,去深入群众、深入三农生活第一线,根植群众,关注农事活动的变迁。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接地气的作品,练就过硬的脚力。

纵观新闻前辈的新闻轨迹,成就他们的,无不是靠坚实的脚步。唯有亲身经历采访活动,亲自到现场观察、收集,才能取得新闻事实的真相,写出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

在《荆门日报》“农事周刊”人物报道中,有一个关于产业扶贫带头人的系列报道。其中被称为“盛老汉”的盛常斌就是一个把养龟做成产业的人。有关他的报道不止一篇,不止一时。在实地采访中,记者得知他发展产业是在圆一个产业扶贫背景下的稻田梦时,他的事业、他的梦想有了新的含义。类似的典型报道还不少,综合来看,得出至少两点体会:

步子要快。新闻的时效性决定了新闻人必须第一时间闻讯而动。没有临战的状态,没有抢先的意识,没有快走的脚步,新闻工作就失去了基本的功夫。

步子要实。在快的同时,要稳当扎实,走基层靠双脚,但还要沉下来,仔细观察、了解、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一个去伪存真、抓住实质、发现现象背后的真实的过程,才能保持住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基本准则。

普利策曾经说,如果把社会比作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记者就是船头上的哨兵,他要随时指出暗礁。

明辨是非是新闻守望者的使命,要求新闻人必须增强眼力。在“三农”报道中,关注对象往往是农民、农村,而农业由于技术性强,往往被忽视。如何在“三农”报道中,突出农业发展,为读者提供可参考、指导、复制的经验,是当前“三农”报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荆门日报》“农事周刊”中,有个子栏目“农事新观察”,新的政策、新事物都会在“农事新观察”中以故事的形式得以体现。从10年前的种养一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到现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绿色生态种养,每篇稿件就尽可能地从事件中总结可以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参考的样本。

视线要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从宏观管理到微观运作,深刻地影响着农事安排,也指引着“三农”报道。只有视线远,才能把握报道的方向,增强引领力。

脚力不可少,眼力很重要。脚力和眼力的运用和培育,必须结合起来,不可孤立。换言之,只有脚力没有眼力,或者只有眼力没有脚力,都是无法做好新闻工作的。

脚力是基础性的要求。新闻行话有云:七分采访,三分写作。采访是新闻活动至关重要的一环。就纸媒而言,它的真实、深度仍是公信力所在,是其他媒介难以匹敌的优势,也是相关融媒体的内容之王。

眼力是高度和深度的要求。新闻没有高度和深度,如同缺乏新闻真实一样,没有价值。只有那些反映时代风貌、代表历史发展方向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作品。

眼力、脚力上下结合,共同把生命力浇筑于新闻作品中。脚力强了,采访足够扎实,必然能有所发现;眼力强了,必然能指导脚往何处去,把脚力用对地方,用得更稳更实。两者结合了,就为运用脑力、笔力写出好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底子。2019年“新春走基层”活动增强“四力”中央新闻单位优秀作品中,以人民日报社的作品为例,从《脱贫攻坚看海雀》《干得有劲头 日子有盼头》到《太焦线上打冰人》《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慈溪:职业农民不一般》《记者跟随打工夫妇钱理章、莫松妹返乡过年——骑行 骑行 家就在眼前》,无一不是脚力和眼力合力的写照,无论观照宏大的精准扶贫战略,抑或叙写悄然变化的新型生存样态,还是走近平常人家的人性人情之美,都是用扎实的跟踪采访和独到敏锐的发现融合而成的精品佳作。

作为实践应用的体会,脚力、眼力是基础,也是重要的抓手。从侧重新闻的实践性方面而论,无疑是最基本最关键的所在。

猜你喜欢

脚力农事眼力
农事
大型主题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如何践行“四力”
提升“四力”,让舆论监督更有力
试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宣传思想干部
提升“四力”,做好新时代新闻报道
插秧
眼力大搜索
考眼力
考眼力
眼力小侦探